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在七八年代後陸續開發的數控系統,相當多的已經具備了多軸多聯動功能,在這一方面主要是列寧格勒機電廠和託木斯克“循環Контур”聯合體,他們在79年到83年間陸續推出了2С系列數控系統,包括2С42-61、2С42-65、 2С85-62、2С85-63,其中:   2S42-61:託木斯克“循環Контур”聯合體1979年生產,採用微處理器MS1201,專為複雜的機床和加工中心(OC)可最多控制軸數:8,最多3軸聯動;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MS1201主控板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採用2С42-61數控系統的加工中心   ' 2С42-65:託木斯克“循環Контур”聯合體1983年生產,採用微處理器MS1201,用於鑽削、銑削和鏜孔設備,可最多控制軸數:8,最多4軸聯動;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採用2С42-65系統的ЛР395ПМФ4М加工中心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採用2С42-65系統的2Е450АФ30加工中心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這就是在3軸基礎上完成4軸聯動的附加設備,2А450轉檯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1987年以後,幾家企業又推出了新型3С系列高檔數控系統3С140, 3С150, 3С170,進一步填補了蘇聯在高端數控系統的空白,其中:  3С140:循環聯合體1987年投產,數控系統品牌為AP-140,採用了蘇聯新一代微處理器К1801ВМ2為核心,並採用了新的AP-140編程語言進行設計,數字I/O量:256/256,內存RAM:32K,用於車削中心,最多控制軸數:4,最多3座標加工;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К1801ВМ2微處理器拓撲結構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採用3С140系統的13Т31Ф3數控車床  ЗС-150:列寧格勒機電廠1987年投產,主要用於鑽床、銑床、鏜床等設備,採用電子MS1201.02控制器,ЯФП電氣編程語言,數字I/O數:420/210,內存RAM:32/64/128K,最多控制軸數:12,最多7軸聯動;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電子MS1201.02控制器模塊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採用ЗС-150系統的數控激光切割機和線切割機  3С-170 :循環聯合體1987年投產,數控系統品牌為AP-170,採用了蘇聯新一代微處理器К1801ВМ2為核心,數字I/O量:256/256,內存RAM:64K,主要用於數控磨床,最大控制軸數:10,最多5軸聯動。  . 蘇聯用於大型、重型機床的數控系統為Уникон-20,該系統由西伯利亞電工學院(今日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研製,由位於摩爾達維亞首都基什尼奧夫的Счетмаш工廠1988年開始生產,採用МК-20處理器,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最大控制軸數:8,可同時聯動軸數:6,主要用於類似所謂謠言的東芝事件中的那種重型車銑複合加工中心。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Уникон-20系統設計者,西伯利亞電工學院瓦列裡·卡根博士Валерий Геннадьевич Каган2

在《鑄造設備研究》1991-08 裡的論文《蘇聯機床工業簡況》,給出了一些數據: "   “自1985年以來,蘇聯向歐共體成員國出口了18000臺機床。其中12000臺出口到西德。1989年,蘇聯生產了13萬臺機床,其中2.2萬臺為CNC機床(注:機床產量數控化率為16%,低於日本的30%和德國的20%,但遠高於我國1990年時的1.5%)。1976年之前數控機床產量世界第一,之後被日本超過,但事實上蘇聯確是特種機床的最大生產者和消費者

