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練文徵明的行書,從哪兒入手?

風浪元


文徵明行書草書主要承襲魏晉筆法,特別是二王,與趙孟頫相比,字更得方圓之法。文徵明是玩筆一流高手,小筆寫行書,手腕高抬,筆管垂豎,中鋒到底,尤其擅用筆尖勾挑,既圓潤又不失剛健銳氣。抱庸愚見,文徵明行書絲毫不遜於趙孟頫。

文徵明行草造詣最高,要學文徵明,抱庸建議最好從行書入手,最合適的帖是《千字文》。這是文徵明晚年的代表作品,人書俱老俊朗持重,技之精湛爐火純青,且常用漢字皆在其中,便於識記臨摹,也值得長期臨學領悟。



抱庸個見,文徵明行書有三奇頗值學思踐悟。第一奇是骨骼豐張。無論筆畫簡繁,先把字的骨架拉開,手腕十分活脫,方塊字特徵明顯,這樣處理的效果,會使單字厚朴莊穩,務使單字結體盡善盡巧。

第二奇是筆尖銳利。高腕、垂管、筆尖勾挑,是文徵明用筆之法最突出的特點。如此用筆的效果在於,八面出鋒,極富動感,小微之處可藏洞天。

第三奇是方圓兼具。看文徵明字的結構,外方內圓,全局方、局部圓,在所有書家裡,方圓如此深入融滲、相映成趣的,屈指可數。

得此三奇,臨寫文徵明行書不是夢。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梅園老人對文徵明的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對他的行書更是喜愛,也曾鑽研,學習過。練文徵明的行書從何入手倒是有些經驗可談。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吳門四家之一,初名壁(璧),徵明是他的字,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書齋名停雲齋,今蘇州人,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文徵明的行書有大字行楷書和小字行草書兩種,其筆意略有不同,但書法風格有曲異同工之妙。

文徵明的大字行楷書蒼勁老辣,沉著穩健,小字行草圓潤遒美,堪稱玉版聖教。這就給我們倆個選擇,練他的行書是從大開始,還是從小開始?根據梅園老人的習書體驗,覺得從文徵明的大字行楷書開始比較好。不過梅園老人所說的開始並非直接入手展開,只是間接的開練。

一般我們學行書都是從楷書開始,如果說從文徵明的小楷入手,那就是梅園老人有點迂了,因為他的小楷比他的行書更難學,直接入手吧,老人家的功力我們達不到,難道沒有辦法了嗎?別急,有的是,根據我們初學毛筆字宜大不宜小的法則,梅園老人推薦文徵明的《詠花詩卷》大字行書字帖。

《詠花詩卷》原作為文徵明八十六歲高齡所書,是其晚年大字行書的傑作,字字獨立,點畫清晰,適宜臨摹,但書法家因取勢運筆速度較快,初學者很難把握,由於此作縱筆取勢,點畫開張,似有黃山谷《松風閣》筆意,不如從《松風閣》入手,其理由有二,其一《松風閣》和《詠花詩》雖同為行書,但松風閣中宮緊縮,幾近楷書。其二松風閣的運筆較慢,其中的長撇大捺需要提頓慢按來完成,初學者也好把握它的運筆節奏,學松風閣的缺陷是長撇大捺旳諸多矛盾不好解決,也很難得黃山谷書法韻味,弄不好會成為瘦金體,應適可而止,在我們學習《松風閣》一段時間後,再練習文徵明的《詠花詩卷》,就容易多了。

練好了文徵明大字行書,就可直接學他的小字行草書,條友們不妨試試,弄不好會一日千里!


