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明朝是一個君主集權高度專制的朝代,為了保證皇權專制,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大殺功臣,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們大多沒有好下場。可是就有那麼一位明朝開國功臣,不但沒有遭到朱元璋的清算,反而子子孫孫世鎮雲南,在整個明朝長期掌握雲南軍權。自明洪武十六年至清順治十五年的二百八十年中,這家人統治雲南近三個世紀,是明朝勳臣中僅有的特例。這就是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英家族。

沐氏家族鎮滇八代,出了十三位“沐侯爺”或者“沐公爺”,始終是明朝的西南屏障,與明朝國運相始終,在雲南歷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一切,都源自一個叫沐英的人。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沐英

一、黔國公的來歷

沐英字文英,安徽定遠人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朱元璋在《賜沐英複姓詔》中說過:“朕年已二十有五,尚未生兒女。爾沐英因兵亂受厄,不可復會。爾是時八歲而逢難,罔知存活。朕憐其孤而且幼,特撫育如兒。”從此沐英改姓朱,朱元璋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夜臥同榻,數番酣睡於朕懷”,不僅教他識字讀書,還教他如何帶兵打仗。

沐英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他智勇雙全,長大後在戰爭中屢立奇功。朱元璋對這個義子的表現十分滿意,“數稱其才,器重之”。甚至在明朝建立後,沐英還在洪武十年奉命進攻川藏,一直打到崑崙山而回。戰後,沐英因功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戰場上的沐英

洪武十四年,沐英與傅友德一起遠征雲南,盤踞雲南的元朝梁王手下大將達裡麻被俘。梁王把匝剌瓦爾自殺;次年沐英又攻下大理,徹底將雲南納入了明朝的版圖。洪武十六年,主將傅友德班師回朝,朱元璋為了穩定雲南,留下沐英鎮守。這便是沐氏在雲南的統治的開始。

雖然雲南已定,但是反抗勢力仍然存在。雲南的麓川國王思倫發便屢次叛亂,沐英將他的兩次叛亂全部鎮壓下去,並著手雲南的建設。

沐英經營雲南十餘年,“簡守命,只學校,課農桑,較屯田,移民四百餘萬,墾田九百餘萬畝”,又疏通滇池,興修水利,鞏固了明朝在雲南的統治,深得朱元璋的歡心。朱元璋給沐英的評價是“使我高枕無南顧之憂”,而沐英在雲南的善政,也得到了雲南人民的愛戴。洪武二十二年,沐英奉命進京覲見朱元璋時,雲南百姓生怕他一去不回,在他走後天天翹首東望,真到沐英覲見完畢回滇,“雲南軍民各相率遠迓數百里外”,沐氏從此在雲南人民心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沐英劇照

沐英於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後,長子沐春襲了他的爵位,繼承了沐英的遺志,大興屯田,又開闢了三十多萬畝良田,並開鑿了鐵池河,使得下游十餘萬畝農田得到灌溉,受益百姓數萬人。沐春死後,其弟沐晟平定了交趾叛亂,因功封為黔國公。從沐晟開始,沐家正式被明朝封為徵南將軍、雲南總兵,沐家在雲南的世襲管理正式確定。

從沐英到末代黔國公沐天波,沐家共有八代十三人成為雲南之主。沐家子孫良莠不齊,既有清廉如沐琮者,也有殘暴如沐朝弼;既有善戰如沐紹勳者,也有平庸如沐昂之輩。但是這都不影響沐氏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沒有影響沐家在雲南的統治。只要西南有大小戰事,沐家仍是明朝賴以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沐家在雲南人民的心中,就是皇帝的代表,或者說就是土皇帝。

二、沐氏在雲南的為政舉措

明初的雲南,是一個人口不多,荒地遍野,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十分貧困的邊遠之地。沐英來到雲南後,針對雲南“人卒流亡,內無宿儲,外絕餉運”的實際情況,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雲南社會經濟的政策,使得雲南得到了較大發展。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黔國公府

1、屯田墾殖。沐英初到雲南,後勤補給問題是纏繞他的一個大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沐英決定從自給自足入手,他留下了九萬名士兵,將他們分到雲南全省各地世代鎮守,並同時開展屯田業務。

為了獲得朝廷的支持,他於洪武十九年上奏朝廷:“雲南土地甚廣,而荒蕪居多,宜置屯”,請求朝廷“令軍士開耕,以備儲偫”,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支持。朱元璋下旨“緩其歲輸之粟,使彼樂於耕作,數年之後徵之可也”。為了加快農業生產,沐英還分批次攜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餘萬人人滇,將他們安置在雲南臨安、曲靖等地,並給予籽種、資金和土地,讓他們安心生產。