蘇聯機床工業現狀及發展方向》,刊登於1990年《蘇聯科學與技術》雜誌作者:B.C.別洛夫;C.Г.瓦西里耶夫 翻譯:任大力配圖:謝爾蓋  我們今天的主要任務是依靠科學技術最新成果以加快蘇聯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改善人民福利。完成這一任務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機械制業行業的努力,而隨時提供高自動化的工藝設備則是機床製造業最重要的任務。  ,L& m/ `2 n! m! H o0 s! D 現階段,機床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高效率,高精度金屬切削機床在機床產品中的構成比增加,使這類產品達到當代技術水平首先要採取的措施應該是提高自動化程度和機床單位功率,在工藝操作上實現強化的切削用量並實現固定工作點多工序集中加工。蘇聯機床工業部根據“提高金屬切削機床技術總體綜合大綱”的要術對車、“鑽-銑-鏜”、磨、齒輪加工以及特種加工機床等主要系列組的產品均提出了技術任務書。  蘇聯機床行業目前生產有所有尺寸系列的各類車床,如半自動型、全自動型、數控型(包括車削中心)、重型、以及立式落地型。遠年來又開發出車削柔性生產單元。在萬能型車床的基礎上,蘇聯還生產有備種變型產品,如高精度型、普通型(以滿足尺寸要求為主)和專用型車床。  半自動型適用於高效而經濟的車削加工。配置自動上料機構後,這類車床既能改進為獨立的自動車床,也能併入自動生產線中。這類機床的優點是有相當程度的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高,設計獨具特色I剛性好,能有效採用各種先進刀具,佈局新穎,便於退刀和除屑。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紅色無產者機床廠生產的16К20半自動車床  在第12個五年計劃中,半自動車床在大批和大量生產用的機床中所佔構成比相當高。這類半自動車床主要有臥式單軸型(多刀和仿形)、立式單軸型(多刀和仿形)以及多軸型(立式和臥式)。數控半自動萬能六角車床,既具有普通六角車床的工藝性,又由於自動加工循環使操作者可多機管理, 故適用於加工形狀複雜的捧料和坯料。!   多軸自動車床和半自動車床(4~8軸)適用於汽車、拖拉機、電子、軸承及其他大批或大量生產的工業部門。數控立式車床(單柱和雙柱型,花盤直徑800-20000mm)適用手加工大型旋轉工件。  塗層機夾刀片車刀、金剛石車刀和超硬刀具的廣泛應用實現了強力切削。金剛石車刀和精密主軸支承的應用使幾十分之一微米加工精度等級的車床得以開發出來。  現代車床除了其傳統的工藝能力外,還能用以銑削平面、曲形槽以及進行孔的偏心鑽。現代化的車削柔性生產單元實際上可不求助鑽床和銑床就能全部完成複雜零件的加工。這種具有自動換刀機構、排屑機構、上下料機構(藉助機械手)、工件在線自動測量儀和切削域防護罩的柔性生產單元可納入柔性生產系統。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數控車床16К30Ф3  本五年計劃期間,車床類機床在下列方面得到改善:提高了主軸轉速、主拖動功率和刀架快移速度;配置了加工精度、刀具磨損、過載過熱、工件調準等用的檢測儀器;配置了自動按刀裝置。  機電一體化部件在車床上也得到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部件可視為一個機電綜合系統,它包括電磁或機電減速的電動機,機電測量轉換器,該系統電動機微電子控制機構以及其他電子,光電、電氣和機械元件,以保證執行給定的工藝功能。採用機電一體化部件可使金屬切削機床和其他金屬加工設備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模塊化設計。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梁贊機床廠生產的重型車床1А660

“鑽一鏜一銑” 加工中心  鑽-鏜-銑加工二中心用於一次裝夾完成箱體件綜合加工。此類機床近年來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類機床在規格上(工作臺尺寸)和精度等級上都制定了廣泛的系列型譜。  在該類機床上所做的工作有:為其配置了組合鑽頭,縮短了輔助時間,提高了生產率。此外,還注意提高主軸轉速、進給速度和換刀速度,提高了加工循環的自動化程度和加工精度。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ИC-800加工中心  鑽-鏜-銑加工中心基型產品和派生型產品的規格型號也得到了擴大。如,為孔加工機床組補充了精鏜床(臥式和立式)系列型譜。這種精鏜床適用於大批和大量生產條件下,一般說是根據某種(某組)具體工件而設計和製造的並配有精鏜削頭,工件調整定位附件、刀具和輔助工具。一一由於採用了靜壓輔承支承和超精密滾動支承,提高了工藝系統動態穩定性和剛性。6 b$ U) P( `9 L, _7 ?7 [6 o" Q  此外採取自動調整刀具尺寸、降低熱變形等措施,使該類機床的加工精度提高了。由於機床聯動工作的主軸數增多,切削用量提高且上料和加工可同時進行,該類機床的生產率也提高。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ИР-500加工中心  為此,須採取以下措施:應用靜壓軸承;根據工件、刀具以及坯料基準參數的測量結果進行自動校正(藉助數控);在行程全長上提高各運動部件在各個座標軸上的定位精度和重複定位精度。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ИР-320加工中心

