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寒門難出貴子,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但是從近幾年的感受來說,真的是感覺到寒門貴子越來越難了。

講幾個身邊的事,也許比單純的分析更有說服力。

先說老李自己吧。老李是80後(額,叫老李是感覺親切,老李還不太老)。小學初中是在自己村裡讀的。那時候雖然不流行補課,但是有些門路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到縣城或者城市裡讀書。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收入微薄,另外他們也沒有這方面意識。所以老李就在村子裡一直讀到初中畢業。還算爭氣,以剛好壓線的成績考上了縣一中。我們這個地方是石家莊下屬的一個縣城,農村的優秀生源都被河北正定中學和辛集中學搶走了,留在縣城的都是這兩所學校選拔完的學生。老李有個發小,小學時跟老李成績差不多,初中家裡把他安排到了縣城的中學讀書,中考過後他順利考入正定中學(不瞭解正定中學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百年名校)。這是老李第一次與同齡人產生較大的差距。老李高中剛入學時是班裡倒數第10名,我們班有80人,縣城的中學班容量特別大。老李畢業時的成績是班裡第2名。高中和小學初中不一樣,已經經過一次篩選了。要在和你水平相當的同齡人中佔據靠前的位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老李最終高考成績是剛壓著一本線,而我的那個發小比我高了整整60分。老李最終考入了一所師範大學,而我的發小也順利進入了南開大學。

從老李的經歷中來看有下列啟示:寒門學子想要實現階層跨越,讀書是最可靠的途徑,但是這條路也不好走。農村落後地區的孩子要想和城市中的孩子競爭,首先得有一個相對聰明的腦子(其實這一條就會把大部分孩子PASS掉),要不然第一步你都邁不出去。我們村當年只有2個人考到縣一中。其次你還要有一顆上進心,還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走出去。結合老李的例子來看,即使這三方面都具備了,可能我們最終的發展還是不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但是我們努力了,我們盡我們最大的能力能得到的結果就是能在一二線城市立足了,而有的孩子就出生在這裡。

不光農村有寒門,城市裡也有寒門。07年老李在北京做課外輔導,輔導一個孩子,四惠地鐵站下車倒兩趟公交車才到學生家裡。孩子的媽媽有病不能上班,孩子的爸爸是公交公司員工,每個月幾千塊收入。那時候北京的補課費還沒有漲起來,大概一小時一兩百的樣子。這孩子讀高三他父母每星期給他補課的費用大概是1000元,也就是一個月4000元左右。父親的工資也大概是這個數,一家人還要生活。最令你感到絕望的是你已經盡你所能給孩子創造條件來學習了,而孩子卻不是學習的材料。

這孩子就是這樣,資質平平,最終只考了一個三本大學。同時期,我在國貿附近的一所輔導機構給另一個孩子上課,這個孩子在機構上全託,他3個月的學費是20萬。有錢人的玩法是什麼?我花10倍的錢,哪怕我的孩子只比你的孩子高一分,我也覺得值。

從這個孩子的身上,我們得到什麼啟示呢?這句話說起來不厚道,但是還是講一下吧,希望有類似情況的家庭可以有所感悟。一個資質平庸的孩子出生在寒門,基本上已經註定與名校無緣了。這時候家長不妨改變培養策略,給孩子學一門養家餬口的手藝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要到最後,錢也花出去了,大學也沒考上或者考上個特別次的大學。資質平庸的孩子出生在豪門,家裡大概率是能把他送入大學的,即使最後學無所成,大不了回去繼承家業。

最後講講老李現在的生活狀況。二線城市一套房,有房貸,兩個孩子,父母沒有退休金。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李,拼盡全力把一家子從農村帶到城市,關於孩子教育老李也面臨著非常實際的問題。這學期幼兒園讓報課外班,老李只給孩子報了一個班,心想著孩子還小,報太多學不過來,可實際上還不是因為經濟緊張?報太多學不過來,報2個總能學過來吧,為什麼只報一個?老大每個月的託費、老二每個月的奶粉錢、一家子的生活費、房貸,這些加起來已經不是小數目了,只能在孩子教育上理性消費了。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同情老李,不過可能有的人更值得同情。30年過去了,回看我的小學初中同學,他們沒考上高中,他們的孩子還在村子裡讀書,他們的孩子要重複老李走過的路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而我的孩子至少在省會城市的重點學區有學位了。

