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養旅遊”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養生、養老、旅遊、健康等之間的相互結合也成為了促進康養行業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一個成功的“康養旅遊”項目不僅需要關心目標人群——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更需要給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


隨著環境汙染、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等問題的出現,我國對於康養旅遊的關注度持續上升。總體上來說,中國康養旅遊市場數量已初具規模,現已成為亞太區重要的康養旅遊消費市場,但是與國外相對成熟的康養旅遊市場相比較,差距仍然存在。


“康養旅遊”的目標人群以老年人、病弱者為主,需配套培養大量醫護人才,設置全面、多元化服務機構,規範和整頓康養旅遊市場秩序,讓客戶無後顧之憂,有賓至如歸之感,這樣更有助於“康養旅遊”定位。


但是在“康養旅遊”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給予老人精神撫慰,當然,對於老人來說,那些充滿親情的童真、樂趣、童心,無疑是垂暮之年最能頤養天年的。


據此,康養旅遊項目能否兼顧其他項目或者稍作改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國外的三個養老院案例,看他們是如何進行項目創新,對老年人進行精神撫慰,詮釋“康養”的深刻內涵。


//日本蒲公英介紹所//


日本愛知縣的一家養老中心,被盛讚為“老人迪斯尼”!它就是位於日本愛知縣一宮市的蒲公英介護中心,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養老院,在這裡集合了250多位老人,由90位員工負責照顧他們。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在這家老人院裡,除了常見的餐飲、康復設施,還有天然溫泉、卡拉OK、興趣教室,甚至還有棋牌室和賭場,簡直像個遊樂園,總共超過250種娛樂活動,每人日均費用居然只有743日元。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這家養老院最神奇的地方,是神奇的內部貨幣「SEED幣」,從紙張到設計都很類似日元紙幣,非常具有真實感。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每人初始資金為5000SEED,之後只要參加康復訓練,或者配合護工工作,就可以獲得幾百到幾千不等的SEED。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老人們的畢生儲蓄都由家人管理,養老院的生活又衣食無憂,很多人都處於一種毫無活力的悲觀狀態,而SEED幣的出現,卻神奇的燃起了老人們的激情!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散步100米就能獲得100SEED,自己洗臉、刮鬍子也能增加“收入”、“賺錢、存錢、花錢”的熟悉人生模式,彷彿一夜之間又回來了!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很多以前事事靠人照顧的老人,開始主動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一些“高收入”的康復項目,甚至需要排隊才能輪的上......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攢下一定數量的SEED後,老人們有很多機會一擲千金,去小賣鋪買東西,零食 = 200SEED,糖果 = 100SEED,一杯咖啡 + 甜點 = 500SEED,當累積到幾十萬的程度時就可以購買外出行程,掃墓 = 5萬SEED,逛街購物 = 12萬SEED,參拜千代保稲荷神社 = 150萬SEED。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老人之中最“富有”的人,是各位賭王和賭後......這位光頭大爺就是賭王之一,不知不覺已經收穫頗豐,這麼厚厚一大袋子SEED,在養老院裡絕對算土豪級別了。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自從SEED流通以來,老人們的康復狀況明顯改善,老年痴呆症狀也有所減輕,這也讓很多老人,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荷蘭Humanitas home//


提起養老院,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城市的邊緣,中規中矩的建築,整齊劃一的房間,老人望向窗外思索,遠離親人,似乎與這個世界隔絕。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的確,相對於溫馨和睦的家庭,青春活力的校園,以及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養老院那麼容易被忽略,很多老人就這樣在寂寞的一隅,兀自消耗完餘生的時間。但總有人願意為這些老人做出改變,荷蘭一家名為Humanitas home的養老院,就想出了一個絕佳辦法。


2012年荷蘭政府停止了80歲以上老人非迫切需要的護理費用,而此時正逢阿姆斯特丹房價高漲,每個學生租房月均要花掉410美元。


這對於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黨來說,無疑是天價,即便勉強付得起房租,這個價錢也只能租到侷促昏暗的房間。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在國內護理經費面臨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養老院想到了一個主意:把養老院多餘的房間租給學生,不收一分房租。


可天下哪會有免費的午餐?房子能免費住,但每月要花30個小時陪護這裡的老人。


每月30個小時,真的很短,平均一天才一個小時。在這段時間,你可以陪老人散步、騎車、閱讀,或者教他們玩電腦,甚至在牆上塗鴉都可以···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很快,死氣沉沉的養老院發生了改變。