高精度加工   近10年來,高精度加工及其工藝研究的作用日益重要。可明顯看到,人們對先進工藝持續增長的興趣一方面集中在提高自動化程度上,另一方面集中在提高加工精度上。這是因為,採用精密加工可取消光整工序、便於裝配(特別是自動化裝配)、改善加工質量、減少廢品和返工率、減少檢測工序以及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互換性。精密機器製造在生產多品種產品方面從經濟觀點看具有最重要的意義。那些今天被視為精密加工的工藝,隨著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被視為規範工藝的。在第12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各機床製造廠已製造出各種精密設備,其中主要是:座標鏜床、座標磨床、各種類型的精密鏜床、車床、磨床、齒輪加工機床和座標測量儀等。如,古比雪夫機床廠生產的2A459AM14型數控座標鏜床。該機床可用以對各種機床、機器、鍛壓機箱體件上的高精度孔進行鑽、鉸、鏜以及銑削加工。機床合理的佈局保證了最大的剛性和抗振性,而這是工件高效精密加工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此外,機床還配有自動更換工件機構。)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古比雪夫機床廠生產的2А459АМФ4精密數控座標鏜床  ; 莫斯科“紅色無產者” 機床廠研製的高精度專用車床加工的零件幾何精度已接近刃切刀具加工所能達到的極限水平。這種MK6511型車床(採用金剛車刀)用於加工電子計算機存貯器的插板,機床配有機械上料機構及用於夾持工件的真空箱。)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紅色無產者機床廠的超精密車床МК6510   精密磨床的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通用外圓磨床和軋輥磨床已制訂了統一的系列型譜。為適應單件小批量加工而製造的萬能外圓磨床加工的工件表面圓度誤差≤0.2-0.5 微米,平直度為3-4微米/1000毫米。  改進精密磨床的途徑之一是擴大其工藝性。為此,該類機床擴充了特殊附件。如奧爾沙“紅色戰士”機床廠為其生產的平面磨床增設了砂輪輪廓修正器,籍此可增加型面磨削功能。如該廠生產的3Д710ВФ10型平面磨床(臥軸矩臺)本來只能加工平面.而使用該附件後可在單件、中小批量生產條件下加各種型面。該機床已納入磨床系列型譜。其部件和零件同該尺寸系列其他機床做到了統一化,該機床剛性高,抗振性好,配有垂直運動和橫向運動的數顯裝置。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奧爾沙“紅色戰士”機床廠生產的3Д710ВФ10平面磨床  目前,超精磨削得到了廣泛應用,該工藝能顯著提高關鍵零件(如高速軸承座圈)的加工質量。列寧格勒精密機床廠研製有高速軸承座圈自動精磨機床。  蘇聯金屬切削機床科學實驗研究院研製有5878C型齒輪磨削母機。該機床採用靠模法精磨精密錐齒輪和雙曲面齒輪,其坯件為專用鋼製作且熱處理過的預切削齒輪,熱處理應包括時效並使齒輪材料組織一致(硬度不均性不超過HRC2)。該機床可用以加工磨齒機分度付、精密分度機構和其他機構中的高精度雙曲面齒輪和錐齒輪。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金屬切削機床科學實驗研究院研製的5878C型齒輪磨削母機  維帖布斯克“基洛夫”機床廠生產有型無心外圈磨削柔性生產單元。該單元用於直徑80mm內旋轉體工件。工件可在熱處理前和熱處理後進行磨削。做必要的適當調節後.該單元可加工鑄件、鋼件、有色金屬件、合金以及各種非金屬材料(如膠木、塑料等)。由於採用無觸點電路控制加工循環,該柔性生產單元可靠性得到提高。  為了加快開發國產精密機床的新產品,蘇聯機床工業部制訂了《精密設備發展綜合大綱》。大綱擬定了下述精密機床的基本發展方向:保證機床工作區往復運動和旋轉運動的額定精度;提高部件相對位移時所有工作區各基準軸的位置精度保持性,以保證各加工表面的形位精度J完全或基本上消除內振源和外振源引起的振動,採用表面強化現代工藝(如離子滲碳、滲氨,等離子硬質耐磨塗層及激光淬火)提高基礎部件(主軸、套筒、導軌)的硬度並籍此保持精度貯備量。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中國某公司代理的列寧格勒產軸承超精機

