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釣魚時,釣底還是釣半水呢?

小青年釣魚人


關於驚蟄後釣魚的水層選擇,是釣底還是半水呢?

首先要了解的是,驚蟄後的氣溫和水體溫度的特點。

驚蟄後,氣溫依然很低,而且,天氣也是多風的季節,再有就是水體溫度,在這段時間,水溫並沒有完全上升,只是水體表面溫度在陽光的照射下略有上升。

說完了氣溫和水溫,再說魚的活動特點。此時的魚類,已經開始甦醒,特別是鯽魚鯉魚,已經開始擴大了活動範圍,並且,每天都在適時的情況下,游到淺水區,一邊尋找食物,一邊感受溫暖。

此時的魚兒的攝食,屬於主動攝食,意思就是魚很想吃食,那麼,水中的食物在哪裡?當然是沉積在水底了。所以,這個時期垂釣鯽魚鯉魚,還是要堅持底釣的原則,但是,如果,趕上下雨後出釣,應該選擇釣離底,因為冰冷的雨水會降低水下溫度,魚兒會躲避雨水而離底。

所以,驚蟄後釣魚,晴朗天氣還是要以釣底為主。


天津釣友老張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對於釣魚人來說,只要知道這已經是正兒八經的春天了,仲春了,氣溫明顯地回暖了,已不再是冬春交替之時,冷不丁的還要來一次倒春寒即可。有些人可能對節氣研究得較深,不反感,不過我沒達到這水平,呵呵。

一、釣底釣浮的主要決定因素

至於釣魚是釣底還是釣半水,我覺得更主要的決定因素是魚種,而不是節氣,節氣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主要。

在我看來,從水層的角度來講,魚有兩種,即底層魚和全水層魚,沒有所謂的表層魚。即便是白條、馬口、翹嘴很多時候也會下底,所以,覺得叫它們全水層魚更合適。

二、底層魚還是以釣底為主

1.底層魚上浮的原因

淡水底層魚的代表就是鯽魚和鯉魚了,這兩種魚雖然在特定的時候也會上浮,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上浮都是有著強烈的外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很好理解,主要是缺氧和寒冷情況下表層溫度的明顯上升,比如早春的豔陽天,而人為因素就是通過食物的引誘。

事實上,鯽魚、鯉魚它們的習性就是喜歡“臥底”,合適的天氣條件下,會在趨溫的天性下游到淺水,但多數是到水淺之處的底層,而不是騰空而起,直接在深水區上浮。注意,我說的是多數時候,少數時候的特殊情況是有的,比如氣壓低而缺氧,比如水域沒有淺水區等,如果是密集的水草區,那這些底層魚是有可能在水草裡呈立體分佈的,經常垂釣水草區的釣友應該深有體會。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是養殖魚放到垂釣坑塘,原本養殖的水深,我記得好像是1米2的深度,這樣的魚如果新放入一個較深的垂釣池,起先它們會因為習慣水壓的原因,停留在較淺的水層。

2.溫度升高釣底層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覺得像仲春到晚春這樣氣溫回升的季節,釣底層魚的思路應該是去找淺水區,在淺水區選點,而不是到深水區去打浮,春釣灘就是最好的解釋。

當然,釣底不是說就一定要死死的貼著底,這裡的底指的是底層。底層魚在底層活動,並不是說就一定貼底,很多時候都是離底一點點,只有發現水底有食物,才能低頭翹尾去索食。一些高明的傳統釣者,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釣得比別人多,遠遠看去,他也是端著根長竿在那釣,其實他是提著鉤子沒讓鉤子落底,尤其在河底有暗草的時候,這種方法很是湊效。

3.浮釣底層魚

如果是因為氣壓低,水體缺氧導致的魚上浮,那就很難釣了,什麼措施也不會太管用。如果是因為氣溫的突然上升魚上浮,那是可以釣浮的,但這個需要豐富的經驗結合實釣水域來判斷,一般人貿然這麼做,並不一定就能釣得好。還有就是人為的把魚打浮,野釣水域不同於競技池,魚的密度很稀,想要通過餌料把底層魚打浮,沒有一定的密度,很難很難。我的整個野釣生涯只有數次,一般情況下基本辦不到。

三、全水層魚升溫後的垂釣策略

春季能主攻的全水層魚,主要是鯿魚、翹嘴或草魚,鰱鱅雖然也是全水層魚,但在春季尚不是主攻的季節。這些魚種確實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離底,甚至到表面,垂釣的關鍵是主動搜索水層,因為具體的會在多深的水層,是不固定的,甚至一天之內的早中晚都不同。大體的原則是氣溫越高,陽光越強烈,水層會相應較高,但不是絕對,還是要去搜索。