Jordi在學校是個把妹達人兼段子手,他經常一句話就把老人逗得前仰後合。當然靜下來的時間,他也會為奶奶深情彈奏一曲。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Mentink電腦玩得不錯,恰好爺爺想學點新東西。教了一段時間,爺爺就自豪地宣佈“我已經會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還學會了視頻聊天。”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Daniel則直言不諱道:最初來這,是因為討厭學校又黑又髒的房間,也因為這裡不用付房租,但現在我卻喜歡上了和老人們在一起。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他們就像自己的爺爺奶奶,只需要付出一點點的耐心和時間。陪他們聊會天,看會電視,做點手工,聽會音樂,或者什麼都不做,聽聽他們的故事和抱怨。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26歲的Park和87歲的Porry,現在已成了忘年交,“剛開始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做什麼,但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奶奶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封閉隔絕,漸漸地我們無話不談,感情也越來越深。”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這種隔代溝通的模式,很快便受到大家的歡迎,前來入住的學生越來越多,老人臉上也每天掛著笑顏。


但有件事卻不得不面對:死亡。這在養老院再常見不過,然而對很多年輕人而言,這麼近距離地面對死亡,還是給他們帶來了很大“衝擊”。


有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隨意揮霍青春,日夜顛倒的生活。生命的脆弱和轉瞬即逝,讓他們懂得要有意義地活在當下,珍惜現在的每一天。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在這裡,年輕人為老人帶來快樂和新鮮的世界,幫他們排解孤獨,老人們則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提醒他們生命的可貴。兩者完美互補對接。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美國代際學習中心//


在西雅圖西部普羅維登斯山聖文森特的一家養老院裡,住有400多位高齡老人,而這裡也是一座幼兒園。它有一個名字叫“代際學習中心”,顧名思義,就是讓不同輩分的老人、幼童在一起“學習”。


這個中心每週向孩童開放五天,可選擇全日制、半日制或每週兩/三天都行。這些孩子跟老爺爺老奶奶一起搞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唱歌、跳舞、畫畫、做飯或講故事,甚至只是參觀一下也可以。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布里格斯是當地人。她說,養老院在孩子出現前後有天壤之別,“孩子們進入養老院前,感覺老人們只有半條命,有的老人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毫無生機可言,這是一個讓人沮喪的場景;當孩子們走進養老院,開始跟老人一起唱歌、畫畫或給流浪漢做三明治,又或者進行其他活動時,老人們活了過來、神采飛揚”。


孩子們在養老院能從容地做任何事情。比如,紀錄片裡有這麼一幕,一個男童叫馬科斯(Max),在老人院遇到了一位叫約翰的老人。


約翰不斷問這個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他一會兒把孩子叫成馬克(Mack),一會兒又叫成馬特(Matt)或麥琪(Match)……這樣的場景屢屢發生,但你能看到男童馬科斯總是保持耐心,一次又一次告訴老爺爺自己叫“馬科斯”。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有趣的是,很多父母最初把孩子送到這家幼兒園並非奔著老人來的,而是衝著它有非常優秀的師資。不過,一年多下來,很多父母發現,讓孩子跟老人呆一起,收穫太大了。一位父親告訴布里格斯,不僅是孩子從這種模式收穫了很多,他也親眼目睹父母是怎麼老去的。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說,“代際學習中心”一方面讓老人重新發現並肯定了自我價值,他們在跟孩子接觸中也獲得了更多樂趣和歡笑;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殘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過程,從老人那裡收穫了無條件付出的愛,還意識到“大人有時也是需要幫助的”。


看了美國\日本\荷蘭的3個養老院,顛覆了我對養老院的認識


比如,紀錄片裡有一幕是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想幫一個孩子解開外套,但她最終放棄了,並溫和地感嘆了一句“我現在連這個都做不來了”(如上圖)。另一幕中,老人和幼童一起為流浪漢做三明治,正常人只需要30秒就能做好,但是他們做的時間要長很多,沒關係,你能看到每個人臉上甜蜜的笑容。布里格斯說:“你可以告訴孩子,一起做這個是因為大家需要互相幫助。”


據統計,美國有43%老人處於獨居隔離狀態,孤獨而憂鬱,而這反過來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另一組數據則顯示,截至2015年,全美有大約500個養老院+幼兒園聯辦場所。


布里格斯說:“老人擁有豐富的生活智慧和經驗,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將是社會的一大損失。而把養老院和幼兒園開在一起,是一個讓老人再次融入社會的偉大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