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01

看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時,覺得許郎對女兒許果太嚴厲了,一味地讓女兒聽話。

許郎是一個單身父親,獨自帶著果果生活,所以對於果果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被爸爸嚴格要求過。

在車裡不允許吃東西,而且也不可以大聲地喧譁;晚上到時間必須睡覺,不可以要別人送的東西······

有一次許朗帶著豆豆和果果一起回家,兩個小朋友在房間裡面玩,最後兩人聊到果果媽媽的時候,因為果果太過於想念媽媽,於是豆豆在牆壁上幫她畫了一個媽媽的照片,但是卻遭到了許朗一頓嚴厲的批評。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許果和爸爸認錯

許郎覺得是許果不聽話,帶著豆豆在自家的牆壁上亂塗亂畫,但是他卻不知道其實那是女兒對於媽媽的一種深深的思念。不過當面對著爸爸的批評,許果還是乖乖聽話,和爸爸認錯了。

雖然許郎很愛果果,可果果感受不到爸爸的愛,眼裡只有對爸爸的恐懼,必須乖乖聽爸爸的話。

這哪裡是教育孩子,完全是在摧毀孩子的心靈,慢慢孩子就會開始自卑。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

深以為然,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會一直影響孩子。

02

在2019年最後兩天,一位育兒大V發了一條長微博,說週末全家人計劃去珠海長隆玩,並在出發前一晚,對三個孩子提出要求:出發前必須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否則就留在家裡。

結果第二天,老大老三都完成了,但老二沒有。

於是,這位大V不顧孩子的哭鬧和哀求,強行將孩子一個人留在家,告訴她餓了就燒開水泡粉絲吃。

這位媽媽通過家裡的監控,看到女兒一個人在家哭泣害怕,餓了吃沒有泡熟的粉絲,困了就在沙發上睡覺。

晚上,孩子一個人在家害怕,打電話向媽媽求助,而大V沒心軟,則是提出如果完成雙倍學習任務,就搭高鐵回家接她。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面對博主的做法,有人說:“這不是教育!是毀滅”。並且這種引起網友的回憶“小時候最害怕爸爸媽媽說不要她了”。

《圓桌派》中,竇文濤說:“我讓你哭你就得哭,我讓你害怕你就得怕,我讓你笑你就得笑。是父母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對孩子的控制慾。”

太多的父母喜歡“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孩子的一切都要順從自己,任何不乖巧都被視作對父母的挑戰。

前段時間,改名後新一季《爸爸去哪兒》播出後,全網都在討伐一個叫做楊爍的男人,他對兒子楊雨辰粗暴教育,引起了廣大網友極度不適。

這位爸爸,陰晴不定,掌控欲強,對孩子過分嚴厲。孩子衣服沒疊好,會引來一頓臭罵,下車下錯了方向,必須回頭重下一次,選房選不好,讓孩子失去選擇的方向。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網友們紛紛評價,楊爍的愛,太令人窒息了,就連他舉起手來跟孩子擊掌,都被包貝爾誤認為是要打孩子。

其實因為太累走路姿勢不正很正常,只是大人看不慣而已,想讓他走好一點,大人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對孩子的選擇能力不滿意,就會冷嘲熱諷。

大概是因為時常收到爸爸的否定和批判,楊雨辰在節目中,眼神裡充滿了委屈和憂傷。甚至在餃子想爸爸時,楊雨辰說出了“我不想爸爸,我想媽媽”。

最後,楊雨辰終於在一次撿牛糞任務結束後,崩潰大哭,連續大喊“媽媽,媽媽,媽媽……”,讓人十分心疼。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喜歡吼孩子,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

很多時候,父母就這樣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而自己卻渾然不知將孩子已傷害,成為孩子一生的痛苦回憶。

03

一位知乎網友說:

爸爸從小以來就很嚴厲,小的時候我甚至不敢面對他說一個不字。

如果我不聽他的話就會捱打,即使我沒有錯,即使他誤會了我,也從來不會道歉。

爸爸各方面要求嚴格,明明一直以來我的成績還可以,為人也不錯,但卻總被批評。

因為他,我從小就把自己放得很低,導致現在不愛表現,自信不足。

因為他,我始終沒辦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不想結婚生孩子,覺得人生很勢力很孤獨。

即使我表現的很開朗,但我知道,在內心深處,我沒有表現的這麼開心。

在這樣一位嚴厲的父親管教下,終是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無所適從、不自信,沒有自我的人。

我們養孩子,一定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而孩子在成長路上最需要的是被父母看見。

李雪說,看見,是真正的愛。

1.“看見”孩子的感受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小時候剛去上學幾天,就被學校老師說有問題,因為表現不好遭到退學。換做是別的家長,肯定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但她的媽媽並不這樣認為,並且沒有因此減少對她的愛。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而是選擇與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不僅為孩子換學校的事情奔走,並且擔心這件事對孩子造成影響,避免小豆豆因退學而產生自卑心理,童年就此蒙上陰影,媽媽選擇暫時不告訴小豆豆她被退學的事情。

即使媽媽自己在替小豆豆的現狀擔憂,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更沒有因為孩子的表現不好,在孩子的身上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強行糾正孩子,讓孩子做出改變。

而小豆豆也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受到絲毫影響,十分開心地跟著媽媽,去了新的學校開啟了新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只有“看見”孩子的感受,才不會讓孩子受傷。

2.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

《優勢教養》一書中提到家長應該發散思維,發掘孩子的優勢,從技能、能力、興趣、特徵和天賦多方面去考慮,而不只是狹隘地關注技能、興趣優勢,比如老是過多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會不會繪畫、彈琴、寫作、算術等等。

父母在生活中,要懂得用辯證和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發掘孩子優秀的個性。很多行為,從一個角度看,是偏差行為,甚至挑戰性行為,如果我們能夠換一種視覺,從優勢出發,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比如,孩子上課老愛說話,不能保持安靜,我們大多覺得孩子有毛病,但是換一個角度看,會認為是孩子喜歡錶達。家長可以就這個特點,讓孩子去參加主持人、演講、辯論培訓,讓孩子喜歡錶達的慾望得到釋放的同時,還可以順便培養孩子的核心優勢。

所以,從優勢出發的父母,能從幫助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用更長遠的目光,採用更有建設性的方法,鼓勵孩子運用優勢發展自我。

3.透過行為看到孩子的需求

一個日本的7歲小男孩留著一頭烏黑的長髮,初看時,和女孩沒有差別。

有一天,他突然說想要留長髮。最初爸爸非常反對:被人家說成小姑娘,我還要跟人家解釋其實這是一個男孩子。

楊爍吼兒子上熱搜:對孩子真正的愛,就是看見他

瞭解到孩子決定背後的原因是想要把頭髮送給生病的人,之後爸爸認可了孩子的行為,並且給予孩子支持。

整整堅持了三年,小男孩剪下了一頭長髮,送給了因患癌症脫髮的病人。

是父母給予他的這份支持,讓他有自我的想法,面對非議仍能堅守內心。

看到孩子本身,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願我們都能看見孩子本身,控制情緒,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不要讓孩子成為只懂聽話的“木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