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前言:

1994年對於電影行業而言註定將會是銘刻在歷史上的一年, 那些堪稱是天才的影人們就像提前說好似的在這一年中紛紛交上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作品,《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獅子王》、《這個殺手不太冷》等都是即便是放在今日也仍然是不朽的經典,而在國內市場上也有《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大話西遊》等影片橫空出世,正因此這一年也被人稱作是"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

而要說到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豆瓣還是IMBD榜單,它都一直高居榜首,而據說名演員摩根弗里曼也正是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獻聲擔任旁白而成為了被好萊塢公認的"上帝的聲音"。

時光荏苒幾近26載,今天我想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大家重新解讀這部或許再過50年也仍舊會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世界觀解析

《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大家每一個人都是十分熟悉的,影片中所講述的故事主要圍繞著建立於1947年的肖申克監獄發生,這也是原著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所寫的故事的重要發生地。

電影敘述一位年輕的銀行家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殺死妻子與其情夫,而被判處兩個無期徒刑,在事故發生當天喝得大醉的安迪依稀記得自己曾經拿著一把手槍,模糊的記憶讓他一度以為自己是真正的兇手,最終他帶著殺害妻子與其情夫的羞愧來到了肖申克監獄服刑。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原本前途無限美好的男主角安迪,卻因冤案而陷入牢獄之災。

而此時鏡頭一轉,在安迪接受審判的同一時刻,肖申克監獄的黑人囚犯瑞德也在接受著一場"審判",在服刑了20年後,瑞德向監獄申請假釋卻最終被駁回。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瑞德因一再駁回的假釋,而備感無力。

就這樣,他們一個是大有可為的白領階級人士、一個是毫無前途的低下階層份子,卻因命運而在監獄相交會。而在這時候所有人都還不知道,兩人的交集將為肖申克監獄帶來新的波瀾,一場交織著暴力、痛苦、黑暗,救贖與希望的交響樂,由此拉開序幕。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從電影世界觀設定上來看,其實如同《肖申克的救贖》這種以監獄作為故事主要背景的影片其實並不在少數,比如同樣由1994年經典電影《阿甘正傳》的主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影片《綠裡奇蹟》,亦或是港片時代中周潤發早期的《監獄風雲》,其背景都以監獄為主,只不過前者的主題是奇蹟與人性,而後者的主題說的則是監獄中的暴力以及在那樣的環境下的兄弟情誼,不過雖然這三部電影都以“監獄”為背景,但其實“肖申克”與後者在影片的設定與其講述的故事上實則也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與這兩部電影相比,《肖申克的救贖》對於監獄的描述更加豐富。電影中所涉及的監獄的建築、戒具、作業、犯人體系,都較貼近現實上美國的監禁模式。比如故事之初,安迪來到肖申克監獄時的俯瞰圖,在那哥特式建築的背後,其"口字型"的房舍排列,正是當時美國高度安全管理監獄所用的建築形式。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呈現出"口字型"樣式的肖申克監獄

另外,電影對於監獄的文化與政策也有深入的敘述。比如瑞德在獄中專門倒賣物品給其他囚犯的交易商身份;獄監與犯人之間特有的黑話和娛樂;監獄作業中的外出作業政策(犯人可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回監服刑);還有和民間業者合作所造成官商勾結的負面弊端以及劇中提到的因坐牢太久而"體制化"的負面效應。

這些特徵,都將本片的世界觀勾勒的更加傳神,使觀眾們彷佛來到真正的監獄之中。而隨著故事的進展,觀眾們也逐漸明白監獄的特質,並瞭解到其實監獄的恐怖並不在於肉體的痛苦或對自由剝奪,而是在於那漸漸習以為常的精神依賴,讓你在離開後反而無所適。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劇情細節分析

《肖申克的救贖》的劇情總的來說十分簡單明瞭,整部電影以安迪‧杜佛蘭為主角,敘述他在肖申克監獄的日子,而至於說到影片劇情的節奏則大致能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入監、監禁、逃離。