特種加工  技術進步與採用更硬的、更耐熱、耐磨的新材料的應用息息相關。這類新材料中有不少難以用傳統工藝加工。藉助蘇聯發明的電物理特種加工法,目前出現了不少新的能急劇、有時能成數十倍提高加工效率的新工藝。這些新工藝在機器製造業、儀表製造業、電子工業和其他工業領域發揮的重大作用是難以充分估計的。   蘇聯是特種加工機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採用特種加工不僅能提高生產率和加工精度,而且能減少操作人員、降低投資,開發新穎結構的機器和儀器。特種加工的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對相應設備的需求量在持續增長。在本五年計劃期問.蘇聯生產有新的精密電火花靠模穿孔機、數控線切割機、特種加工磨床、陽極切斷機、超聲波穿孔機、激光加工機床等等。這些機床的生產效率與以前型號的機床相比提高了50%到2倍。  機械加工和特種加工相結合的新工藝也開始廣泛應用,如難加工材料磨削的酸蝕工藝以及金剛石砂輪、立方氮化硼砂輪的電蝕成型。  蘇聯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研究院研製並由特洛伊茨機床廠生產的4Л723Ф3М型電火花柔性生產單元用以加工結構鋼、難加工鋼和臺金為材質的異形工件(鍛模、彎曲模、金屬鑄模、塑料衝壓件、橡膠、玻璃等)。機床的主要設計特點是自動更換工作電極,採用自適應控制系統,通過自動測量流經電極間和其他部位的介質消耗量來保證加工過程的穩定。機床的鋼材最大切除率為1200立方毫米/分鐘,加工頻率為88KHz時,工件表面粗糙度Ra=1.6微米。: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特洛伊茨機床廠生產的4Л723Ф3М型電火花柔性生產單元0 K7 i0 g)   蘇聯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研究院研製且由莫斯科機床結構廠生產的4Л723Ф3М電火花柔性生產單元是為了在大型工件上進行靠模衝孔而開發出的第一種型號。機床工作臺工作尺寸為800 x 1120毫米,工件最大重量為2500kg。機床配有12個工作電極自動更換的鼓輪機構且採用了自適應控制系統。鋼材最大切削率為2450立方毫米/分鐘,加工頻率為88KHz時,工件表面粗精度Ra=16微米。'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斯科機床結構廠生產的4Л724Ф3М電火花柔性生產單元;  4Р222Ф2型激光穿孔機用於紅寶石、金剛石拉模等類似工件的孔加工,工件重量可小到幾十分甚至幾百分之一克,。加工孔徑為0.02-0.2毫米。機床每秒鐘可打20個孔。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C4Р222Ф2型激光穿孔機  蘇聯第12個五年計劃期問在一系列國民經濟領域中推廣了電加工機床組成的自動化工段以加工各類複雜廓形的工件,藉此使生產率和加工精度平均提高了30%。重型機床  本五年計劃內,重型機床有了很大發展。所生產的數控重型機床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可用以加工大型汽輪機和燃氣輪機部件、大型內燃機的殼體和曲軸以及核反應堆的部件。這類機床的應用使生產率平均提高了4倍。  

