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導語:“皇權不下縣”是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時常會碰到的名詞之一,主要意思是古代皇帝的權力最多隻能延伸到縣一級,縣以下似乎出現了行政真空,主要依靠地方紳士等維持社會自治。但這種說自提出之後,便不斷受到質疑。

1.“皇權不下縣”概念的提出

“皇權不下縣”的說法最早由研究三農問題著稱的溫鐵軍提出,他在《半個世紀的農村制度變遷》一文中,提出“由於小農經濟剩餘太少,自秦置郡縣以來,歷史上從來是“皇權不下縣”。解放前縣以下雖然設立派駐性質的區、鄉公所,但並不設財政,不是一級完全政府。農村仍然維持鄉村自治,地主和自耕農納稅,貧僱農則只交租。這種政治制度得以延續幾千年的原因在於統治層次簡單、冗員少、運行成本低。”他將皇權不下縣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長期傳統。


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這個名詞雖然由溫鐵軍最早提出,但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有學者闡述過類似的觀點。費孝通在《基層行政的僵化》和《再論雙軌政治》中就已經提出傳統中國歷史上的“雙軌政治”,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權,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紳權和族權,兩者平行運作,又相互合作,維持著整個社會的運轉。更早之前的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也注意到了中國的疆域是如此遼闊,而正式的行政官員數目極小,皇家的權力只能侷限於市區或市轄區,一出宮牆,皇家的權力就會一落千丈。


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江南貢院


“皇權不下縣”理論的關鍵一點是中國傳統的官僚體制。中央暨皇權所派遣的官員只到縣一級為止,這構成了整個官僚體制。而縣以下主要依靠地方紳士進行自治,這類人員或組織不屬於正式的官僚體系,皇權只能依靠這一力量實現對基層的間接統治。“皇權不下縣”只是用了簡潔的語言對傳統中國的“雙規政治”進行了概括,它實際上引申出了國家與社會的二元對立,但這一說法一經提出便受到廣泛的質疑。

2.針對“皇權不下縣”的質疑

針對“皇權不下縣”理論的質疑是多方面的,溫鐵軍最早提出的概念用了“皇權”一詞,皇權可以說是皇帝的權力,雖然皇帝對官員的任命只到縣一級,但這是否意味著皇帝權力不能延伸到縣以下的某個群體或個人身上,有學者認為傳統中國社會皇權是無所不在的,怎麼可能存在皇權以外的權力,認為“皇權不下縣”根本不值一駁,這是一種對錶象的質疑與論證。

另一方面“皇權不下縣”理論的核心是傳統中國的“雙軌政治”,許多學者對傳統是否存在這樣的一套雙軌政治體系,許多學者從更深層次上進行了論證。

秦暉是較早對該理論提出質疑的學者之一,他對“皇權不下縣”這一概念作了進一步發揮,認為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使得孤零零的“皇權不下縣”變成一個邏輯上首尾相連的宏大理論體系。但秦暉的引申並不意味著他對這一概念的認同,他援引魏晉時期的歷史,提出了兩點質疑:一是宗族化是否存在,即使是世家大族最為興盛的魏晉時期,鄉村宗族化也不明顯;二是縣以下是否存在著發達的基層組織,實際上上級衙署委派的鄉吏職責十分廣泛,不僅不能體現鄉村自治,反而是權力延伸至縣以下的產物。


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祠堂


胡恆的《皇權不下縣——清代縣轄政區與基層社會治理》一書從縣以下地方行政區劃的角度對“皇權不下縣”說法進行了質疑。胡恆注意到在縣以下存在著大量的佐雜官,縣以下長期缺少職官,這些佐雜官擁有分享皇權的權利,作為轄區內唯一的國家代言人,一開始便承擔了大量的行政職能,隨時間推移逐漸超過官方所授予職權,甚至擁有地方行政最主要的“錢糧刑名”之權,由此形成了縣轄政區,並得到官府和民間的雙重認可。

以永嘉縣為例,明清時期的永嘉除了現在的永嘉縣域以外,還包括現在甌江以南的鹿城、甌海、龍灣等地,當時的永嘉縣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官員管理是否吃力。而在光緒《永嘉縣誌》中就曾提及現在的永嘉地區在當時被稱作楠溪,民風彪悍,多鬥訟,應進行分縣,並將楓林作為新縣的縣城。但是清代時嚴格控制官員員額的,分縣的主張並未得到批准。

清雍正十三年(1735),永嘉縣丞移駐楓林,併成為之後的傳統。縣丞屬於知縣的副手,但為了加強地方管理,駐守縣下一方,形成了事實上的縣轄政區,這在清代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而到了清同治年間,當時的溫州知府更提出將駐紮在溫州府城內的海防同知移駐楓林,以進一步加強管控力量。因此,楓林成為事實上的楠溪地區的行政中心,並設立了書院等一系列機構,楓林由此成為了楠溪江地區文風最為鼎盛的地區。無論是縣丞的移防,還是海防同知的移防,都形成了事實上的縣以下轄區,由此質疑了“皇權不下縣”的說法。


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楓林村


3.蓑翁說

“皇權不下縣”的說法乍看尤其合理性,但在行政區劃上有正式任命的官員在縣以下形成了實質性的轄區,而且中國古代通過保甲等制度始終保持著對縣以下基層的強力控制。詹姆士·斯科特曾寫過一本《逃避統治的藝術》,遠離統治中心的廣大山區由於交通不便成古代統治的真空地帶,大量落迫戶逃到山區,成為避難者的天堂,或許只有那些地方才能成為皇權控制不到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胡恆:《皇權不下縣——清代縣轄政區與基層社會治理》

2. 胡恆:《“皇權不下縣”的由來及其反思》

3. 張鈺:《天高皇帝近——評胡恆》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皇權不下縣:古代中國縣以下行政管理制度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