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錢幣的銅質銅色鑑別。

古錢幣的銅質主要有紫銅、青銅、黃銅、白銅等數種。

關於古錢幣的銅質銅色鑑別。

紫銅的含銅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顏色紫紅。青銅屬於銅錫鉛合金漆,顏色有深紅、淡紅或水紅、青白、微黃等等。黃銅是指銅鋅合金,其色有淡黃、金黃之分。

關於古錢幣的銅質銅色鑑別。

白銅指銅錫合金,多見於近代機制幣,有一些銅色銀白的方孔古錢習慣上也稱為白銅錢,但實際上並不含銅或含銅很少,它仍是一種青銅,只是鉛、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為了尊重習慣以及鑑別上的便利起見,現仍稱為白銅錢。

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各地的鑄錢方法、銅礦資源、成分配給都不相同,所以古錢的銅質銅色也有較大的差異。古錢的成色一般採取化學分析的方法來獲得,但這種破壞性試驗對於古錢幣鑑定來講並無實際意義,所以古錢的銅色在鑑定上顯得更為重要。

先秦圓錢的銅色深紅接近紫銅,刀布幣的成色多呈淡紅。先秦錢幣的另一個特點是幣身較薄,偽造者常摻入過多的鉛,以增加銅溶液的流動性,這種偽品銅色暗紅,質軟且易變形。半兩以及五銖的鑄期較長,銅色也深淺不同。凡傳世日久的太和五銖,銅質裸露,其色深紅,且質地極為細膩,表面幾乎找不到沙眼兒氣孔。

五代時的“天德重寶”銅色微帶青白。“天策符寶”傳世品表面有一層黑色的氧化層,內部銅質多呈水紅色。永安一百,永安一千銅色微黃。南唐錢幣的銅色,也多數偏黃。北宋早期鐵母如宋元,太平等銅色淡黃或微黃,後期錢母如紹聖、聖宋、大觀等銅色較深,而宣和、靖康、建炎小平鐵母多屬白銅。“建炎重寶”顏色深紅,南宋鐵母的銅色多數偏黃。遼銅錢色深紅或紫紅。西夏錢顏色水紅。

元錢銅色深紅及淺紅者多。而寺觀供養錢也有偏黃者。嘉靖之前鑄錢用青銅,嘉靖之後則多用黃銅。這與掌握了鋅的提煉技術有關。

明清雕母(祖錢)銅色以金黃為主。清代新疆鑄錢用紫銅,故稱新疆紅錢。咸豐寶福局錢為紫銅材質,但寶福局闊緣為紅銅質。

關於古錢幣的銅質銅色鑑別。

咸豐寶河,寶陝當五百、當千大錢為紫銅質。當十至當百大錢為黃銅質,而黃銅的寶陝當千大錢則屬偽品,寶泉、寶源及寶鞏的當五百、當五千大錢有黃銅、紫銅兩種。

關於古錢幣的銅質銅色鑑別。

咸豐滿漢浙字錢銅色微帶金黃,且銅質細密,書體凝重,偽品錢文為普通楷書,銅色淡黃,銅質也粗。

以上列舉部分古錢幣的銅色,但不包括特殊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