重型機床的改進方向是增大加工能力和實現自動控制。科洛緬機床廠生產的КУ466型數控單柱立式車床就是一個例證。該機床工件直徑可達22000毫米,高8000毫米,重量達500噸。工件加工工序為:車削複雜形狀的內外表面;車削端面,用可更換“鏜--銑”頭銑複雜表面,鑽、鍃,鏜和鉸削各種孔;用車刀或絲錐加工螺紋,磨削內外圓和端面。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科洛緬機床廠生產的重型機床1 n8 m. I4 O' Q$ V8 I# V( G' T2 |  烏利揚諾夫重型機床廠生產有65А80Ф4和65А90Ф4的數控立式銑床(帶十字工作臺)。這兩種機床用於加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高合金鋼,耐熱高強度合金鋼工件的平面和容積表面,機床可按記錄在穿孔帶上的程序進行高效自動化加工。機床主軸變速範圍和進給速度範圍擴大,各部件和機構剛性提高,從而使機床能有效地使用各種刀具。滑板和銑頭運動分別由直流快反應電機驅動並由滾珠絲槓付傳動的進給拖動機構實現。主傳動系統中,主軸採用無級變速,主軸轉速測量可遠距離控制。機床尚採用了振動排屑法。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烏利揚諾夫重型機床廠生產有65А80Ф4  65А90Ф4M柔性生產單元可利用各種刀具加工任何材質的任何形狀的工件,包括利用立方氪化硼、金屬陶瓷以及其他超硬材料的刀具加工淬硬工件。機床配有工件自動更換雙工位裝置以及可保證長時間自動操作的PC存貯器。獨立刀庫緊靠著工作臺,換刀時可利用鍵盤控制。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ЗН763Ф1型立式磨床  在第12個五年計劃中生產的重型機床效率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操作方便可靠,先進的技術水平使其在國內外市場的銷路持續增長