30年過去了,好像情況並沒有好轉,甚至更加嚴重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孃胎裡就開始了,有錢人家從胎教開始抓起了,沒錢的懷了孕還得上班。


鯉魚躍龍門是小概率事件,當你們村子裡的鯉魚都越過龍門之後,剩下的魚他們怎麼辦?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我是物理老師老李,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物理老師老李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的人本來就出生在羅馬,怎麼可以比呢?”所以,“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讓我再舉例來“傷口上撒鹽”。

1.前兩天才看到一篇頭條文章《我不願意輔導貧窮家庭的孩子》。文章是一個在教育機構上課的老師寫的。他接到機構安排的任務:給一個高中學生一對一補課。這個學生的家長是拼盡了家裡所有的經濟,來交了第一期學費。這個孩子在機構裡補習時,提升很大。思維剛剛上路的他,如果能繼續提升就好了。可是,這個家庭無論如何也拿不出第二期補習費了。這個孩子的提升補習,因經濟的原因而夭折,他的發展又能怎樣呢?

2.前段時間,看到過另外一個類似的故事。講的是,同是高中畢業、成績不好、升不上大學、愛好美食的兩個學生。家庭條件差的這個孩子,畢業了就與父輩一樣,走上了打工之路。家庭條件好的這個孩子呢,她的父母就讓她到國外去學習美食。學成歸來後的她,就在她們那個城市開了一家美食店,把她的愛好發揮得淋漓盡致。自然,生意是越來越好,很快就開了很多家分店。於是,這個孩子年紀輕輕,就很快富裕了起來。

可見,貧窮何止是限制了想象!

我們通常理解的貧窮,是經濟上的貧窮。但是,據我觀察,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在經濟貧窮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才是真正的可怕。

比如昨晚下晚自習後,我遇到的一件事情,就讓我感觸很深。

昨天,我們這裡白天是陰天,到晚飯後才下起了雨,所以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沒有帶雨傘。和我一起乘坐晚上10點那班公交車的,有很多是才下晚自習的學生。下車後我出於人的本性,就邀請我就近的一個男生與我供用這把雨傘。這個男生卻迅速地推過一個揹著書包的小女孩兒給我,並說:“老師,你給她遮吧,我不用遮。”不用問,這是他的妹妹。

我很奇怪,就問小妹妹:“你在讀小學吧,怎麼這個時候了才回家呢?”她高興地回答說:“放學了我就一直在媽媽那裡的。”我心裡一下子酸楚起來: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家長多不容易、孩子也多不容易哦!

我就隨口又問:“你媽媽在加夜班嗎?”小姑娘又快樂地回答道:“沒有,在打麻將。”

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就沒有再說什麼了。整過過程,那個讀初二的哥哥,端著一碗我們這裡路邊小吃——炸洋芋邊走邊吃,一言沒發。只是在我送他們到他們家的樓下時,他和妹妹都禮貌地給我道了謝。

能在城裡買房的人家,你能說她家經濟貧困嗎?有錢用打麻將來打發時間的人,你能說她家經濟貧困嗎?但總覺得她家很貧困。是什麼貧困呢?我不知道。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秋雨,在這靜靜的秋夜裡,越下越密、越下越涼,讓我囉嗦起來;只是職業習慣,我的腳步沉重起來,我的心沉重起來;只是眼前總是那妹妹雀躍的身影,耳邊總迴盪著妹妹那天真歡快的聲音……

我無故地擔心,這個小妹妹能這樣歡快著走多遠?我們這裡的小學,下午3點鐘就放學了,小妹妹卻要等哥哥下晚自習後,去媽媽打麻將的地方接她才能回家。下午3點到晚上9點半之間,有6個半小時的時間,這小女孩都是在麻將氛圍中度過!純真的小女孩在那裡會做些什麼呢?能學到什麼?我手裡無故地捏著一把汗。

孩子成長的第一站一定是在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是父母。家庭為孩子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父母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去成長、去發展。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就等於給孩子提供了一塊成長的肥沃土壤,讓孩子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而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就等於給孩子的成長提供的只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有的起點甚至低於地平線。

但是,昨晚我偶遇這件事情後,我感覺到比經濟更貧窮的觀念和家庭氛圍更讓人可怕!與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沒有多大關係的。

