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上鏡前要補妝,自稱“行走的春藥”,以顏值為噱頭兜售周邊產品,可刷跑車、送遊艇,彈幕表白……

你絕對想不到,這不是網紅明星直播,而是男老師在給初三、高三的學生上網課。

該網課機構以一名溫姓男老師的顏值為營銷賣點,不斷強調老師的顏值,在直播平臺設置“送禮”按鈕,在顯眼位置掛出溫某的周邊產品鏈接。

這些動作,到底是要給學生們傳達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課前預告,直白強調教師顏值

溫某直播課開課之前,主辦機構在一個叫“復大AI”的公眾號上連續發文預告。

預告中,不斷直白強調溫某的顏值,文案中直接將學生稱為“迷弟迷妹”,將溫某稱為“男神”……

“各位迷弟迷妹們,在接受了你們長達一個月的狂轟亂炸,瘋狂催促之後……你們心心念念翹首以盼期待已久的溫X老師直播課終於安排上了。”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用腦子碾壓你的理科男神。”

“有一種季節,叫溫冬(溫姓‘教師’的名字)。”

用詞煽情露骨,極具誘導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流量明星在“勾引”無知少女。

同時,推文中還經常掛出一些溫某的照片,配文都是“先上幾組帥帥的照片開開胃”、“溫冬老師像極了學生時代的暗戀對象”這種調調,言語中極盡曖昧。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照片中,只見溫“老師”身著雪白襯衫,手提領口,朱唇輕啟,歪頭咬指,真可謂是“閃閃惹人愛”。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另外,有的推文中還預告將會開通復大AI在線商城,商城上售賣溫“老師”的周邊產品,諸如筆記本、卡通形象的抱枕等。

直播課上,溫“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

正式直播講課之前,畫面中寫著“男神補妝中”五個字,周邊的工作人員還在說:“溫老師,有好多人在直播群跟你表白呢”。

溫“老師”化完妝後開始講課,而聽課的學生則通過點贊和彈幕為他吶喊打Call。

如此之下,學生又怎能專心、安心、用心聽課,到底是在看網紅喊麥,還是在學習知識?

還有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上課間隙,溫“老師”稱自己有個外號是“行走的春藥”。

此外,這位“老師”又拿出墨鏡戴上,並將白板筆銜在嘴上做出“叼煙”狀,並請後期工作人員給他P個大金鍊子。

在直播界面,有送禮PK榜等鏈接指引,其意圖再明顯不過,在於引導學生為“老師”的顏值送禮。

送禮的方式,和觀看網紅明星直播一樣,先充值,再打賞,1塊錢10個豆。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打賞的內容則包括,1個豆的點贊、3個豆的麼麼噠、6個豆的玫瑰花、880豆的跑車、990豆的遊艇、1990豆的愛心火箭、5200豆的520心形標誌等。

除了送禮打賞,直播界面還有購物車,銷售的內容則是“溫冬卡通形象抱枕被”和“溫冬內頁定製精裝年曆本日程本時間軸筆記本”等,售價均為50元一件。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學生購買商品後,購買信息會在頁面不停地滾動展示,提醒沒買的學生走過路過不能錯過,刺激買過的學生再接再厲。

教育專家:違背師德倫理,汙名化教育行業

不少學生在社群或者微博留言評論,所言所想,完全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能現場直播化妝過程嗎?”

“睡著就錯過了溫老師的盛世美顏,還有他的絕世嗓音。”

“有種去看明星演唱會的感覺。”

“愛死溫老師了。”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言語間多見曖昧,有違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道德倫理,之前甚至出現學生稱呼網課教師為老公的事情。

面對學生的迷戀,平臺方並沒有予以制止或者引導,反而不斷地為溫“老師”宣傳,放出迷弟迷妹“接駕”溫“老師”生圖。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有顏值就有賣點。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開始炒作老師的顏值,更有甚者把顏值作為招聘老師的標準。

之前更有機構招聘90後美女“老師”,組建“HJC48”班主任天團,出寫真、發MV,把學生變成粉絲團。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類教育平臺其根本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讓教育汙名化

老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才學、師德等才是重要的評判標準,

炒作顏值,一門心思玩營銷,只會對這個行業造成極大的傷害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昌黎,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但這樣的機構、這樣的老師,卻玷汙了“老師”這個高尚的詞,更玷汙了教育這個聖潔的行業。

本來是傳到授業解惑的課堂,卻成了網紅叫賣的“商場”,一片烏煙瘴氣。

本該是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卻成了引誘學生購買毫無用處的高價物品,壓榨學生家長的血汗錢。

男老師自稱“行走的春藥”:別把教育這片淨土,也搞得烏煙瘴氣

觀看直播課的都是初三、高三的學生,大多數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也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平臺方和所謂的老師,把網絡上“黃賭毒”的那一套直白地擺在他們面前,分明是在給學生灌輸錯誤的價值導向。

要知道稍有不慎,都有可能給年輕的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形成扭曲錯位的三觀。

平臺如此做,怎敢自稱“教育機構”?溫某如此做,又怎敢自稱“老師”?

在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教育尚且倖免於難,但網絡上亂七八糟的那一套,正將黑手伸進這片淨土

如果教育也運用網紅和明星那一套,為了流量和金錢利益,無底線地營銷炒作,只能是社會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