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烏蘭察布,吃喝玩樂在烏蘭察布


醉美烏蘭察布,吃喝玩樂在烏蘭察布


說走就走的旅行你想要麼?

正宗的草原美味你想吃麼?

歡迎來到美麗的烏蘭察布!

醉美烏蘭察布,吃喝玩樂在烏蘭察布


- 這裡有吃不完的美食 -


▼ 蒙亨蒙餐


早餐要享用地道的蒙餐,在集寧非蒙亨莫屬。蒙古人以白為尊,在宴席上要先嚐奶製品,再品嚐肉食。


(鍋茶)


油炸諄脖(或油炸撒子、油炸果子、油炸麻葉),是蒙古族喝奶茶時的小吃,都是用小麥麵粉加糖、雞蛋、酸奶或牛奶、奶油或牛油和麵,然後或捏成麻葉型、或 拉成撤子型、或補成片,再切成小棒型、三角型,用牛油或羊油(現也用植物油)炸成金黃色,可直接食用,也可泡入熱奶茶。

(油炸諄脖)

蒙古族的羊雜碎在本地區的各種小吃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講究“三料”、“三湯”、“三味”。三料又分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稱“三紅”;副三料即肚、腸、頭蹄肉,又稱“三白”。

三料下鍋時切成長條或細絲。三湯即“原湯雜碎”、“清湯雜碎”、“老湯雜碎”。原湯雜碎:將羊雜碎洗淨,下鍋煮好,連湯帶水一起品嚐,味在鮮美清淡。清湯雜碎:先將洗淨的羊雜碎氽一下,湯扔掉,再將雜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鍋添水放調料煮開,味在細嚼慢嚥之中。老湯雜碎:老湯即一鍋湯稠入油、色釅如醬長熬不換的羊雜碎湯,用這種湯煮的羊雜碎,其味醇厚綿長,盡在湯裡。

三味說來很簡單,凡專營羊雜碎的飯桌上都擺放著三種佐餐:香菜末兒,辣椒麵兒,食鹽。可根據口味自行調兌。


▼ 聯營清真稍麥館 ▼

到集寧吃正宗的稍麥,得去聯營清真稍麥館,稍麥是一種面制包餡兒的蒸籠點心。

早年歸化(呼和浩特地區)茶肆酒樓很多,舊城南門外有不少的茶坊。當年,稍麥都在茶坊出售,茶客喝著濃茶,餓了總要補充點吃的。直到現在,呼和浩特的老人們還保留著“一兩稍麥半日茶”的習慣。

稍麥是用特製的擀麵錘(稍麥錘)把和好、揉透的面,墊上土豆粉擀成薄的荷葉皮,然後用新鮮羊肉切成粒配蔥姜等作料拌成餡,再勾以熟澱粉,成為乾溼適度,香味撲鼻的稍麥餡,把餡放在稍麥皮裡輕輕捏成石榴狀,上籠蒸7至10分鐘即熟。稍麥出籠,頓時鮮香四溢;觀其形,晶瑩剔透;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濃不膩,皮薄如蟬翼,柔韌而不破。


▼ 燜把燉(手把肉) ▼

手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 全羊祭 ▼


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隻野獸,大草原要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內蒙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


內蒙烤全羊外焦裡嫩,皮脆肉滑,色澤金黃,鮮香異常,吃起來肥而不膩,穌脆香美。

- 這裡有最美麗的草原 -


黃花溝草原 ▼


南有九寨溝,北有黃花溝。作為世界三大高山草原之一的黃花溝草原,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是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內蒙古大草原。

黃花系蒙語“黃克勒”的音譯, 即盆地之意,黃花溝也被稱為黃羊神蔥溝。輝騰錫勒意為“寒冷的山樑”,平均海拔2100米,方圓六百平方公里,氣勢磅礴、丘巒疊嶂、鮮花遍野,是中國地貌最獨特、景觀最豐富的大草原,是內蒙古最美的鮮花草原,是烏蘭察布市作為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的核心體驗區。

草原村落裡成片的油菜田、向日葵海與山林間的奇珍異草一同構成了黃花溝這片獨一無二的“神奇百草園”。

矗立在沃野中的上千颱風力發電車,是黃花溝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建築群。與高山草原上的日出日落一起,構成一幅壯麗的草原天宮圖。


▼ 篝火晚會

篝火晚會是草原人民一種傳統的歡慶形式,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學會了鑽木取火之後,發現火不僅可以烤熟食物,還可以驅嚇野獸,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於是,對火產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後來,人們外出打獵滿載而歸,互相慶祝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過程中,便互相拉手圍著火堆跳舞以表達自己喜悅愉快的心情,這種歡慶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就形成了篝火晚會。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篝火晚會已經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表達的不僅僅是歡慶的喜悅心情,更多的是草原人民對遠方尊貴客人表示熱情歡迎的一種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