這令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班主任因為學生有問題,需要通知家長來配合的時候那些現象。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一般都會立刻請假趕到學校,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也能面對,更會與老師探討怎樣教育孩子;而家庭條件差的家長,接到老師通知到校的電話時,一些人反而很生氣,或者藉故不來;而來到校的家長,有的會覺得老師讓他丟了面子,有的是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頓;而更奇葩的是,一位家長在電話裡說:老師,你別打電話了,我知道我孩子調皮,你打電話我也不來。

這些現象,難道僅僅是經濟貧窮的原因嗎?不,還有經濟貧困背後的教育理念雪上加霜。

我也想起了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那些在藝術節上盡展風采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會上一個補習班、上一個興趣班。學校的藝術節,基本上成了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的一個展示聚會。

聽到過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的談論,他們幾乎都認為,送孩子去補習班,是為了孩子能保持競爭力;送孩子去興趣班,是為了孩子成人後生活不單調。

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是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表現。但是現在,我在思考:難道這些僅僅只是經濟富裕的原因嗎?不,更多的是經濟實力背後的育人觀念錦上添花。

這樣看來,造成“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是越富裕越努力、越貧窮越不思進取就不完全正確了,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社會已經產生了新型的“寒門”——父母思想觀念落後、家庭氛圍差、父母榜樣弱的“貧困家庭”。

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甘當寒門嗎?不,不是的!

  • 現在國家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會花多少經濟呢?
  • 現在最公平的是中考、高考、公務員考試,這些考試,沒有經濟門檻啊!
  • 我們身邊有許多現代的經濟寒門貴子,他們在社會上樹有榜樣啊!
  • 家長一般都有學習能力,只要愛學習,學習機會滿天飛哦!

請家長們深思、深思、再深思!


語文思維


你好,我是武靈遙,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簡單說一下我的個人情況,書香門第,上面連著兩代人都是大學生,爺爺奶奶科研出生,姥姥姥爺教師,自己是大學開始留學英國,碩士畢業。

現在,我暫居北方某縣城,主要是積累寫作素材,以及想要看看真實的中國,平日裡也與縣城不少人有交道,基本上了解當地的一個情況。

這裡,我先來說一下,寒門為何難出貴子,

1. 成長環境

我剛出生的時候,90年代,幾乎沒有什麼早教意識。

但是,我姥姥姥爺因為自己是教師,會開始教我簡單的數字,教我念古詩,食物上也很重視,在意營養,每天會煮一條鯽魚給我吃。

到了小學一年級,也是養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年紀,家裡的老人每晚都會在吃完飯後,帶著我複習功課,順帶給我講講不會的題。

另外,家裡也有一個大大的書房,99年左右家裡的藏書便接近千餘本,有事兒沒事兒都在看書,閱讀速度也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

但是,縱觀現在的農村/縣城小孩,幾乎一放學回家,做完了作業後,便會抱著個手機刷快手,或是看電影。

學習也大多不是很認真,不會的因為沒有辦法問自己的父母(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只能抄答案,死記硬背,更不要提未來的規劃了。

至於考大學,在那些高考大省,幾乎都是隨緣,考得上就讀,考不上就跟著家裡的長輩去周圍城市裡務工。

2. 教育環境:老師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了,家裡人懂得不多,那學校裡的老師呢?

這裡,我只想告訴你,教師行業現在越來越商業化了,尤其是在城市裡的私立學校開始衝升學率以後,都在教師招聘上不惜下血本,動輒給出30萬+工資搶老師。

結果,能夠留在縣城的,不是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自己人生都沒有想清楚的小年輕,便是些個考編制的寒門,自己學習能力就很差,更別提教人了。

比如,我去年認識的一個,便是編制考了3遍才考過,全靠死記硬背的人。

這樣的人教出來的學生,競爭力完全就跟不上呀。

另外,這些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很死板的。

有一次,我本想去樓下的輔導中心當兼職老師,幫學生改改作業,答疑一下,結果卻發現老師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

比如,一個四組的,有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相加求和,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完,首先便要考慮是不是可以提取公因子,簡化運算。

但是,這個老師卻教學生手算,可見這教學方法和質量。

3. 學習氛圍:家長同學

最後,學習氛圍也很重要,我讀的是省裡最好的中學,也是國家重點中學,同學大多勤奮好學,上課和自習都很認真,都希望考個985. 211,基本上不會出現早戀、抽菸喝酒、曠課等情況。

