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很多小朋友小的時候一定曾經說過,在家裡最愛的人就是媽媽,但是這種現象好像持續的時間不是特別長。很多孩子一旦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媽媽產生一定的抗拒,如果這個階段牴觸情緒比較明顯的話,到了青春期階段將和媽媽的關係持續惡化,甚至有時候變得特別不親密。但事實上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明白自己和媽媽的關係是最親近,尤其是站在多數孩子的角度來看,媽媽將會成為自己最親近關係當中的榜首,無論是誰出現這種現象,都不可能發生改變,但是為什麼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改變了呢?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媽媽太喜歡嘮叨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孩子在小的時候,無論是理解能力或者是表達能力都是比較有限的,隨之而來的還包括他們的行動力。行動力方面其實比較難以琢磨,有的孩子做好事好像特別困難,但是做一些家長不太喜歡的事,他們又很擅長。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其實是比較緊張的,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當然會非常害怕媽媽的嘮叨。這種情況最令人頭疼的是,媽媽真的一如他們所瞭解的那樣嘮叨個不停,而且還非打即罵不停的責罵他們。所以孩子慢慢的會對家長形成一種恐懼,他們覺得有媽媽的地方就沒有自由。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還有一些孩子可能本身有很多的小夥伴,但是每當做完作業以後,媽媽總會讓他們讀著那個千篇一律的課文。要知道這種課文在課堂上,已經讀過了成百上千遍,孩子來說這是沒有意義的,而在教育方面來講,這也是在做無用功。所以這一部分孩子只能看著別人家孩子在旁邊玩耍,而自己卻超負荷的在學習和生活,對於孩子來講媽媽的首要存在意義就是,磨滅要他們的一切幸福感,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怎麼樣才能焦慮的生活。生活當中沒有人會喜歡犯受焦慮的人,這就是讓他們開始討厭媽媽的關鍵所在。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其次媽媽總是大吼大叫

如果媽媽只是簡單的嘮叨,當然這件事情也很容易理解,畢竟作為一個女人來講,適當的嘮叨小朋友也能夠馬上接受。但是如果媽媽在家總是不斷的大吼大叫,這個行為對於孩子來講是非常頭疼的,如果說這一部分孩子在長大以後,總是的提及媽媽小時候的錯誤,那麼多數情況是由於自己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有一部分的家長總覺得自己是孩子的媽媽,所以有理由在他面前樹立自己的權威,但其實小的時候給孩子樹立的權威越多,長大後得到孩子反彈的幾率就越高,孩子不懂得什麼叫感恩。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正是由於這種莫名其妙的教育方式,導致很多孩子的情緒也比較難以控制,他們學會了自己媽媽小時候,身上那一套大喊大叫的本事。長大之後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甚至說話的時候也總是容易大喊大叫,那麼此時建議家長應該給他們一些包容。因為小的時候我們沒能給他們樹立好正確的榜樣,長大之後這些事情就只能成倍的回報到我們身上,事實上作為一個家長來說這是很悲哀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一個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面對比其他孩子更艱難的人生。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最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媽媽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很小的時候,就明白自己長大之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部分孩子小時候就喜歡寫日記,也喜歡交朋友。但事實上這一些孩子其實在保留隱私,這件事情上非常的笨拙,他們只會寫下日記裡,但是每一個家長好像都喜歡看孩子的日記,甚至喜歡在孩子面前詆譭他的朋友。這種情況不僅是那麼,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僅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我們甚至沒有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想在你決定不尊重孩子的那一刻,孩子的心裡怎麼會不滋生出怨恨呢?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長大之後卻很討厭,因為媽媽這樣教他們

孩子對你的情緒開始逐漸變得怨恨的時候,長大以後孩子會尊重媽媽嗎?想必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如果說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情緒在孩子身上折射的很明顯,你也發現其實小朋友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麼懂禮貌。那麼大家不妨停下來好好的思考一下,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到底對孩子做了些什麼,這樣才能夠和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