工業機器人;  機器人化作為自動化生產過程的方向之一是現階段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但是,不能把機器人化僅僅理解成在僅需執行輔助功能的場合推廣機器人而不讓其直接參予工藝過程。工業機器人的意義不在於控制工件和刀具時代替人的操作,而在於能開拓一條大有前途的途徑,即使單獨的機器和組合機能併為一個統一的帶多級控制系統的自動化綜合體。讓機器人僅僅按其固有的規律發展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使機器人只能適應各種落後了的技術手段。機器人決不是最終目的。機器人化了的技術綜合體不是用以顯示採用了工業機器人,而在於藉此能提高產品質量、數量並降低成本。  第12個五年計劃期間生產有2組工業機器人:坯件控制型和刀具控制型。承載20~l60kg、尺寸系列一致的橋接式和龍門式工業機器人也開始生產。莫斯科“紅色無產者”機床廠生產承載20~40KG的擬人化組合模塊工業機器人。開發新一代組合模塊工業機器人的工作也在開始進行。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擴大了工藝性、採用了整流驅動機構、諧波減速器以及CNC控制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帶工業機器人的坯件生產線  在評估過去一個時期蘇聯機械製造業運用機器人技術的效益時應當指出,這方面沒有獲得明顯效益。主要原因是受到工業機器人產品構成的限制以及產品可靠性差,缺乏傳感系統且沒有培訓用戶掌握這一複雜技術。  機器人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是:擴大工業機器人應用範圍,增加執行裝配、檢測、去毛刺飛邊、拋光、打標記、釺焊印刷線路板等工序的產品。應當廣泛推行工業機器人組合模塊化設計原則建立規範化的結構模塊、控制機構、程序系統以及由機器人組成的機器人化綜合體——這是機器人工業和機器人技術主要的發展方向。  為此,必須減少機器人的規格種類。研製工作機構系統(包括自動換刀、換坯件的夾持機構),使對接和聯接尺寸標準化。執行各種工藝(如點焊、弧焊、激光焊塗層、裝配及設備操作)的工業機器人的基礎應是所研製的各種執行模塊和工作機構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此外,要儘快解決傳感器應用問題。傳感器在蘇聯機器人系統中尚未廣泛應用, 這就限制了適宜型、敏感型、集成型和智能型機器人的開發,因為這類機器人要能根據內外信息來控制執行機構並對控制程序進行相應的修改。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應廣泛採用工業機器人,提高其經濟效益,而且在建立自動化生產系統(包括自動化工廠)時要為使用機器人創造必要的條件。6 B6 g0 f, D2 g  ) \" i% D, o" {; O' V  自動線$ I6 o. _9 X" n) J5 o- n$ _9 P  # B0 P, ?2 y, ?% d* K* S  機械加工自動線及其系統今天仍是工件大批、大量生產用的主要設各。遠年來,汽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製造廠在繼續添置自動線由於廣泛採用多處理控制系統、高效刀具及由組合機床、專用機床組成生產線的先進佈局,自動線的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 X+ F% % M \\8 E& P$ L& v 改進自動線的基本方向是:增加各單位設備的產品數量,減少自動線中的單位設備數量;減少生產佔用面積,在機床自動線上進行工件綜合加工(包括備料、非金屬切削加工、檢測、裝配、包裝等工序);減少自動線操作時的手動勞動;提高工件質量並保持長期穩定性;提高機床自動線的技術經濟效益以及開發可重構的柔性自動線。