在最初入監時,安迪因不熟悉監獄的環境而過得十分辛苦,頭兩年的時光,他幾乎天天生活在他人的欺凌之下。而等到監禁一段日子以後,安迪終於把握機會,利用他的特長打開一條生路,他的地位在獄中也漸漸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好,甚至於可以說如果在這時沒有什麼變故發生的話,那麼安迪很可能會在這裡度過一輩子,直到最終年老體衰後如同瑞德一樣申請假釋機會。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然而如果沒有變故的話那也就不算是電影了,就在安迪好好地在肖申克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時,一個年輕人的入獄將他的境況徹底改變,他終於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殺掉了妻子以及情夫的兇手,此時的他終於擺脫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因為殺人而產生的自責與愧疚。

但就在他以為冤案已清,自己即將成為自由人走出肖申克時,貪得無厭的典獄長卻因為不想安迪離開而耍起了手段,不僅讓安迪喪失了出去的希望,還設計殺死了與安迪十分親密的徒弟。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電影中的這個細節是整個故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安迪起初是相信人性的,因此他將出獄的希望寄託於典獄長的身上,但在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後,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單純,他並不是與典獄長一樣的人,對於那個監獄的最高長官而言,而只是一件道具而已。

此時渴望自由的安迪再也忍受不了典獄長的壓迫而最注重選擇逃離了監獄。

安迪的故事就如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說,具備精細的鋪陳與驚人的結局,使人慾罷不能、直呼過癮。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電影中設置巧妙的一點是,雖然故事的主線是主角安迪在獄中的日子,但影片的劇情卻不是以第一人稱視角來進行,而是藉由電影中的第二主角瑞德來描述。因此,安迪的心路歷程,大多是由瑞德的推測而成,這其中也包括安迪在獄中遭受的苦難、折磨、頑強、成就,還有那永不放棄的──"自由與希望"。

這樣的安排除了讓電影添增不少可看性外,也使影片在劇情的脈絡更加難以預測,因為觀眾是跟著瑞德視角而動,自然猜不透安迪的想法。也正因此,在安迪逃獄伎倆的被揭發前,觀眾們才會隨著瑞德的心情起伏,一同緊張、一起盼望。

並且也正是因為整個故事是藉由瑞德之口娓娓道來的緣故,當觀眾在欣賞這部影片時,人們所看到的彷彿是一個傳說中發生過的故事,這一點的設置與另一部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體制化”的人與瑞德、安迪各自不同的心態

監獄的黑暗,一直是劇情的重點之一,觀眾更從安迪服刑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此點。

電影裡,安迪和瑞德所待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座嚴格控管型的監獄。在獄中,犯人的人權非但不受到重視,監獄官甚至還握有犯人的生殺大權。

比如劇中那兇惡的海利隊長,就曾經用警棍讓犯人直接重傷或死亡。現代人權團體所推崇的"人權",在片中不過是一場笑話。

除此之外,肖申克監獄實行的是白天雜居、夜間獨居制度,這也使得受刑人與受刑人之間的摩擦更大。比如安迪監禁初期,就常被"三姐妹"毆打騷擾。然而這種肉體上的折磨,不過是監獄駭人的冰山一角罷了。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被海利隊長毆打的欺負安迪的"三姐妹"中的老大

根據監獄學的資料所載,受刑人入監之後將面臨"五大痛苦",分別是自由之剝奪、物質與受服務之剝奪、異性關係之剝奪、安全感之剝奪、自主性之喪失。

上文提到的常常欺負其他囚犯的"三姊妹",可以說正是異性關係剝奪後而導致的,另外隨時可能遭受其他犯人壓迫的痛苦,也正是安全感被剝奪後產生的。

不過要說到真正可怕的,我想則是對自由的剝奪以及自主性的喪失。因為這兩種痛苦屬於精神上的折磨,而這類痛苦更容易使犯人產生機構性依賴和監獄化人格(片中稱之為是體制化)。比方說劇中瑞德出獄後的每次上廁所前要報告,否則就無法順利小便,以及老布在假釋後因無法融入外界的格格不入感而最終選擇在自殺都是因為受到了監獄所施加的精神上的折磨。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平時和藹溫馴的老布想要以傷害獄友方式留在監獄中

