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後的老年人以後的日子好過嗎?

毛錦潔


身為60後 必須參與回答 簡單說50、60後的老年人的日子非常好過 是幾千年來首批沒有經濟負擔 可以自己贍養自己的老年人 相比此前的歷史 從曾經存有老年人到年齡必須“活葬”制度的存在 到社會文化尊崇孝敬老人但負擔由子女承付的漫長曆史 到現在新中國新時代醫保養老已基本普及 真為活在當代而自豪!老年人的日子依賴於物質供給 需要資金的來源保障 現在這已不是問題 醫保的普及又對老年後患病失能等憂慮給予了有力支撐 同時 新中國的掃盲運動 實施國家義務教育制度 使得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礎 所以老年生活方式也在逐步豐富多彩 更加幸福圓滿 當然 因為這個歷史時期是人口出生率爆發期 步入老年階段的人數也相應程爆發規模出現 如果能儘快引入現代科技應用 推廣普及老人們的手機盲科技盲 增加老人們自己照顧自己養老的自信與能力 從而不使照顧老人拖累新生代人力資源 則更好 更有助於祖國繁榮發展


LordGao


50後、60後,現在要麼是已經退休、要麼就是在準備退休!對於這一輩人來說,吃過苦、受過累,下過鄉、創過業。奮鬥了一輩子,退休後,是該安享晚年的!

對於很多城裡老人來說,參加工作幾十年,此時退休,每月或多或少都可以領取到一定金額的養老金,生活算是有了基本的保障!

比如,我一客戶,在碼頭幹了幾十年,退休之後,夫妻兩人加起來,每月能有7000多元的養老金。身體還算硬朗,又沒啥其他開銷,除了平時炒炒股、晚上遛狗之外,日子過的也算平淡!類似這一類的老人,在城裡有很多!

但相比於城裡人而言,農村老人的日子,就過的比較緊巴了!一輩子與農田打交道,雖然之前也曾繳納過養老保險,但每月只能領取2、3百元,難以支撐日常的開銷!再加上,年齡偏大、收入銳減,只能靠子女贍養或之前的儲蓄來養老。如果,子女不孝順,那麼日子有多艱苦,可想而知啊!

不過,我們80後,可能會覺得父母輩,日子過得很節儉。夏天,不開空調;冬天,不取暖。每天一日三餐,也很清淡,沒啥油水!但對於50、60後來說,現如今的生活,已經很美好的!

之前,父母曾給我說過一段,當年的歲月!每家少則2、3個,多則5、6個小孩,根本吃不飽!那個時候鬧饑荒,只能吃草、啃樹皮,一家7、8個人,只有幾件衣服可穿,日子真的沒法過!

現如今,生活好了,我們卻不懂得珍惜!有一次,我們回老家、父母忙了一大桌子菜,那幫00後、10後,只吃幾口便不吃了,甚至還把米粒掉在桌子上。後來,看到母親撿起來吃,你才能真的體會到,糧食對他們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總之,50、60後,不管之前從事什麼行業,都為了生活、為了祖國,奉獻了一生。未來的日子,肯定會比之前過得更好,作為他們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多盡孝心!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我是58年出生的人,我出生時中國剛剛建國9年,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洗禮,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了新中國,那時候人與人之間是那麼的友好,那麼同仇敵鎧,那麼大公無私,不記個人得失,人人平等幸福。直到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在毛主席領導下,為中國打下來全面的工業基礎,直到今天為止,全面的工業體系都是那時的牢固基礎。請大家記住,只用了30年時間啊。並且還製造了原子彈,在那麼艱難日子裡,為什麼那麼多優秀的科學家願意放棄優越的生活選擇回國奉獻,那是人心所向、不願中國被西方列強欺辱,更不會選擇做奴才。我見證了祖國的成長,我們與共和國同生長,我們勤勞致富,我們驕傲、自豪!富裕的中國,全程灌注了30、40、50、60年代的人奮鬥心血!我們能不幸福嗎?