$ F0 X7 U. D/ |  此外,蘇聯正在開發用於無切削加工工藝的機器人和機器人傳送自動線並在研究這種自動線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 金屬切削機床今後的技術發展向方是:  、擴大數控技術在金屬切削機床上的應用範圍;採用以多處理技術、主運動及進給運動電子調速拖動及自動換刀機構為基礎的現代控制系統;採用機床基礎件狀態、刀具磨損量及刀具自動調節的診斷系統;開發適用於大批量生產的數控機床(包括多主軸可換和自動換工件的加工中心);廣泛應用帶數控操作系統且能現場編程的機床以及藉以開發機器人工藝綜合體的高效雙主軸多刀架數控機床。  、開發高自動化的數控柔性生產單元。這種柔性生產單元應能減少操作人員的干預並能在一個到二個工作班次期間獨立工作。 、提高生產率。具體措施為:增大拖動功率,提高機床剛性及工作速度,採用新型刀具並強化切削用量,擴大機床工藝能力,提高自動化和機械化水平,各工序集中操作,改善排屑機構,採用有效的冷卻潤滑劑進給系統及可靠的防護裝置。;  4、提高加工精度。具體措施為: 擴大精密機床品種, 必要時提高機床精度標準。  5、提高機床可靠性和壽命。具體措施為:採用更完善的控制系統、電氣設備、高精度軸承及其他配套件,採用優質材料、改善熱處理工藝,提高機床關鍵零部件的製造質量。  6、為各類重型機床配備數控系統, 在這類機床上實現工件一次裝夾綜合加工。  7、發展機器零件尺寸加工和刀具加工的自動化設備和配套設備。具體措施為:採用電火花、超聲波、激光、電化學特種加工手段以加工複雜形狀的難加工材料和臺金;廣泛8、推廣複合工藝、磨蝕、等離子機械加工等工藝手段。  9、擴大高速粗精磨削、強力磨削、單砂輪多表面磨削、振動加工等先進工藝的應用範圍。  進一步強化加工工藝,首先將提高切削用量作為提高生產率的手段。  提高重型機床的工作可靠性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科學研究院徽標和辦公大樓6   機械製造技術包括金屬切削基礎研究、材料成型方法、金屬切削方法與裝備,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機械加工精度、表面加工質量和先進製造工藝的技術發展等,而金屬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與工件之間相互作用和各自的變化規律是一門學科。在設計機床和刀具、制訂機器零件的切削工藝及其定額、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機床以及控制切削過程時,都要利用金屬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機器零件的加工達到經濟、優質和高效率的目的。其內容包括金屬切削中切屑的形成和變形、切削力和切削功、切削熱和切削溫度、刀具的磨損機理和刀具壽命、切削振動和加工表面質量等。俄羅斯科學家在金屬切削領域做過很多有開創性的工作,1870年,俄國人季梅首先解釋了切屑的形成過程,提出了金屬材料在刀具的前方不僅受擠壓而且受剪切的觀點;1896年,俄國人布里克斯開始將塑性變形的概念引入金屬切削,至此,切屑形成才有了較完整的解釋;1915年,俄國人烏薩喬夫將熱電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測得了刀具表面的溫度(常稱人工熱電偶法),並用實驗方法找出這一溫度同切削條件間的關係。。。。。。  3蘇聯機床工業的現代化,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機床工具學院“斯坦金”這類大學和其他中、高等技術教育體系;同時,必須有一隻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而蘇聯機床製造部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科學研究院(ЭНИМС,簡稱機床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斯大林,米高楊和奧爾忠尼啟則  

