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大俠甘鳳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大俠甘鳳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清末由於民族主義高漲和反清復明思想的重新挖掘,導致一些在歷史上或隱或現的傳奇人物被不斷加工和神化。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筆下的甘鳳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甘鳳池 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據傳在武學上先後拜黃百家和一念和尚為師,精內外家功夫,善導引之術。黃百家是清初大學者黃宗羲之子,會不會武術以及教沒教過甘鳳池沒有確切史料記載,一念和尚確有其人,跟甘鳳池關係比較密切。甘鳳池流傳後世的有《花拳總講法》一書。《國朝耆獻類徵》、《清史稿》等書都有他的傳。現存的清官檔案中,也留下了他的名字。雍正時,浙江總督李衛在給皇帝的一份密奏中,稱“甘鳳池頗曉天文兵法,因自負本領,人人慾得以為將帥,無不與之邀結往來。奈鳳池蒼猾異常,止皆虛諾,彼此通聲,總未實在插入。推其不肯出首之情,則無論何人有事,即將助惡為虐。”可見,甘鳳池不僅很有本事,而且對當時的形勢也有自己的判斷。

歷史上真實的大俠甘鳳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其他關於甘鳳池生平的文字記載有清人王友亮的《甘鳳池小傳》和大學者錢鍾書之父錢基博先生的《技擊餘聞補》,後者最早發表在《申報》,1916年惲鐵樵將其與許指嚴、江子厚諸人的作品合編成《武俠叢談》一書。

《技擊餘聞補》中甘鳳池的形象並不高大,“鳳池體不逾中人,然手能破堅,握鉛錫如搏沙,輒化為水。宜其手所抵擊。無不立碎者。”,“接人和易,見者不知為賁、育。”可見,他是屬於精悍內斂的類型。

當時,濟南有個叫張大義的人,身材魁梧,力大無比,尤以腿功見長。他的腳上都裹上了鐵皮。張大義從山東來到京城,要與甘鳳池一比高下。但甘鳳池不願惹事,一再推辭。後來,被逼無奈,只好迎戰。張大義見甘鳳池個頭矮小,貌不驚人,又遲遲不敢應戰心想一定是徒有虛名。心中已經有了輕敵的意思。他一腳踢來,被甘鳳池用掌接腳。掌腳相接的瞬間,只聽張大義大叫一聲,隨即撲​倒在地。旁邊的人趕忙前來替他脫下靴子一看,原來他的腳趾都嵌入了所裹的鐵片中,斷掉了。

關於甘鳳池生平資料的來歷,錢基博說是出自黃之紀的《甘鳳池小傳》,而黃之紀的這篇傳,見《金陵文鈔》。其中關於張大義的這段文字在許多地方都曾引用和提到,甚至在《清史稿》裡也幾乎一字不差。

歷史上真實的大俠甘鳳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甘鳳池一生與兩次“反清復明”的活動密切相關。1707年, 一念和尚在江蘇太倉打出“大明天德元年”的旗號,發動起義,甘鳳池參加了這次活動。然而,這次起義不久即被鎮壓。起義失敗後,大批起義將領被殺,甘鳳池命大,被一個軍官保釋。

不久,一念和尚的弟子顧雲如又廣收門徒,密謀反清,計劃於1730年秋季大舉起事。正當顧雲如集團積極準備起義之時,由於叛徒出賣,他們的行動被清政府發覺,團體中甘鳳池以及甘鳳池的兒子甘述等十餘人被誘捕。

由於甘鳳池在康熙、雍正年間兩次捲入“謀逆”大案,所以,這次被抓後,生還的可能性極小。但《清史稿》裡說,“世宗於此獄從寬,未盡駢誅。或雲鳳池年八十餘,終於家。”也就是說清廷並沒有處決甘鳳池,而是八十多歲時在自己家裡去世的。

據傳甘鳳池創有“陽湖拳”,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挖掘出來,至今民間猶有人習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