寫在最後

垂釣除了掌握操作上的技藝,對魚的一些習性也是要有一定的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季節的交替,必然會導致魚類習性的改變,釣魚人要合理運用這些規律,才能釣得更好。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應該有很多朋友並不瞭解驚蟄的意思,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驚蟄的含義,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一,作為一個釣魚愛好者來說 調漂是每個釣魚人必備的技巧,不同環境和不同的釣點與調法截然不同,根據個人的經驗 這樣的天氣雷聲會驚嚇到河裡的魚 所以大部分都會藏在深水區 那麼我們就應該選擇釣底,儘量使得雙鉤觸底的方法。


二,此時還得看當時的地區和溫度,溫度高魚則會選擇在中層或則上層位置,所以應該釣離底,或者一鉤觸底,一鉤懸浮 都行。

總結一點,個人多年釣魚經驗所得,不管在哪裡釣魚 魚餌相對重要,至於調漂要在釣魚的過程中 不斷更換,直到你的漂相有動作 有口了為止,說明你的方法才是正確的!釣魚技巧不是死的,要靈活運用! 謝謝大家閱讀,歡迎在下方發表不同意見!感謝留言!


二十歲釣民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天氣變暖之後,分區域,也分釣什麼魚種,比方說鯽魚吧,根據釣場的水深來決定的,我個人感覺,如果水深在一米左右,水溫在十度以上的話,魚的頻率起來了,半水打浮的話是沒問題的。不過還是建議你這個季節從底層釣為好

如果,劫口比較多,再調整釣法也不晚

希望,我的講解對你有幫助



海上行動SHENG


驚蟄怎麼釣鯽魚 :

初春氣溫升高不明顯,想要釣獲大鯽魚一般要選均溫較高的日子出釣,天氣晴朗的條件下,如果氣溫還能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是最適合出釣的,我們可在上午八九點鐘出發下午三四點鐘收竿回家,仍可以參考冬季的做法,選擇向陽背風的地方施釣。由於天氣晴朗,陽光的輻射是近岸的水域升溫較快,鯽魚就會趨溫而動,放棄呆在深水區,而來到有陽光照射的溫暖水域覓食。在這樣的釣點下鉤,一般釣效較好。雖說初春的鯽魚覓食比冬季好一點,但是如果仍有寒潮侵襲,或者遭遇大風天氣,鯽魚還是會回到深水區棲息不動,所以應避開這樣的天氣出釣。

注意鉤子儘量要選質量好一點的,比如選用鉤體較細的三到四號的鉤子,配置輕墜小漂,漂子用立漂或散漂都是可以的。若選用散漂,要注意根據釣者自己的習慣來定下散漂的數目,用三到五粒漂穿在線上一般就可以了。鉤與墜的間距可保持在兩到三釐米之間,鉤上掛餌後拋入水中,鉤餌輕觸底,墜子則懸在鉤子上方水中,散漂浮一粒在水面上。這就達到了較為靈敏的配置,鯽魚吸食鉤餌既不費力,釣者也能很輕鬆地讀漂。



若水溫稍低,可釣一米五以下的深度。初春釣魚同樣要積極地送餌至魚的嘴邊,也就是仍然要找魚而釣,不斷地採用逗引術,吸引魚兒的注意力,讓魚兒能受到誘惑,才有可能吸食鉤餌。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釣獲大鯽魚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需要的時候還須逐漸將線組的號數適當增大,以免折鉤斷線。



驚蟄釣魚技巧介紹:

一、釣點的選擇

春季釣灘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括,但是不同地形不同釣場需要區別對待,不是所有釣場都可以釣灘的,通常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個就是水域中有朝陽的位置,淺水處能夠快速升溫。第二就是有水草,水草是魚兒覓食和產卵時優先選擇的地方,有了這兩個條件就可以選擇釣灘了。

二、如何選擇好釣點

1、到了釣場之後要先觀察釣場情況,先觀察清楚水底處有水草的稀鬆位置,把窩點做在這個地方,此時發窩大概需要30分鐘左右,魚兒在進窩覓食的時候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窩點突然變的渾濁了,這就說明魚兒進窩,可以下杆垂釣了。


2、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冬季水質會變清澈,而到了春季天暖之後水質又普遍變渾,有時候淺灘處雖然只有1米的深度但是也不容易看到水底,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採用近誘遠釣的方針,把窩點做在距離水草一尺左右的位置,通常魚兒是以5-8條的小群體和幾十條的大群體圍著池塘的邊沿處遊動覓食,也會在朝陽水暖的地方活動。

3、若是看到窩點周圍泛起魚星就可以下鉤垂釣,但是不要把鉤餌投在誘餌處,可以把投到有魚星的地方也可以投在誘餌周圍一米的任何位置,魚兒吃到食物之後通常會到一旁吞嚥,隨後會繼續尋找食物,在佈置窩點的時候最好多佈置幾個,一個窩點釣了5、6條之後就可以換到別的地方,這樣往返循環處處可釣稱得上是其樂無窮。