監獄有多可怕,影片中服刑超過20年的瑞德曾經以"監獄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進行概括,這句話讓人聽到之後實在是感覺有點不寒而慄。肉體的傷害與精神的痛苦只是一時的,可習慣卻是漸漸累積,且逐漸增強。尤其對無期徒刑和長期刑的犯人來說,機構性依賴更是無法避免的悲哀。

對他們而言,監獄已經是一個歸宿、一個終點、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而對遲遲無法假釋的瑞德,以及因冤案服刑的安迪來說,肖申克監獄就像是絕望的深淵一般,吞噬他們的心靈、希望,還有過去記憶中所有美好的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對於這種現實,瑞德已然認命,但安迪並沒有,他一直都在用各種手段表達他對自由的渴望。

比如他違規通過監獄廣播播放"費加洛婚禮"的舉動,當時,天籟般的嗓音透過廣播器送至全肖申克監獄中,儘管許多人聽不懂音樂唱的是什麼,但所有人都不由得停下腳步駐足傾聽,彷彿他們所聽到的是自由之聲。即使後來,安迪因此被關禁閉,他也毫無怨言。

記得在電影中安迪曾經說出過這樣的臺詞:"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

就算人被囚禁在石牆之內、就算被嚴格控管著生活作息,但有些東西仍是紀律和圍牆無法束縛的,那便是安迪所稱之──"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成功逃離肖申克監獄的安迪

希望,是本片最大的主旨所在。

正因為希望,所以安迪才能利用他的智謀,成功逃離監獄並揭發了典獄長的行為且拿走了所有的違法收入開始新的生活。在他被監禁的19年裡,他從來沒有放棄任何一絲布局的機會,為的就是將來可能到來的這一天。而同樣的,安迪的希望也使瑞德重新燃起一線生機,使本來註定凋零的瑞德,因安迪的話語而有不一樣的結局。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本片利用監獄的殘忍無情,營造出一個絕望消極的環境,但也利用安迪的故事告訴人們希望的真理。環境可能惡劣、命運可能殘忍,可希望卻是永恆於心,只要時時把握、永不放棄,那無論是多麼艱苦的日子,都不能困住你我的心。

電影主要人物角色分析:

安迪‧杜佛蘭:

本片的主角安迪‧杜佛蘭由演員提姆‧羅賓斯飾演,影片中的安迪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平日的他雖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其獨特的魅力仍在舉手投足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也正因此早在初入監之時,瑞德就對安迪上了心。因為面對服刑的第一個晚上,大部分的菜鳥都會緊張難安,甚至哭泣求饒。但安迪卻是沉默不語,他的安靜也讓瑞德足足輸了兩包煙。

除此之外,安迪那悠然自得的自在感,也讓他和肖申克監獄格格不入。也許是因為安迪那恬淡平靜的神情使然,讓瑞德不禁產生一種,安迪並非是在服刑,而是在一處他從未到過的地方度假。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但只可惜的是,就算安迪十分受到瑞德的賞識,他仍逃不過"三姐妹"的魔爪。在監獄裡,每個人都有他的例行公事。而安迪的例行公事,就是因為不願就範而遭受"三姐妹"毆打。而他則總是奮力反抗,縱使輸多勝少,每次他都被打的遍體麟傷,但安迪仍是依舊一聲不吭的過日子,因為聰明如安迪,他一直在等待機會,一個能徹底擊倒敵人的機會。