對於因躲避戰亂背井離鄉的雲南土著居民,沐英“周撫集以示徠”,撫因他們回鄉,又在山東、山西、江西等地將一批擅長農業耕作的農民招至雲南,讓他們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帶動當時耕作技術尚不發達的雲南農民。沐英死後,其子沐春繼承了沐英的發展生產的政策,將屯田的數量與士兵的賞罰相掛鉤,大修屯政。對於少數民族同胞,沐家也一視同仁,“撥與空閒屯田耕種”,使得雲南各族群眾都致力生產,解決了吃飯問題。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滇池

2、興修水利。滇池是雲南一個大湖,但是一遇暴雨容易氾濫成災,沐英派人“浚而廣之,使之無覆水患”。雲南宜良地區水利基礎薄弱,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沐英親自實地考察,將那裡原有的溝塍開鑿出了一條“袤三十六里,闊丈有二尺”的水渠,命名為湯池渠。湯池渠竣工後,解決了宜良地區農業生產的水源問題,使得二十萬群眾受益。

3、交通建設。為了戰爭需要,早在入滇前期,沐英便在貴州至雲南沿線置軍屯,設驛站。為了保證驛站的暢通,他對連接雲貴兩省的道路加以整治,加寬加平了雲貴省道,大大方便了雲南人民與西南其他省份的聯繫。在他之後的沐氏歷代黔國公,都非常注意交通建設,正德十六年,黔國公沐崑上疏朝廷,要求修理廣南府及廣西府諸驛之間的道路,嘉靖初年,沐氏第六代沐崧又興修了以永昌府眾安橋為代表的一大批橋樑,大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雲南風光

4、發展工商。沐氏對雲南的手工業、商業也比較關注,他們通過調整賦稅政策等措施,為雲南手工業和商業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總體來說,沐氏治理雲南,百姓頗受其益。

三、沐家與雲南官民的關係

沐家前期的幾任黔國公相對來說能力比較強,威望也比較高,在雲南軍民中也頗受擁戴,同雲南官員的關係也比較融洽。

沐英的第八代孫子沐朝弼卻是個野心勃勃的驕縱之徒,為了自己的私慾,在雲南幹盡了喪盡天良的壞事。雲南官員在嘉靖面前彈劾沐朝弼,沐朝弼被嘉靖拘禁至死。這是沐家與雲南官員矛盾的一次爆發。天啟五年,沐啟元繼任黔國公,他生性悍悖,欺上壓下,雲南官員又紛紛上疏彈劾。但是在長達二百八十年的鎮滇過程中,沐家與當地流官的關係總體還是不錯的,雲南巡撫以下官員基本上都受制於沐家,雙方在維護明朝對雲南的統治這一基本出發點上是一致的,因此雖偶有矛盾,但基本關係良好。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雲南還有一批以土司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土官,這些土官對沐家也是比較支持的。沐英在世時,由於他的威望很高,他的一些命令傳到少數民族土官衙門時,“土酋具威儀出郭迎迓,盟而後啟之”,是相當給沐英面子的。之後的沐家雖然沒有出現過沐英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但積威之下,雲南土官們還是非常尊重沐家。

土官們尊重沐家,並不是說沐家人做得有多好,而是沐家代表的是明王朝,他們身後是一個強大的漢族中央政權。這種尊重是有先決條件的。比如明亡後,末代黔國公沐天波準備起兵勤王,與張獻忠部決戰,這時土司們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沒有一個人響應。到了南明時,沐家背後的靠山自己都自顧不暇,土司們紛紛侵佔沐氏田產,沐家也只能束手無策,聽之任之。

沐家對雲南的知識分子和文化事業比較重視,因為沐英本人對知識分子比較重視,常與當地知識分子交往,待之以賓客之禮,為沐家開了個好頭。所以沐家大多數黔國公都能尊師重學,與知識分子們過從甚密,贏得了雲南文化界的愛戴。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雲南土司府

沐家也出現過家人及其黨羽利用權勢侵佔雲南人民利益的事,但是這個比例並不很大,沐家與雲南人民的矛盾也不十分尖銳。在中國歷史上的世代藩鎮中,沐家家教還算比較嚴格,也知道忠君愛民,所以才能屹立近三百年而不倒。

四、明朝為什麼允許沐家永鎮雲南

沐家能夠永鎮雲南,固然是因為沐英深受朱元璋的寵愛,而且戰功卓著,但是朱元璋是一個政治頭腦十分清醒的皇帝,他絕對不可能因為私人感情而將邊疆重地託付給一個家族。從他誅殺功臣的歷史來看,只要危及他的統治和皇權,朱元璋是不會講什麼情面的。也就是說,沐家永鎮雲南,有著其他深刻的原因。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朱元璋

從沐英到沐春、沐晟,前幾代沐家黔國公都能做到克勤克儉,主動維護皇權,使得沐家有屏障之用處,無危及皇權之威脅。沐家並不是藩王,他們的權力是有限的,是受到制約的。從沐英開始,沐家在雲南的主要任務是“佈置移民屯田各善後事宜”,其手下是國家衛所之兵,至多名義上可以指揮土司的土兵,但沐家始終沒有自己指揮的親軍,沒有形成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沐家有別於其他藩王,只要朝廷一收權,沐家並不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對皇權並沒有實質性威脅。

