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開車是不是比騎電動車安全些?比較不易感染到?

美麗視角


不開窗與外界相對隔離,肯定與暴露在外的電動車安全很多,好比室裡與外界的關係。


鋤奸隊總管


最新型肺炎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每位中華兒女的心,全國都在為抗擊肺炎付出努力,公共出行方式基本都停運了,開車出門成了不得已的選擇(沒特殊情況,儘量不出門),那開車出門會感染新型肺炎嗎?風險有多大?騎電瓶車風險大嗎?又該如何防護。

根據目前的報道來看,新型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但這並非唯一傳播途徑,近日在患者的糞便中以及小區門把手上都發現了新型肺炎病毒,所以我們在防護上也應該做得更充分、更仔細一些。

7

現在的私家車密閉性都做得比較好(隔音越好,密閉性越好),正常來說坐在車內被感染的可能性並不高。但還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首選,汽車門把手是暴露在空氣中的,開車經過人群較多的地方後或許會有飛沫殘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用酒精對其進行消毒。

其次,在經過人群密集區域時,儘量不要開空調或空調調節為內循環模式,避免病毒通過空調進入車內,車內為密閉空間,一旦病毒進入車內很容易被感染。如果空調帶有PM2.5過濾功能的話會好很多,另外建議開車時也要佩戴口罩。

不論是在房間內還是在車內,適當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亂開車窗,在人流密集或擁堵路段建議不要開窗,當車輛行駛在人車稀少區域時,可適當開窗來促進車內空氣流動。另外回家後記得用流動的水先洗手,如果當天接觸的人員較多,還需將衣服進行換洗。

一般來說,電動車都是一車一人,車輛雖然通風,車主戴口罩和頭盔,但是病毒有可能會潛伏在你的手上和衣服上,現在已經論證病毒可以在自然環境下存活至少幾個小時到五天,所以騎電動車就會增加和病毒接觸的幾率。

電動自行車作為一種綠色的交通工具,透風透氣,如果遠離人群密集地,戴上防護口罩騎行,這樣的交通工具相對於乘坐公交車被感染機率肯定會大大降低。但是還是沒有私家車保險。

綜合以上分析說明騎電動車的感染幾率遠大於開車。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巧裝有妙招


私家車出行和電動車出行都是比較安全的出行方式,不過目前來說,不管是專家,還是政府和權威媒體都建議疫情期間騎車出行,這樣可以防止疫情蔓延,減少交叉感染。

最早提出騎車出行的是疫情防控專家小組的副組長張勁農教授,

張教授建議:防止疫情全球蔓延,禁止乘坐公共交通等都是有效的措施,但需要配套措施。如鼓勵駕駛私家車和電動自行車出行。對無車一族來說,電動自行車恐怕是廣大市民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特殊時期,包括武漢城中心的幾座橋,要劃出電動自行車車道,允許過橋。

隨後針對即將返崗人員的防護建議《人民日報》也強烈建議,少乘公交,建議步行、騎車上班!

繼張教授和人民日報之後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黃紅霞也表態,建議大家步行或者是騎車(自行車、電動車)來代替乘坐交通工具。

央視主持人朱廣權提醒回到工作崗位後的市民,儘量步行或騎車(自行車、電動車),有利於阻斷病毒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表示,復工防疫通勤路上,私家車、騎車、步行更安全。

目前看,不少市民已經迴避公共交通,出租車、公交車、地鐵客流量較往年同期下降十分明顯,多數人改乘私家車,更多的市民則選擇了電動車出行。


新能源快訊


以我個人觀點,就開車和騎電動車而言對於疫病傳播都不太安全。

首先說下汽車,對比電動車來說它是一個封閉獨立空間,誤認為比較安全,但是在道路穿梭中汽車空調就是一大隱患,如果使用不當,外界如有病菌會及大性的通過空調出風口直接吸入體內。

再說電動車,無封閉空間,接觸面積廣,即使佩戴上口罩,護目鏡,也無安全等級。

總的來說還是宅在家裡,少外出,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不給國家和在一線的戰員添亂,願疫情快些散去,恢復昔日繁華。