用戶59261013607


50後都是近70歲左右的人了,城市多是獨生孑女,多數50後都是不合子女一起過,如果老人行動能夠自由,一般生活還是可以過下去,最怕一些生活不能自理者,老伴不在了,兒女顧不上管,上敬老院資金又不夠生活可慘了,

建議國家對這些老人進行政策上幫助,他們響應國家指示,一個孩子好,到晚年孩孑管不了老人,國家就應該管起來。


用戶6155457562831


50.60要說好過談不上,這一代人也是最苦的一代,他們一生經歷不少時局,讀書文革,結婚晚婚晚育,婚後計劃生育,好不容易有個工作,幹了不到十年企業改制,遇上下崗潮,這段時間也是最難過最難忘的時段,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小孩讀書也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不得不四處奔波找工作,好不容易奔到小孩大學畢業有工作,我們也老了,他們也成家了,而孩子要面對四個老人,這還不包括我們的老人,他們現在工作壓力大,我們的事只能自己解決,也不願意給孩子說,因為我們上還有老人要照顧,所以說要說好過談不上,但日子還是要開心的過,


手機用戶50752107384


城市的5060後,以後的日子還是好過的。

農村的5060後,以後的日子不可預料。

城市的5060後,基本上分成三種人。第一種,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他們的退休金要比其他的高些,退休後能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還有就是,經商做生意和家庭富裕的,他們的生活質量是最好的。

第二種是企業單位退休的人員,有一份穩定的退休金收入,雖然不是很高,但能夠保證正常的老年生活。前提是身體好,沒有大毛病。所以,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第三種就是城市居民沒有職業,沒有收入的這部分人,靠自己買的養老保險,到退休年齡只能拿到最低的保險金。這部分人,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如果身體有病的話,還是挺困難的。

農村的5060後,一部分家庭比較好的,買了養老保險,她的生活無憂,養老金雖然比較少,但家庭比較富裕,能夠保障晚年生活。

另一部分人家庭比較貧窮的,又沒有養老金收入,自已身體好時,能夠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隨著年齡增大,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自已行動又不便,僅靠子女的幫襯,那生活就相當困難啦。

這就是我們5060後的生活現狀,要保證我們以後,有一個好的生活,就必須做好提前打算,特別注意:要保護好自已的身體。才能保障我們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鄰家老馮


五零六零後的老人,日子過的好不好?關健看以下幾點:一看身體是否健康。健康的身體才能吃喝玩樂,才能勞動自理。如果不健康,多病纏身,每天吃藥打針,忍受疾病折磨,就是擁有萬貫家財,也不會覺得日子好過,甚至度日如年。二看養老金與醫療保險是否健全。這批老人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如果在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工作過,還可能獲得福利分房,所以滿足上述條件應該日子過的美美噠,當然您還得心態好,別與富人攀比,知足才能常樂,才能把日子過的蜜裡調油。三看兒女是否孝順,家庭是不是和諧。那個年代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一般少有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如果兒女孝順,能夠保障老人衣食無憂,看病就醫,生活應該也不錯。但是如果兒女們自私自利不顧老人,甚至啃老,傷老,那別說農村老人,就是城市裡的老人也沒法兒把日子過好了。


邵8125


50後、60後,目前基本上也都六七十歲了,差不多是80後的父母輩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全國總人數的17.9%。這些人中,退休人員有多少呢?

2018年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人15898萬人。

國家規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年齡都是60歲,而且實施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以前,年滿60歲的老人都可以直接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待遇。因此,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大約有9000萬。

實際上,小於60歲的人也有退休的人員。2018年末,全國企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共計11798萬人,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是4.46萬億元,月人均養老金待遇3153元。但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均待遇每月只有154元,相差3000元左右。


總體來看,如果沒有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他們的生活確實會非常緊張,只能依靠子女養老或者自己積蓄的財產,比如儲蓄存款和房子一類資產養老了。


暖心人社


我是一個農村人,我就說說農村的老年人他們以後會不會好過。

我們老家是現在的60、50後的人都有繳納一些農村保險,到了60歲後,他們都可以領到一點錢,每個月大概幾百塊錢,雖然不多,然後還會種田有一些收入,作為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其實差不多,也就是說農村的基本吃飯的問題不用太擔心,加上現在農村基本都是蓋的是樓房,所以住房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

對於60、50後他們會遇到的主要問題,首先要帶孫子,而很多人因為要帶孫子就必選到城市重選適應生活,這可能是他們比較難受的一件事情。然後很多家庭由於孩子在城市裡面買房了,所以孩子的壓力會比較大,老人還會想辦法補貼孩子,就會造成老人都愛60歲左右還要到城市打工或者做一些工作。

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外面生活,一年回家就幾次,會感受到一些孤單。其他應該還好,現在醫院費用國家也能報銷一批,減少了一些家庭的醫療壓力。

總體而言50、60後的老年人以後的日子會比以前的老人要好過一些,他們基本上不存在考慮生活的問題,更多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問題。


帝國烽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