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天,1972年2月28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發表

在46年前的今天,1972年2月28日 (農曆正月十四),《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發表。

歷史今天,1972年2月28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發表​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第37任美國總統,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政府一直採取敵視政策。但是,由於新中國不斷壯大,在國際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迫使美國逐步改變它對中國的做法。

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新中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掀開了新的一頁。尼克松表示:“自己過去的觀點同杜勒斯有相似之處,現在認為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應該改變,要順乎潮流,否則將為潮流所掩沒;美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較好的關係,將對所有國家有利。

2月21日下午,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訪問期間,周恩來總理同尼克松總統,姬鵬飛外長同羅傑斯國務卿,對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和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尼克松一行訪問北京後,還訪問了杭州和上海。

2月27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就聯合公報達成協議。

歷史今天,1972年2月28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發表​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聯合公報》在上海發表。 《公報》指出: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國方面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時,“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

美國方面聲明“在臺灣海峽兩邊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並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上海公報》為兩國關係正常化開闢了新的前景,對緩和亞洲及世界局勢做出了貢獻,給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礎。

1972年,尼克松與周恩來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華訪問;對峙20多年的中美關係從此進入了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