那個機會終於在出公差時到來。安迪利用自己財經的知識所學,成功幫住肖申克監獄有史以來最兇惡的海利隊長,躲過遺產稅的稅金,這個契機讓他為自己的同伴們一人賺了兩瓶啤酒,也讓他成功擺脫"三姐妹"的糾纏,搖身一變成為肖申克監獄的新寵兒。

在此處也有一個細節揭露了安迪這一角色的情緒,那就是當他為自己的同伴賺到了啤酒時,瑞德拿著一瓶酒給他,可他卻拒絕了,這一舉動也直接與安迪在出事前喝的酩酊大醉形成對比,表現出此時的安迪還帶有著誤以為是自己是殺人兇手的愧疚。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安迪雄厚的財力後盾和銀行家所擁有的理財技能,讓他在獄中獲得重視。起初,只有少數幾個獄警和他諮詢理財問題。到後來,所有肖申克監獄甚至於來自其它監獄的獄警也都請安迪幫忙報稅,就連典獄長都不例外。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而當安迪地位越來越高後,安迪他又再次想出了一個驚人之舉,那就是申請州議會撥款建立圖書館。即便安迪明白這可能需要耗費數十年的光陰,但在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州議會終於同意安迪的請求,每年撥一定的預算給肖申克監獄建立圖書館。

安迪之所以要做這些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找點樂子,長久的牢獄生活未免太過苦悶,而諸如報稅、籌款這類事情則可以讓他暫時地從監獄中逃離出去,讓他享受身位一個自由人的快感。

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安迪終於完成了這一個目標後,一個風暴隨之將至……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安迪教導徒弟湯米考取中學同等學歷

湯米‧威廉斯,一個年輕的竊盜慣犯,因盜竊來到肖申克監獄服刑。個性幽默逗趣的他初來乍到便受到眾囚犯的喜愛,而想要考取中學同等學歷上進心更使湯米成為安迪的學生。安迪也因這位年輕的學生而有了新的目標,而更讓人震驚的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安迪竟從湯米口中得知自己冤案的真相。

得知真相的安迪隨後請求典獄長幫忙翻案,然而利慾薰心的典獄長,一心只希望安迪留在肖申克監獄為他洗錢,又怎肯放他離開。到後來,湯米遭到典獄長暗算身亡,心灰意冷的安迪則開始安排逃獄計劃。心思縝密的他,將每一個退路、環節都精細安排妥當。最後,安迪重獲了自由,而貪婪的典獄長則以自殺收場。

在安迪逃離監獄後,瑞德曾說:"有些鳥畢竟是關不住的,牠們的羽翼太光輝了……。"

是的,安迪就是這樣的一隻鳥,儘管他曾自嘲自己像一本闔起來的書,但厚重的書皮依然掩蓋不了書內的光芒。無論是在監獄內的安迪,還是監獄外的安迪,其心靈一直都無拘無束。

枷鎖與鐵窗都只能禁錮他的行動,卻無法困住他的思想。沒有牢籠限制的心,正是安迪逃離監獄的主因之一。而在真相的到來後,安迪對妻子的愧疚已然無存,這19年的肖申克監獄之旅,終於在此畫下句點。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艾利斯‧波德‧瑞德: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由演員摩恩弗里曼飾演的艾利斯‧波德‧瑞德是片中的第二男主角,他是安迪的好友,同時在電影中還擔任著非常重要的敘述者的工作。

不同於安迪,在電影開頭瑞德這一形象便非常明確的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他是一名在監獄度過了20年光陰的囚犯,同時也是所謂的獄中交易商。他因為在監獄呆的足夠久,所以他有手段、有門路,能夠偷偷從監外帶違禁品給其他犯人,比如安迪所要的石錘、麗塔海華絲的海報,受刑人最愛的菸酒之物,大多是瑞德從監外帶回。