雲南在明朝時是一個蠻荒之地,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當時雲南多為貶官之人的貶所,甚至朱棣將朱高煦封為漢王,讓他就蕃雲南時,朱高煦還說“我何罪?斥萬里!”一般官員到雲南做官,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託關係,調離雲南,或者只在昆明居住,並不願意赴任所。所以明朝需要一個對朝廷忠心、同時又能在雲南呆得住的功勳之族,去代替自己管理這個蠻荒之地。沐家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又一直沒有競爭對手,且善於處理與雲南當地的關係,因此才能永鎮雲南。

當然,最大一個原因還是明朝需要沐家。自沐英起,在雲南建立了極高的威信,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群眾將沐英當做神仙下凡,有關沐英平定雲南的傳說至今還在雲南有很多。如果換其他人來,很難做到讓少數民族群眾心服口服。雲南又地處邊疆,需要一位重臣去鎮守,去安定邊防。從實際效果上看,有明一代,雲南土司發動的叛亂並不罕見,而沐家幾乎從來沒有讓朝廷費過一兵一卒。如此好用,如此忠心,哪裡有換人人必要?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土司

在處理少數民族關係上,沐家也非常有經驗。沐家善於團結土官,但對土官中橫行不法之徒也會加以處罰,對陰謀叛亂的土司們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的技巧運用十分熟練。沐家利用善政抓住了各族人民的心,得到了人民的擁戴,對叛亂或者不法的少數民族首領勤務剿或撫,再加上他們在雲南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建設道路,發展經濟,重視教育,將雲南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就保證了沐家在雲南地位的穩固。

五、沐家最後的榮光

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明朝覆亡。次年武定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先後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

沐家此時的黔國公是末代國公沐天波,他在張獻忠的大西軍佔領四川后,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徵調漢族和土司軍隊,防止大西軍入滇,並準備接受南明朝廷的調遣。但是武定土司之亂是他沒有預料到的。匆忙之下,他調集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等部,好容易平定了吾必奎之亂,但蒙自土司沙定洲的土司軍在叛亂平息後,仍滯留於省會昆明,並於十二月初一攻入黔國公府,沐天波倉惶逃到楚雄,沐家家小盡皆遇害。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沐天波

永曆元年,張獻忠部孫可望入滇擊潰了沙定洲叛軍,並將沐天波挾持回昆明軟禁,沐天波拒絕接受農民軍的官爵,直到孫可望與永曆小朝廷取得聯繫,被永曆封為“秦王”之後,沐天波才開始了與孫可望部的合作。

孫可望奉永曆為帝,是想利用明朝皇室的影響力壯大自己,並不是真的想匡扶明朝。特別孫可望獨攬軍國大政,並不把永曆放在眼裡,這激起了沐天波的極大不滿。但是沐天波赤手空拳,手下無兵,拿孫可望沒辦法,只能不問政事,閉門不出以示抗議。

永曆十年,與孫可望素有矛盾的另一位農民軍大將李定國與孫可望為爭權展開了大戰,沐天波招集人馬,死守昆明,甚至親握流星錘上城死守,終於配合李定國將孫可望擊敗。孫可望之後不久便投降了清朝,並以高官厚祿來拉籠沐天波,被沐天波嚴辭拒絕。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永曆皇帝

永曆十二年十一月,清廷猛攻雲南,李定國兵敗,沐天波保護永曆退往緬甸。此時的永曆並不受緬王的重視,甚至連補給問題都不予解決,是沐天波“盡出所有”,將自己的家財用來維持小朝廷的開銷。但是永曆到了緬甸後重用馬吉翔和李國泰等奸臣,沐天波對永曆朝廷前途深懷憂慮,做好了以死效忠朱明王朝的決心。

永曆十五年七月,在陪同永曆前往阿瓦城與緬王飲咒水立誓途中,永曆一行人遭到緬軍的襲擊,沐天波手持流星錘殺死數名緬兵後,終因寡不敵眾,慘死異國。數月後,緬王將永曆移交給吳王桂,次年永曆在昆明被殺,明嗣遂絕。

《鹿鼎記》中的“雲南沐王府”,為什麼能在明朝世鎮雲南

沐英之墓

總體上來看,沐氏家族在鎮守雲南二百數十年中。積極恢復和發展雲南社會經濟,為開發和建設雲南,緩和民族矛盾,穩定邊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沐家也出現過一些不法之徒和不法之事,但沐家始終忠於大明,明亡後堅持抗清,最後全家死於國難。所以沐家與歷史上其他割據的藩鎮還是需要區別開來的。他們對雲南的貢獻,是值得後人銘記的。


參考資料:《明史-沐英傳》、《明史-雲南土司》、《滇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