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那頭被生活錘過的牛

忘了是哪位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是一隻黑暗中的手,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年輕,應該還是人生怒放的年紀。我有好多夢想沒有實現,總以為在今後的路途上,會一一如我所願;世界那莫大,總以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去看看,比如去莫扎特的故鄉——奧地利的薩爾茲堡。我膜拜的兩個人都去過那裡,一個是已故作家兼學者王小波,一個是留美博士吳軍,他們把這個地方形容的很具吸引力,田園風光,文化底蘊深厚。

可是,當我站在鏡子前,看到額頭飄著一小縷白髮是如此招搖,眼角的細紋是如此醒目的鐫刻,才徹底明白,自己已過了愛做夢的年紀。我必須面對現實,青春芳華已隨歲月更迭流去,人到中年才是我本來面目。

1 父親母親離去,我在故鄉便沒有了親人

2012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深夜,月亮碩大無比,明亮清冷。父親在悲哀中離去,本家的一個二哥用他粗糙的彎曲而黝黑的大手為父親合上眼睛。雖是叔侄輩分,他們卻是同齡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勝過父子兄弟。

姐姐們痛哭,哥哥哀嚎,我心碎。

就在幾天前,姐姐告訴我,父親生病,我立即從居住的城市回老家,父親半臥在炕上,母親坐在身旁。他為自己的兒女們辛勞一生,操碎了心,還沒有輕省一天。就在生病的頭一天還去莊稼地裡轉了一圈。

父親見到我說:“我的病不要緊吧,也許住住院就會好,你們幾個我一個也捨不得。”我扭過頭去,眼淚止不住的流。

前些年,哥哥生了一場大病,嫂子留著自家的積蓄沒動,卻花光了父母辛苦攢下的養老的錢。

姐姐姐夫做生意虧了,欠下了數不清的外債,他們拉走父母院子裡曬乾又堆起封存好的糧食,賣了。

我恨他們!

本以為把兒女們辛辛苦苦拉扯大,艱難的日子終於過去了,盼著兒女們成家立業,沒想到父母的苦難才真正開始。

父親哀哀的傷心的走了,留下母親孤單無助。母親有多年的腦梗,行動一直不方便,都是父親一個人伺候,姐姐們會經常過來照顧,哥哥嫂子以哥哥有病為由,幾乎不管。

我把母親接到我家,看到母親臉色漸漸舒展,我心甚慰。可是母親一直牽掛哥哥。

2019年,冬天,哥哥嫂子畏懼村裡人的閒言碎語,把母親接回老家,想盡盡孝心。我要早有顧慮,不同意,姐姐們百般勸說,這樣對他們的名譽不好,母親不是我一個人的,我答應了。

隆冬,我趨車去看母親。偌大的院子沒有一個人,只有一條小狗,一隻髒的不成樣子的小貓跑來跑去。母親蜷縮在房子一層的炕上,哥哥住的是二層小樓。

我問母親冷嗎?她說不冷。可是她的手伸展不開,一直蜷著。姐姐們每天給母親送飯,燒炕,洗衣服,換衣服。姐姐告訴我,你放心吧。

我走後沒幾天的一個傍晚,哥哥打電話告訴我,母親不行了,我著急的大聲對他說,母親的藥在那個那個盒子裡,有速效救心丸,有丹參滴丸。可是,我和老公兩個小時內趕到時,都沒見上母親最後一面。

他們都沒找到母親的藥,他們誰都不記得讓母親及時吃藥。

自此以後,哥哥姐姐們除了借錢,或有事找我幫忙,沒有人記得找我這個最小的妹妹敘敘親情。

我離開老家,故鄉成了異鄉。

我曾是那頭被生活錘過的牛


2 所謂閨蜜就是最容易對你下手的那個人

我在上小學時,最要好的同學是YY,一個用功讀書且非常要強的瘦弱女孩。她文靜聽話,我活潑好動,在老師眼中,她是三好學生。其實,她不會做的題,經常問我,我傾囊相授,毫不保留,卻極少問她,一是她不肯給同學講題,二是我不會做的題極少。可是小學六年,她一直具有超強的優越感。

然後初中、高中我們一直在一個學校讀書。那時,她異常發奮,考個考大學,離開農村生活在大城市是她的夢想。

每個週末我都回家,她為了專心學習,一個月才回一次家。母親總是多做一份飯,讓我帶著,其中就有YY一份。母親養的雞,格外愛下蛋,每週我都帶上自家的煮雞蛋補充營養,其中有一半給YY。

經過那一年的七月流火,我在高考考場奮力廝殺,把一些難題打的落花流水。當然,我考進自己理想的大學,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專業——法學。

她說自己發揮失常,考取了一個偏遠的地方讀大專,那時候有的大專兩年畢業,她上了三年。

大學畢業,我留在這個城市在行政單位工作,還是事業編。她有個親戚在本市是某個單位的領導,把她安排在人事部門,她又開始具有極強的優越感。

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她經常來找我,無話不談,我們是最好的閨蜜!

後來,我有了男朋友,男朋友家有大房子,我們結婚後,大房子是我們的家。

YY一直挑剔,挑剔了好多年。所以她單身了好久。在我家吃住,是她的家常便飯。

羨慕嫉妒恨就是一把利劍!

幾年後,我評中級職稱,材料備齊,評審表填好上交,就等結果。我們單位不如我工作業績優秀的,沒有我獎勵多的人,都評上了,只差我一個,沒評上。

後來,我才知道,是在人事部門工作的YY負責初審,她把我的業績報告,所有的獎勵證書複印件都毀掉了。

我的職稱晉升,工資待遇受到很大的不良影響。

我沒評上,她可能高興的一夜都沒睡好覺。

從此,我就當不認識這個人。

我曾是那頭被生活錘過的牛


3 對生活要有所期待

王小波在他的《黃金時代》裡這樣說:“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二十一歲的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望著鏡子裡的自己,雖不能說是“昨日黃花”那般不堪,也不能說是“美人遲暮”那般哀傷,但的確是被生活錘磨。

有時候甚至覺得,我就是那頭捱了錘的牛。我經常回憶自己的二十歲,鮮豔明麗,對生活充滿期待。

然而,十幾年混社會的真實的生活完全不是我憧憬的樣子。它真實的令人心碎!

我收斂所有的美麗和美好,默默行走,躲開所有人,就像張德芬女士講的那樣:“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我默默在法學路上深耕,拿下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又考上本單位招錄的公務員,現在職級並行,拿的是副科的工資待遇。我愛自己的事業,人生而為人就該有價值。

我相信張愛玲說過的:“人生,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我也相信,只有不斷努力,生活才能成為你期待的樣子。

在明媚陽光下,春風已吹過來,整個世界開始變得溫暖。我仍然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曾是那頭被生活錘過的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