事實上,安迪之所以能逃出肖申克監獄,瑞德可說是功不可沒。畢竟安迪脫逃用的工具,都是瑞德從監外偷渡進來的物品。由此可知,若要造成監獄戒護上的治安漏洞,違禁品的流入必定是主因之一。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除了身份之外,瑞德的性格也造就他與安迪的熟絡。說也奇怪,比起安迪的積極樂觀,瑞德則是十分消極悲觀的人,相信這也和他在獄中生活了太久有關係。每當安迪談到光明、夢想等未來之詞,瑞德不是嗤之以鼻,便是勸告安迪別胡思亂想。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這是瑞德對安迪說過,他年輕時有吹口琴的習慣,但來到監獄後就不吹了,也是因為在牢裡吹口琴沒有意義。沒錯,對瑞德而言很多事都沒有意義,因為他是被判決了無期徒刑的犯人,這座監獄於他而言與其說是監牢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棺材。

一再駁回的假釋,以及老布因"監獄化人格"出獄後的自殺事件,更讓瑞德瞭解到自己有可能老死在監獄裡(片中的假釋審查制度十年一次),還有就算出獄也無法適應外界生活的悲哀。所以對瑞德來說,希望是最危險的名詞,希望會讓他對未來有所憧憬,進而懷抱夢想,進而失望,然後絕望。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可是這樣的瑞德,為何會和安迪結為好友,甚至在安迪初入監時便賞識他呢?

這也許是因為安迪那樂觀進取的動人魅力,深深感動瑞德的心吧。畢竟人們對於無法達成的事情,往往特別嚮往。這也是為何我們喜歡看電視劇與各類電影,因為這類生活是我們所不曾擁有的,而電視劇(電影)則能夠讓我們體驗到另外一種生活。

瑞德對安迪的喜愛,正是因為安迪擁有他所沒有的東西——希望。

看著安迪的智慧、勇氣,以及各種在肖申克監獄造成的奇蹟,瑞德除了欽佩,更是深深地為安迪感到驕傲。就連安迪成功逃出監獄時,瑞德也由衷為他感到慶賀。瑞德的欣喜,除了是因為安迪是他的好友之外,更是因為安迪的這些行為,是他永遠也達不到的。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幸運的是,安迪除了為肖申克監獄帶來奇蹟,也為瑞德帶來救贖。

就如同瑞德老是從監外送入違禁品般,只不過安迪這次送來的,是希望。他所指引的明燈為瑞德的未來點亮一條道路,使瑞德出獄後有個方向,不至於無所適從。

因為對瑞德、老布這類長期徒刑受刑人來說,最怕的並非是懲罰或罪上加罪,而是突然變化的環境,即已經被監獄體制化的人在出獄後無所適從。當初老布出獄後所遭受的痛苦,在瑞德出獄後也一一在他身上顯現。所幸瑞德有依安迪的話語,找到大橡樹底下的留言。最後片尾瑞德循著安迪的指示,兩人一同在沙灘相擁的畫面,真可以說是片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幕。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瑞德收到的指引他前往沙灘的明信片

關於影片的一點碎碎念:

這是一部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影片,就如同片名一樣,“救贖”不僅屬於安迪與瑞德,也屬於我們每一個被這部電影感動了的人。

記得片中有句經典名言:""忙著活或忙著死",對毫無希望的人們而言,他們在人世所做的一切努力,因沒有價值、沒有回報,故庸庸一生、忙碌而亡;但對未來有夢想、有抱負的人們來說,他們在人世所做的一切努力,均是美好的回憶、豐碩的果實。兩者的差別,僅在於心態的不同。

所以我想,這部電影所給與我們的啟示便是,不管是獄中的犯人或一般社會里的平民百姓,只要能懷抱希望而活,那無論過程多麼艱苦,都是為了生活而奮鬥;反之,若只是消極地打發時間過日子,那不過是死前的庸庸碌碌罷了,所以我們都不要放棄希望,因為只要帶著希望,那麼最終我們也將到達那片夢中的沙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