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33年5月9日,這是蘇聯在第一個5年計劃期間為了加速發展為重工業服務的機床工業,而在蘇聯重工業人民委員奧爾忠尼啟則的直接領導下建立的。作為斯大林最信任的同鄉,奧爾忠尼啟則被委任為負責蘇聯工業化的部門負責人,1930年後任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同年12月成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1932年後,調任蘇聯重工業人民委員,由此可見當時蘇聯對機床工業的重視。1931年,奧爾忠尼啟則創建了機床工具研究所(НИИ станков и инструментов )和中央機床設計局(Центр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по станкостроению),1933年為了加強科研創新力量,既科學和工程工作需要伴隨著理論發展來進行實驗驗證,並在金屬切削領域實現應用。因此將2個單位合併,成立了金屬切削機床實驗科學研究院(ЭНИМС)。二戰前,機床院依靠科學依據制訂了機床工具行業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基礎,開發了世界第一個用於機床通用技術指標和質量標準的文件,並在短時間內研製了一批機床應用在莫斯科地鐵工廠和拖拉機工廠,研製了蘇聯第一臺多軸轉塔車床,從此承擔了蘇聯機床工業領域國家隊的重擔。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機床院研製的測試設備  到二戰以後,機床院成為全蘇從事機床有關技術研究的權威機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1990年,有研究管理部門40個,職工800餘人,另有1600人的實驗工廠和高加索、維爾紐斯兩個分部。研究人員中有院士、博士24人,副博士200人, 並擁有自己的研究生部。主要從事機床設計基礎理論研究,各類機床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研製, 特種加工工藝裝備的開發研製,數控系統開發研究,CAD/CAM軟件開發,精密加工和精密測量系統研究,機床材料開發和熱處理新工藝研究、技術情報,技術規範,標準和指導材料的編制等。機床院不僅從事理論研究和樣機試製,同時還進行中間產品的生產,在樣機的基礎上生產一個批量,進行生產考核,然後轉到專業生產廠去進行大批量生產,從而更加強了該院對機床行業的影響和指導地位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1958年在В.Г.扎斯曼Зусманан 和В.А.羅特米洛夫Ратмиров的領導下,蘇聯第一臺數控機床在紅色無產者機床廠誕生。這是一臺在普通銑床的基礎上加上液壓系統、數字控制系統、步進馬達及其驅動系統,把刀具的三維運動軌跡送入數控機,由它轉換成步進信號去驅動步進馬達,使刀具按原定要求切削工件。產品研製成功後,參加了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並獲得金獎,從此蘇聯機床工業進入數控時代。清華大學鄒至圻教授從蘇聯考察回國帶了一張A4大小的廣告,上面印有蘇聯數控機床的照片和技術指標,儘管沒有具體技術數據,但在這張廣告的幫助下,清華大學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臺數控機床。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蘇聯第一臺數控機床6Н13ГЭ2,控制系統為ФП-4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圖中的這個是用於拆卸-安裝機車輪對上面的軸承的重型液壓機械設備。   圖中的是特維爾機車車輛廠的車間(設備安裝地)。就象磁流變拋光一樣,蘇聯取得的獨一無二的成就,卻因蘇聯解體而專利權廉價賣出給西言,最後還要高價買回。   蘇聯機床院在高速電主軸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擁有蘇聯唯一的高速電主軸實驗室和高速電主軸試驗機。(該院的專利權,因蘇聯解體廉價的賣給瑞士,現在確要高價買回)  該院在這一領域積累了30多年的設計和製造經驗,擁有一個完整的智能知識庫(對於製造商來說這就是無價之寶!),由於蘇聯理論至上的傳統使得他們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他們成功解決了高速軸承的靜力學、動力學、熱力學、動態彈性變形、熱態潤滑、加減速狀態下的振動與諧振等8種主要模型的系統仿真和測試難題,除了為國內機床配套,也出口過韓國,匈牙利,電主軸單元性能超過意大利OMLAT,45千瓦大功率主軸相當於瑞士IBAG水平。此外支撐的合理選用與配置是電主軸設計的一項關鍵技術,機床院的陶瓷軸承,磁浮軸承和空氣軸承都是成熟產品,轉速6000--10萬轉/分,精度符合美國ABEC-7/9標準。瑞士就是利用了蘇聯解體後的困境以合作方式買蘇聯科技成果。但是俄羅斯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而堅持要合作,這和蘇聯生物芯片與美國合作,以及蘇聯E2K處理器與INTEL合作一樣,都不是完全失去知識產權。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這是機床院與瑞士合作的那個項目,30千瓦,3萬轉/分電主軸;(蘇聯解體時專利權已賣給瑞士)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科普下電主軸:電主軸是隨著數控機床發展而興起的將機床主軸與主軸電機融為一體的新技術。電主軸就是將高速電機置於機床主軸部件內部,通過交流變頻控制系統,使主軸獲得所需的工作速度和扭矩,具有結構緊湊、速度快、傳動效率高等特點。高速大功率電主軸作為高速機床的核心功能部件,主傳動系統取消了帶輪傳動和齒輪傳動。機床主軸由內裝式電動機直接驅動,從而把機床主傳動鏈的長度縮短為零,實現了機床的“零傳動”。這種主軸電動機與機床主軸“合二為一”的傳動結構形式,使主軸部件從機床的傳動系統和整體結構中相對獨立出來,因此可做成“主軸單元”,俗稱“電主軸”(ElectricSpindle,Motor Spindle)。

蘇聯80年代機床工業的真實水平有圖片,打臉東芝五軸謠言

現在不僅很多企業倒閉瓦解,連蘇聯以前很多技術的專利權都在西方手裡,蘇聯解體後廉價出賣,現在某些領域只有與西方合作才能使用原有的技術。

往期爆文

鏡面滾壓技術對滾壓前工件的技術要求

立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 一種新穎機床誕生了

數控機床導軌是機床的根本,硬軌的精度保證工藝——注膠工藝

橋式(也稱天車式)龍門5軸機床DIY

龍門加工中心加工鏡面(Ra<0.8)孔的操作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