但是,縣城中學裡,這類情況其實很多,甚至不少人還告訴我說,這裡的孩子會找人打群架,恃強凌弱,和《少年的你》裡面演的相差無幾。

在青春期,高度渴望與周圍人保持一致,在意周圍人評價的年紀,又那麼多的誘惑,學生真的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再加上不少農村父母和孩子講的,讀書無用論,有那個錢和時間讀書,不如找個工作,早點娶媳婦,不少人便會在初中畢業後,跑去學一門手藝,早早便結婚了。

因此,綜合考慮到家庭環境、老師、同學的原因,有極強自理能力的,能夠走出來的人,真的是寥寥無幾。

古代同樣如此,只是那時候的文獻材料留下來的十分有限,我們知道的也就是那些個很厲害的人,因此造成了古人讀書厲害,寒門出貴子的錯覺。

這就好比,幾百上千年後,我們的後人來看我們,也會發現,真正被歷史銘記的,也就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任正非、王石等大佬。

至於我們普通人,不過是有幸來人間走一遭的普通人罷了。


書語人間


我就來自一個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莊我爸媽上過高中,所以從小對我的學業要求比較嚴格,小時候,我很羨慕同學們放學打豬草,跳皮筋,甚至做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基本到了小學,下午回來都要做晚飯,但是我不用,他們還在使用煙臺燒柴火的時候,我媽就買了煤氣灶,別人家孩子回家打豬草做飯帶弟弟妹妹,我就回家做作業,我媽下地回家已經天黑了,煤氣灶煮掛麵,炒一個菜,我頂多做完作業洗個碗,別人家養雞養豬,過年都賣掉,雞蛋都捨不得吃,我們家過年就殺掉,吃不完的雞蛋和肉,他們冬天在一起聊天搓麻將,我媽和我爸種了大棚菜,冬天還要每天早起給大棚菜澆菜,給大棚卷保溫草簾子,晚上他們在我家看電視,那時候我們那一片只有我家有一臺彩色14寸的黃河牌電視,我爸媽就把大棚菜一捆一捆紮起來,趕集去賣,所以,平時我不缺錢花,家裡也不缺錢。他們的孩子到了下雨可以不去上學,我從來都是風裡來雨裡去,從來沒有因為天氣原因缺過課,就算生病發燒,到了中午,燒退了,下午也必須去上學,週末,也是學習,每天晚上背詞典,三九天就算寒假,每天也必須背一篇作文,他們的孩子交個材料費,家長一推再推,只要學校交資料費,我爸媽從來沒有猶豫過,我永遠第一個交的,他們趕集,給孩子買吃的,我爸媽給我買的都是作文書……每年只有過年和初一是不用看書學習的……我是村裡唯一的本科,唯一大學畢業有了公職的,父母早早搬到鎮上,成了化肥的區代理……上學時候,他們把孩子送到離家近的鎮上中學,我爸媽把我送到了離家比較遠,比較艱苦,但是學習氛圍好的學校,初二,因為有男生寫情書,嚇的我回家哭了一場,我爸又鼓勵我考另外一個學校,去了一中巴的學生,就考上我一個,我爸媽捨不得,但是,還是把我送去了,離家坐車五六個小時的一個縣上。自己不爭氣,考了一個重點高中但是要花6400的贊助費,我爸媽當時正在做一項精油的煉製,手裡沒錢,還是借錢讓我去了,這個時候,我們村就我一個高中生了……上了高中,才知道我的同學們,這些城市孩子真的過的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他們會上網,我不會,她們會去做頭髮拉直板,我不會,他們已經化淡妝,我也不會,只會學習了……爸媽知道城市花費大,我的生活水準也提到了每天可以買兩瓶飲料的高度了……大學一個月有一千二到1600的生活費了……大學沒畢業,考上公務員,上班以後他們鼓勵我讀了在職研究生……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即便現在,還是和城市孩子有差距,有一句話說,我奮鬥25年才有資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事實上,我奮鬥25年也不見得有機會和別人一起喝咖啡,但是我正在讓女兒過上這樣的生活,還記得剛上高中,第一次見和絃零手機,第一次見護髮素,第一次見網吧……而我爸在農村混的已經不錯了,他腰裡別一個大手機,我洗頭髮覺得洗衣粉換成洗頭膏已經很高級了……我一直在更新進步的東西,他們一開始就擁有了……當我以為我已經第一了,抬頭才發現,他們已經在終點等著我……知道這種感覺嗎。農村孩子在猶豫要不要為省點錢上不上學,城市孩子在考慮的報哪一個老師的補課班,農村孩子在考慮的下午去哪裡打豬草,城市孩子在考慮週末去動物園還是少年宮……不想寫了……一兩萬字也寫不完,條件再艱苦,也要讀書,你讀不讀書決定自己的高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還沒起飛是用翅膀起飛,還是用翅膀上的羽毛做個枕頭。一代改變不了就兩代,兩代改變不了就三代,讀書帶來的好處從來不是立竿見影,也不能急功近利,一般的農村父母舉全家之力供一個孩子讀大學,就指望孩子一畢業就拿高薪來回報一家人的付出,因為經濟的匱乏,覺得能拿出學費,就已經給了孩子他們最好的,所以期望更高,壓力更大,一畢業,盲目擇業,只為儘快獨立,回報父母……根本沒有養精蓄銳,積累經驗的一個過程,最終上完大學成功的也不多……有些跑題


