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影片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探討的則是家庭教育的話題。怎樣面對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影片提供了很多觀點。

影片的主人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孩子母親代表的是更傳統的管教、辱罵與批評。而鄧超出演的父親,則更現代式的,是溝通、交流與嘗試理解。

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影片圍繞著孩子的成長,針對嚴格管教和給予自由兩種教育方式,從不同的視角,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對為人父母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1、 過度的參與和管教,勢必會導致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過度依賴

最近有一則體育新聞上了頭條,中國游泳國家隊長、倫敦奧運、里約奧運游泳冠軍孫楊,現被判定禁賽8年。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公佈的長達78頁的針對孫楊判決案詳細報告文稿中,孫楊的母親楊明女士被提及多達12次。CAS甚至直言不諱地寫道:“她的母親似乎對兒子起了最有害作用。”

眾所周知,在孫楊的游泳生涯中,他的母親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從他很小開始進體校進行訓練時我就陪著他,22年了,我幾乎都在他的身邊,無論訓練還是比賽,無論是他贏得勝利的時候還是遇到挫折的時候。在他成名的這些年來,有兩件事兒我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如果不是我堅持自己的意見,或許一切都會改變。我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兒子。”

孫楊出事之後,不少人都指出,孫楊這次出現這樣的結果,多少和他的性格有關,包括母親楊明的強勢以及對孫楊的溺愛式包容式的教育,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孫楊曾經在一個綜藝裡說過,直到現在他都還十分聽媽媽的話,媽媽怎麼說他怎麼做。從他的一系列新聞裡也不難看出媽媽摻和其中的蹤跡。父母過於強勢使得孩子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只能龜縮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而使人生失去平衡。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兒童出生後3年內,母親尊重孩子的決定,並給以肯定,表現出喜歡孩子的樣子,那麼,到孩子7歲上學時,孩子就能與學校和老師很好地合作。相反,如果母親太嚴厲,經常恐嚇孩子、發脾氣,那麼,孩子上學後就不能很好地與教師合作。這種影響一直會持續到兒童以後的各層次的人際交往關係。

真正成熟的愛,是要幫助孩子,能夠擺脫對他人的期待,擺脫對他人的依賴,找到真正的自己。

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2、 沒有明確靶向的攀比式教育,帶給孩子的是無盡的壓抑與迷茫

《銀河補習班》裡,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出獄後,面對著錯過七年關鍵教育時期的兒子馬飛,內心既有懺悔,更多的是焦急萬分的追趕心理。因為,橫向比較,馬飛已經落後於同齡人了,這是每一個父母都不能容忍的重大問題。

在我們常人的認知下,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這樣的:從小就教育孩子要聽話、懂事、做個乖孩子,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如果要聽話、要懂事、要成為一個乖孩子,就必須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就必須壓制自己的真正需求,否則就是逆反,總想要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當大官、掙很多很多錢、有多高多高文化,拿多高多高的文憑。

在他們看來,只有這些才能給孩子快樂、才能給孩子幸福(他們忽視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基本原理),有意無意把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把自己的成功與否與孩子的學習掛鉤,把自己的臉面跟孩子的學習掛鉤,把自己的許多未了心願全部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夠領先於別人家的孩子,於是從懷孕開始就有了胎教(無知的人連自己的孩子還沒有成型就不讓他休息),3歲認識四千個字(幼兒期也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小學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要完成父母的補充作業,初中、高中更是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學習。

父母盡一切可能、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想盡一切可以想盡的辦法來改善、來提供孩子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他們以為這樣孩子就應該知足了,他們忽視了孩子的真正心理需求,忽視了這些是否是孩子真正想得到的。

就這樣,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的高壓下,才會出現了許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走上絕路的悲劇,俗話說:生命誠可貴,可有幾人能夠理解他們當時的感受?

這才會出現很多孩子說的同一句話:我是誰?我學習是為了誰?這些是我想要的嗎?那我想要什麼呢?我又能做什麼?我們苦心經營的培養最終給予孩子的卻是壓抑和迷茫。

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3、 愛之深責之切要適度,否則孩子的心裡陰影將影響整個人生

我認識一個朋友,前幾天跟我說,不久前他去一家飯店吃飯,當時老闆娘正在大聲訓斥她的孩子,為啥你成績那麼差,去學校做什麼的?你不知道我每天起早貪黑的辛苦麼。當時孩子不敢作聲,老闆娘說完話後,周圍頓時安靜了起來。我朋友去添飯的時候,突然飯蓋沒拿好,掉到地上,聲音很響亮,當時朋友頓時愣住了,很害怕老闆娘罵他。

於是我問朋友為啥害怕老闆娘罵他,他說,老闆娘訓斥她孩子的時候,想起了他的媽媽。

原來我朋友從小父母對他特別嚴格,尤其母親經常說他。朋友告訴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被同學打了,他哭著告訴他母親,他母親說,哭什麼哭呀,有什麼好哭的。是不是你做了什麼事不好呀。

於是下次,同學再打我朋友的時候,我朋友就還手了,打了同學。同學父母找上門,說朋友打了他孩子。朋友母親卻說,你為啥要還手呀。還手是不對的,你看人家都找上門來了,你為什麼每天都在惹事。

這個時候,朋友覺得特別委屈,就哭起來了。母親大聲對他說,哭什麼哭,有啥好哭的,就你好哭。朋友覺得自己怎樣做都是不對的,特別的無助於焦慮。做A會受到懲罰,做B會受到懲罰,做C也會受到懲罰,做什麼都不對,都會受到懲罰。

所以每次去做事,特別的害怕不敢去做,怕會出這事出那事。如果你在不斷被要求聽話的家庭長大,每一次聽話,都會違背自己的真正意願,久而久之,要麼是毫無自信,要麼就是產生對抗。

電影《銀河補習班》針對教育的啟示:嚴格管教或者給予自由

例如,有嚴重拖延症的人,這樣的人會拼命說自己拖延不好,但是下次還是拖延。因為這個內在的批評者影射著父母,而那個試圖拖延的部分就是孩子的對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銀河補習班》中的父子之情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感動之餘也重新喚醒了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這不僅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所在,更是對下一代愛的體現。

最後,如果想要孩子變成順從並守教條的人,你就採取壓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想要孩子能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有想象力,那就應該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有效方法。

(作者介紹:蕭涵,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喜歡思考,致力於心理學學習與分享的老男孩。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用文字治癒自己,溫暖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