鹹魚映像


截至1月27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4515例,累計死亡病例106例,治癒出院60例,疑似病例6973例。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封村、封路、限行,多地公交系統發佈調整公告,電動車的價值再次突顯。

1、騎電動車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相對公共交通系統而言,電動車體積小,靈活性大,使用的時候更加便捷,也更容易停放,在短途出行中,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2、騎電動車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率

一般來說,電動車都是一車一人,而且車輛通風,車主戴口罩和頭盔,這就從源頭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機率。

3、電動車適用人群廣泛

疫情期間,儘管大多數人在家自我隔離,但是醫療行業、行政行業、服務行業等社會基本保障崗位仍需堅守。電動車價格便宜、操作簡單、綠色環保,適用人群廣泛,特別是一線醫護工作者、快遞、外賣行業,電動車就是剛需。

綜合來看,如果遇到一定要出門的緊急情況,選擇電動車更方便、更安全。向所有奮戰於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向堅守崗位的每一個人致敬!我們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共抗疫情,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蝴蝶孤獨


作為一個需要經常騎電動車上班的人來說,我個人認為騎電動車和自己開車在疫情期間應該是一樣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無論通過哪種方式在疫情期間去上班,一定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帶好口罩,遵守疫情期間的規則,不隨地吐痰,和人說話保持一定距離,到單位或下班以後,做好個人消毒,勤洗手。

這些非常必要的只要自己做好,疫情期間上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應該一樣安全。[碰拳]






精靈寶貝媽


其實主要是不要接觸被感染的人群,如果整個小區或者整個縣城都沒有病例,正常來說,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開車的話,關好車窗,是可以控制傳播的。但是如果開車去購物,還得下車接觸人群,那和騎電動車是沒什麼區別的。科學防疫,莫要恐慌,國家會渡過難關的,我們也要自我防護好,不給國家添麻煩。


紫色蒲公英QAZ


相對來說開車還是比騎電動車安全的,因為一個是密閉環境,一個是開放環境,但是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畢竟手能接觸到的地方還是會有汙染的,建議可以買個免洗洗手液或者酒精噴霧,在觸摸到的地方上進行消毒。


車界大魔王


在人們懼怕集體出行,又不得不滿足生活所需時,電動車所具備的獨立出行,空氣流通,環保便捷等優勢,成為了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

近日,抗擊新冠病毒的專家組副組長張勁農教授在接受《長江日報》採訪時,鼓勵支持電動車出行。《人民日報》針對即將返崗的人員給出防護建議,其中就出行方式特別提醒:少坐公交,建議步行、騎車上班。這裡的車包括自行車、電動車,而電動車是廣大市民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


記錄儀jly


最近的肺炎疫情對於大家的生活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的出行方面。響應國家的號召:儘量少出門,但難免會有些急事還是需要出門辦理,這個時候很多消費者認為開車就一定比步行安全,並且在車內也就放鬆了警惕沒有陪戴口罩。

那麼在車內究竟需不需要佩戴口罩呢,下面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空調系統無法有效阻隔病毒,但病毒無載體存活時間短

空調濾芯的有效過濾精度是遠遠達不到0.1微米的,甚至過濾效果遠遠達不到pm2.5口罩以及kn95口罩的級別。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專家說車內沒有百分之百的必要佩戴口罩?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病毒沒有載體是無法存活的,而病毒的載體也就是飛沫等,也很難通過冗長的汽車空調系統。

但這並不代表在車內就是百分之百安全,我們佩戴kn95口罩,也只是降低了我們暴露在病毒環境中的吸入濃度,車內還是要在空曠地區做到勤通風。

車內封閉空間,傳染概率增加

車內如果是多人乘坐,密閉都空間內傳染概率是會大大的增加,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近期滴滴車主上工的原因。

上車之前勤通風

我們在上車之前一定要做到在空曠的地區,打開四個車窗通風,改善車內環境 。但是不要在人員密集的地區比如車庫通風 。

車內備個口罩很必要

綜上車內佩戴一個口罩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多人乘坐貨多人乘坐過的車輛,更要做到經常性的消毒。

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寒冬過後的春天必將有你我的笑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