認真掉肉的sheep


確實越來越難了,我是農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總感慨教育的不公,因為聽老師們說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而我們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沒有絕對的靜止一樣。出生時,孩子的們的差距就有了,城裡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兒園的師資也更是優於農村,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們就報各種興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為了學習,是想讓孩子多一種發洩情緒的渠道,多一種未來的選擇。而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報興趣班的。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輔導班,興趣班也不會間斷,但農村好多家長讓孩子只知道學習。

農村的很多媽媽學歷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兒觀念相比較城市高學歷的媽媽也還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農村的父母會忽略,但是卻是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的一個因素。

基於以上原因,寒門出貴子確實越來越難。但是,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社會,網絡沒有界限,給農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訓機構也有線上課程。相信只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視,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樂188637348


網上查了好久也沒找到相關的數據,但是從許多當教師的同學那都聽到過這個說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的理解有這麼兩點原因。

寒門不寒

記得我2000年上高中那會,班上從農村來到縣裡讀書的學生是真的很窮,很多同學都是用大玻璃罐帶很多的鹹菜,每天買饅頭配著鹹菜當飯吃。因為捨不得坐車的錢,通常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我覺得這種才叫寒門。這些同學把留在學校的時間全部都用在了學習上面,他們的心裡通常都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學習改變現在家庭的窮困狀態,所以他們的成績絕大多數都非常好,考上211、985院校順理成章。

反觀現在的農村,經濟狀況相比以前有太大的好轉,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再也不會只能吃上鹹菜配饅頭,城市學生有的東西農村學生也都不會差太多。這樣的“寒門子弟”缺少了很多該有的優點,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以前農村學生的毅力,也看不見以前學生的自控力,他們沒有表現出比城裡學生更刻苦的一面,其實這樣的學生已經不是真正的寒門子弟了。考上985、211的比例逐漸降低也就沒有什麼意外的了。

教育資源差異拉大

教育發展不平衡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了。人往高處走,優秀教師越來越集中在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這是必然的結果。另外,城裡學生從小接受琴棋書畫的學習,課後接受各種課程輔導,家長對學習又足夠的重視,這些都讓城鄉的教育越來越不平衡。最後的結果就是城裡學生的優勢越來越大。

農村學生寒門不寒,優點不在,能夠接受到的教育資源又比城裡學生差,最終導致985、211中農村學生的比例越來越低。


童年的童先生


就像我大學宿舍6個人,一個北京的一個烏魯木齊的還有我西安的,我們三個在一排床睡,另外三個一個天津本地,兩個外地,都是辦助學貸款上的學,我們三個我條件算中等的,另外兩個都是比較有錢的,一個有車,一個學校對面有房,我們幾個沒事aa天天喝酒唱歌上網,每週末如此雷打不動,另外三個從不和我們一起出去玩,不是我們不叫,是他們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去,我們aa一人基本200左右一次,他們一個月生活費500,大家表面很和諧,但是明顯分兩波人,我們三個畢業後我去廣州某國企上班,這幾年買車買房也沒耽誤,另外兩個一個回家接手他爸生意,一個出國讀研,日子也順風順水,另外三個一個在私企打工,至今房車沒有為了夢想在打拼,一個回老家幹了一個事業編月薪4000生活也還過得去,最後一個因為和同事不和,被老闆開除,至今未就業。我們是一個宿舍出來的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的富二代談不上,但是家裡在當地都還算過得不錯的,另外三個家裡沒你想象中那麼窮,但是條件確實不好,兄弟姐妹也多,考上大學的不僅要負責自己,還有父母弟妹,困難可想而知,我們畢業這6年來大家有的追逐夢想,有的養家餬口,寒門不是不能出貴子,但是家庭的影響對於你來說會伴隨一生,我父母高知,父親哲學碩士,母親哲學學士,兩人也都是農村走出來的,他們帶給我的就是樸實的生活習慣和努力上進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世教導的比較高深,至今沒學到什麼,但是總是在強調遇人低頭時不彎腰,遇事改避時不手軟。僅此而已,家裡也帶著在我看來不好的一面,我也在努力擺脫原聲家庭帶來的影響,破除自己思維的枷鎖,讓自己更上一步。