三、春季釣具裝備選擇

春季的魚兒雖然到處遊動比較活躍,但是也很容易受驚,在選擇朝陽淺水的地方垂釣時,要防止人影和竿影倒影在水中,活動時驚擾到魚群。

1、釣竿方面根據個人使用喜好,選擇合適的調性和比較輕質的杆體,容易操控即可。

2、線組方面的搭配比較講究細線小鉤,所以可以使用1.0號的主線和0.4-0.6號的子線,線體的柔韌度要好,另外耐磨性也要好,春季主釣草邊,所以要注重釣線的質量。

3、釣鉤方面可用6-7號的優質袖鉤。

四、春釣用餌技巧

春季搭配餌料需要精心研製,因為魚兒在冬季受到寒冷的影響進食比較少,到了初春時體內積蓄的脂肪早已消耗完畢,待到天氣回暖的時候魚兒的第一目標就是到處尋食,此時對葷腥類的食物非常敏感,但是在野外垂釣的時候小雜魚數量非常多,偏又對葷腥的食物最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可根據情況選擇,一般還是推薦紅蟲和蚯蚓做釣。

五、選擇出釣的時間

1、雖說春季主釣淺灘,但是淺灘的水溫在上午到下午太陽比較好的時候才會上升,而早晚間溫度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早晨垂釣最好別做淺窩,可選擇在水深1.5米左右的草洞處垂釣。

2、當太陽慢慢強烈到了中午之後,淺水處的溫度上升比較快,魚兒就會離開草洞到淺水區活動,一般可選在上午11點左右到淺水區做窩,到了12點就可以試釣一番,釣到下午3點左右的時候在早上垂釣的深水草洞處續窩,4點之後淺水區魚口不好時就可以繼續釣深水草洞了,不過一天的上魚時間要把握,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午時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109da4be634451fbc46656a7efea842\

放假一起去釣魚


你好 千萬不要小看釣魚,釣魚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比如,線組搭配, 浮漂選擇,窩料 ,餌料, 調漂! 起魚手法! 我們就拿釣小鯽魚舉例子好了! (我個人挺喜歡釣鯽魚的)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線組,一般釣小鯽魚,我習慣用0.6主線,搭配0.4子線,還要一根 長身,短腳類型的魚漂,這種魚漂翻身快,餌料到底的速度就快,可以避免小魚搶食! 其次就是魚鉤了,我一般都是2號金袖,因為釣小鯽魚嘛,大魚鉤釣不到! 然後就是打窩, 釣鯽魚,可以去買瓶酒米,打到窩點裡面! 然後做餌料, 其實一包藍鯽就完事了,釣鯽魚沒那麼多講究! 按1比1的比例把餌料和水充分融合,做成拉餌,趁著醒餌的時候,我們這會要做最重要的事了,那就是調漂! 首先重鉛找底,使魚漂與水面齊平,然後,下拉浮漂兩個子線的距離, 開始修剪鉛皮,比如我們調4目釣兩目,那就修剪鉛皮,使魚漂漏出水面4目, 然後把浮漂上推一個子線的距離,開始掛餌料,慢慢修正,掛餌使浮漂漏出水面兩目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覆對你有用! 祝大家大鯽大鯉


習慣還是有的


你好 千萬不要小看釣魚,釣魚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比如,線組搭配, 浮漂選擇,窩料 ,餌料, 調漂! 起魚手法! 我們就拿釣小鯽魚舉例子好了! (我個人挺喜歡釣鯽魚的)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線組,一般釣小鯽魚,我習慣用0.6主線,搭配0.4子線,還要一根 長身,短腳類型的魚漂,這種魚漂翻身快,餌料到底的速度就快,可以避免小魚搶食! 其次就是魚鉤了,我一般都是2號金袖,因為釣小鯽魚嘛,大魚鉤釣不到! 然後就是打窩, 釣鯽魚,可以去買瓶酒米,打到窩點裡面! 然後做餌料, 其實一包藍鯽就完事了,釣鯽魚沒那麼多講究! 按1比1的比例把餌料和水充分融合,做成拉餌,趁著醒餌的時候,我們這會要做最重要的事了,那就是調漂! 首先重鉛找底,使魚漂與水面齊平,然後,下拉浮漂兩個子線的距離, 開始修剪鉛皮,比如我們調4目釣兩目,那就修剪鉛皮,使魚漂漏出水面4目, 然後把浮漂上推一個子線的距離,開始掛餌料,慢慢修正,掛餌使浮漂漏出水面兩目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覆對你有用! 祝大家大鯽大鯉。


一生有你19850208


主要看針對釣什麼魚,釣底層魚建議還是釣底,像鰱鱅或白條、馬口類小雜魚等適合釣浮



釣魚人小鵬


各地的魚情都不一樣吧,驚蟄過後的天氣還不是很穩定,有時颳風有時下雨的,溫差起伏也很大。要是颳風就基本上不用釣了溫度降低了魚也不活躍了,要是下雨過後就比較好釣魚的活躍度也比較高,釣底還是釣半水要取決於你釣什麼魚。


漁樂視介


鯉魚要釣淺水,草魚要釣半水,最好用像草和玉米,還有小麥草,成功率比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