「散文」居家,也是“戰疫”

「散文」居家,也是“戰疫”

醫務人員在卡點檢測體溫。供圖

我一直以為,“封城”只是小說、影視劇中出現的橋段。一直以為,在醫學科技力量強大的今天,病毒慢慢會變成傳說。不料,1月23日早上10時,湖北省武漢市卻因新冠肺炎病毒封城。緊接著,湖北各市陸續宣佈“封城”,然後全國各省市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我這才明白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已經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

各種媒體紛紛播報疫情感染人數、治癒人數、疫苗研究進展、物資支援情況等。目睹聽聞下,我雖身在“局外”,也倍感焦慮,認真回憶這些天出行的路線和接觸過的人。學校1月13日放假後,我的活動範圍逐漸減少,接觸的人也減少。那時,已從電視中知道疫情發生,但只是在微信群裡被朋友提醒要小心“鄂A”牌照車輛。2月20日,一家三口自駕車到石林風景區遊玩,注意到大多數是“雲”牌照車,少部分是外省車,“鄂”牌照車子僅有1輛,而且不是“A”。遊玩時,一家人都只在高處或人少處看看、走走。次日從石林回家,準備年貨,開始在家等待過年。大年三十,婉拒了通海兄長聚集吃年夜飯的邀請;大年初一,再次婉拒了玉溪侄兒聚集吃團圓飯的邀請。這樣細緻梳理了一番近期行蹤,心裡寬慰了一些,但也感到:雖然沒有與武漢來人的接觸史,但居家不出,是必須的。我不是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不是醫學科研人員,不是商人菜農,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本分就是響應國家號召居家不出門,不給自己找麻煩,不給國家添累贅。在這個特殊時期,居家是戰“疫”的一種方式,是愛國的一種行為,是檢測自身素養的一種方法。

居家的日子,我時刻關注著武漢疫情和全國抗擊疫情的情況,與全國人民一起同憂同愁。看見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率隊奔赴武漢,看見各地派出醫務人員支援武漢,看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迅猛,看見各地援助物資源源不斷送達武漢前線。也看見我們通海設立了定點醫院,設立了疑似病人隔離點,各鄉鎮道路設立了路卡,我們一家也安下心來,看影視、看書、做家務……食物需要補給時,我們家老李戴上口罩,去離家僅有兩分鐘路程的農貿市場採購,回家趕緊用肥皂洗手洗臉。與親戚朋友只做電話聯繫、微信溝通、互相鼓勵。有親戚說:“來我們家聚聚吧,好久不見了。”我趕忙說:“等疫情警報解除了再聚吧,咱們先電聊。”有朋友說:“在不住家了,想出門溜溜。”我答道:“你想想,在家裡,總比在醫院裡好吧。有同事埋怨說:“今年很討厭,才開始就成多事之秋了。”我就說:“我們只要居家不出門,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人在家裡,我按單位工作群裡領導要求,經常轉發有關戰“疫”的文章。我堅持不信謠、不傳謠,仔細斟酌挑選官方言論,在微信朋友圈裡傳播正能量的東西。單位要求填寫“通海縣幹部職工(及親屬)基礎情況採集表”,我將外出的時間、地點等如實上報。我們家小李也向她們學校如實上報外出情況。小李作為一名老師兼班主任,在班級QQ群外迅速建起家長微信群,叮囑家長們管理好自己的孩子,要求家長們每天彙報孩子身體情況。對那些沒有微信的家長,一一打去電話瞭解。

面對這一場沒有硝煙,但有血淚的戰役,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名戰士。我們都需要堅強勇敢,眾志成城。前方將士在以命抗爭,後方的我們一定要守好自己的身體,守好自己的家園。

夜深人靜時,我在思考,面對今天這個局面,我們應當認真反省自身。不自律的人,常常會把自己當做食物鏈的頂端人物。當貪慾達到一定程度,便膨脹起來,放縱自我,沒有信仰,沒有敬畏,沒有顧忌,以致造成今天不可挽回的後果。人們啊,時代越是往前走,也當自律自省。

今年春天,我雖居家,不能踏青賞春,不知春歸何處,但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當“花枝春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時,我們揮去塵埃,走出家門,走向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