lathander


70後的我確實是有感觸。當初我考上大學但是家裡拿不出學費,我默默撕爛了錄取通知書,高中畢業就打工了。多年之後,生了大寶之後經濟允許,才拿起復習課本,參加成年高考,順利如願。在校園學習四年順利拿了本科畢業證,有家庭的婦女去校園脫產讀書,其中克服了多少阻礙和困難,感謝我孃家人一直的支持,是我爸爸媽媽幫我帶小孩,我才安心坐在教室裡。我想證明給我的孩子看,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媽媽也想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無論年紀多大。如今,我兒子高三了,成績還不錯,一直都在補習,一對一的補習真的是燒錢,只要輔導老師一個微信通知我說要交補習費,我省吃儉用也要交。因為我不想我兒子遺憾,初中到高三,算不出花了多少補習費了,但是我覺得值得,老師的付出我們必須尊重,交課酬就是尊重老師知識的體現。明年六月份我兒子就參加高考了,我希望他能考上985,加油我的兒子!^O^[玫瑰][玫瑰]媽媽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媽媽知道你也心疼補課費,沒事的,錢可以再賺,青春要無悔[加油]


福媽喵喵


你們想過小學上學需要走半個小時才到學校,中學需要騎自行車將近一小時到學校的學生是怎麼過來的嗎?尤其是冬天,到學校還得現生爐子,初中的時候有早自習,真的是早上帶著星星走,晚上帶著月亮回來,不放假在家冬天肯定是看不了太陽的,小手凍的都是凍瘡,這種情況早上有兩個小時平靜心情,下午兩個小時提前發愁,我們莊和我一起上初中的男生就有10多個,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堅持初中畢業,不是學業太累,而是實在堅持不了了。現在想想真是,都是眼淚呀


瞎看瞎評論


這確實是這樣!!原因有幾個:

1.師資力量。還記得上山下鄉嗎,那個時期有一大批大學生來到偏遠地區,有的留下做了教師。還有就是響應國家支援中西部,也過去一批人,紮根到基層。兢兢業業的奉獻整個人生。所以有個階段,偏遠地區的基礎教育也撐的起來,會有考入名校的學生。

但是,90年代開始,發達地區開始不遺餘力的挖各地高級教師。我家親戚就有被挖到上海的。男的是老師,妻子不是老師,但給解決工作,解決住房,解決戶口,解決子女入學,工資是原來的好幾倍,幹嘛不去!!

加上原來的老大學生退休,大多數人不願意回農村當老師,師資力量差距越來越大。

2.家長重視程度。農村孩子大多數基本都是放養狀態,很少有重視學習的,學不學在個人。特別是隨著父母出去打工,變成留守兒童,指望著爺爺奶奶,來督促學習,不太可能。

城裡的父母,從早教就開始抓教育,幼兒園已經各種啟蒙,小初高甚至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自己學完再教娃,不會就各種補課班,甚至家教輪著補。

我小姨在我弟弟上高中時選擇陪讀,每天上下班通勤,單程將近兩個小時,每天下晚課後,還在弟弟旁邊陪著,弟弟學習,她看書。

城裡家長基本高中三年付出太多。有很多媽媽高三一年頭髮半白。

3.孩子的視野。城裡孩子視野更開闊,大多數父母意識到帶孩子旅遊增長見識,去國內不同的地方,看看當地的高校。有能力的還會帶孩子出國,現在身邊高中孩子很多基本都出過國。見過世面的孩子,有的也對他觸動很大,學習會變得主動一些。

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孩子怎麼樣,我身邊認識的或者聽說的,家長很少有這方面的意識。有的能接受打麻將輸一兩千,但不接受讓孩子去旅遊。

4.不可否認,電腦,手機上網正在使寒門孩子通過讀書改變階層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