宋詳軍


其實我並不喜歡文徵明的書法。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說句俗話就是喜歡捧臭腳。

我們一開始學習書法都是遵循法度,寫著寫著,就把法度忘了,或者乾脆拋棄法度。

傅山所謂的: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大多數書法家走的都是這條路線。

這句話害人不淺,當代那些醜書大師們,就是由於效仿這句話,把書法發展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我們看一看文徵明晚年的書法。
文徵明晚年的書法不適合初學者學習,因為多了些率真,少了一些法度。上面的會、陰、山三個字,筆畫瘦弱不說,沒有多少力度。畢竟80多歲了,我們不能強人所難。


他的書法在收筆上也比較隨意
,我看是有意而為之。還記得傅山說的那句話吧。
看一下上面畫圈的兩個字

,看字的右半部,我覺得沒有寫到理想的效果。

初學者,我覺得還應該學習二王或趙孟頫的書法,尤其是趙孟頫的書法,筆筆到位,特別追求細節完美。

我的話是否說到你的心裡去了?


水電工老路書法


文徵明行書的練習,唐代柳公權的楷書筆法基本用不上,要學習文徵明行書,當從提高控筆開始。



行書的書寫速度快於楷書,難點在折轉、鉤角、連續的筆畫連接上。快速,準確的運筆,是確保行書筆畫質量的關鍵。提速,是練習行書的第一步。提速並不是單純的加快運筆速度。是要對楷書的筆法進行精簡。如果你學習的是墨跡楷書,在轉化為行書時會非常容易,而從柳公權《玄秘塔》轉變,他的楷書每個筆畫有起有收,對行書來講就成了障礙。精簡筆畫,就要從其他人的墨跡楷書入手。文徵明的楷書,是很好的選擇。


墨跡楷書和碑版楷書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刀刻的雕飾。在橫畫和豎畫的收筆處,碑版楷書的收筆都有修飾性的雕琢。用毛筆去模仿,大大延緩了書寫的速度,降低了筆勢的連貫。墨跡則是一個頓筆。沒有起筆時的回筆藏鋒和收筆回鋒。在同樣的運筆速度上,省略了這些多餘的動作,書寫的速度至少提高一倍。

在轉化為行書時,筆在空中的運行不能忽視,這也是行書的一個關鍵。上筆結束,筆在空中不能停留,順勢接下去寫第二筆。當這個練習熟練了,遊絲引帶就會很自然的書寫出來。



子衿書法


文徵明的行書分兩種風格,一、已《聖教序》筆意為主的小品行書。


二、以黃庭堅筆意的大行楷書。同時代的王世貞評價他的行書說“……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皇庭》《遺教》筆意,形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

他學習過顏真卿的行書,以及蘇軾,趙孟頫等人。弄清楚了他行書的特點,從哪入手就看自己的審美了。學習他行書同時,最好兼顧他學習過的那些書家們,起一個輔助作用。


楊敬科書法工作室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臨寫他的作品。臨寫能夠感受作者的起筆,收筆,甚至可以體會當時的心情。我曾經臨寫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全本,當時我並不知道虞世南的書法被稱為君子之書。後來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表述,再結合自己臨寫的體驗,感覺真是君子之書。他的折筆往往帶有圓弧,多有謙和之氣。這種感覺是臨寫時感受到了。我想要想更好的瞭解一個書法家或者書法作品,需要通過臨寫去感受。當然這只是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看。





青鳥文創


行書與楷書在毛筆運行上有差別,運筆速度稍快一點,將就左顧右盼,筆斷意連,毛筆順勢而行。剛開始不能求多,每次臨幾個字即可,重點研究用筆特點和規律,認真剖析字形結構,舉一反三,循序漸進。學文徵明、趙孟頫等等均可,關鍵是學習方法要正確。


吾實為大海一瓢水也


文徵明的字基本變化不大,初學者可以從滕王閣序練起,主要看行書的結構和佈局,認識字的行書寫法。


老郎中15


練文徵明的行書,必須先練王羲之的聖教序,再涉趙孟頫的字,主要還是多練文徵明的心經,給你的字有很大幫助,主要把握用筆的快慢節奏,才能體現文徵明的風味。


丁懷亮734


書法如同武術,“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因此,不管喜歡誰的書法,先紮實的進行楷書或臨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