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那他還不成熟。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出自作家畢淑敏的小短文《孝心無價》。

世事艱辛,歲月滄桑,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遭遇到些許磨難,些許不幸。

父母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任老師,對子女樹立正確的三觀起著至觀重要的作用。誠然;不健康的家庭和極端粗暴的教育方式,確實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久遠的傷害。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父母是一個家裡堅不可摧的頂樑柱,是爆風雨來臨時,孩子們的避風港,是災難降臨時,子女們的避難所,是家裡衣食住行的生活來源。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人。

《村夜》宋·陸游

入春雨雪無休日,雨止猶陰未快晴。

萬竅怒號風不定,半輪斜照月微明。

百年辛苦農桑業,五處暌離父子情。

但得平安已為幸,孤燈殘火過三更。

這首古詩生動,貼切的詮釋了父親,父愛如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雙手,撫摸著我們走過春夏秋冬;而父愛更是一滴淚,一滴飽含溫度的淚水。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而這首傳誦千年,膾炙人口,歌頌母親的古詩,越發生動,越發貼切的向我們表達出了什麼叫母愛。她是一根穿針線,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針孔,它便會如春水般汩汩流淌,浸潤你寂寞的,疲憊的,甚至傷痕累累的心田。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

人啊!不應該把所有的缺陷和錯誤,都冒然的歸結於父母,任何睿智的父母都有侷限,我們的出身是無法選擇,是不可逆的,有時候不能莽撞的指責他們,為子女沒有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沒有買房,沒有買車等等,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謾罵,這隻會令人不堪,令人不齒,這亦是可悲的,亦是可嘆的!

當遇到人生中的不幸,我們應該尋求自身的改變,尋找自身的問題,變的成熟,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責備,宋代方岳在《別子才司令》裡有這麼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生而為人,都是如此;

我們的血液裡,流淌著父母,堅強,自信,樂觀,豁達,不畏艱辛的強大基因,面對不幸,當直身而立,奮起抗爭,一切風雨陰霾過後,空氣仍是清新,宜人,陽光仍是燦爛,明媚。這世間仍是那麼的美好。

人生不易,為人不易,請不要把人生的不幸,歸於父母的錯,父母亦不易,且行且珍惜!


蘇家外甥


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過我們可以選擇如何生活。

我們都是大多數

我出生在瀋陽一個普普通通的工薪階層家庭,自我有記憶以來,父母都是早出晚歸的。他們都經歷了下崗浪潮,好在父親沒有被波及,母親只好另謀生計。我每天都屬於放養狀態,跟大院兒裡的孩子一起度過童年。後來上了小學才接觸到新的環境,這個時候就發現有的同學穿的、用的比我好,玩的、經歷的比我多,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誘惑”。回家跟父親提起的時候,他只是說:”好好學習,期末考雙百送你禮物。”就這樣,我從父親那兒得到了10個禮物。


小學升初中的時候趕上了課改和非典,取消考試按片區劃分升學。我因為得過4次區優秀學生可以直接升入育才中學,只要交夠學費就可以,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經濟條件的重要性。父母平時很節儉,但是在吃穿方面從來沒有委屈過我,我看得出他們得知消息後又高興又焦慮的表情。那個年紀我已經懂點事了,我就說不去了,自己多下功夫在哪唸書都一樣,最後去了片區劃分的中學。其實根本就不一樣,那算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再後來的經歷就不細講了,我講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那些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出生在普普通通的家庭,都或多或少經歷過貧窮和轉折。我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者,更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鍵盤俠。

天生不幸的人

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天生不幸的人,可能出生在單親家庭,可能父母體弱多病無法將其好好撫養長大等等。有些事情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不會理解他們的難處。不過無論如何,生活總是要向前看。如果父母真的有他們的難處,要試著理解;如果父母真的不盡責,也不要沉浸在過去的回憶裡,你自己不拼盡全力,再多的救命稻草也無法將你拉離深淵。

父母老了,該我們照顧他們了

這些年我們見證了互聯網的興起,見證了消費的升級,毒雞湯文、炫富照片充斥了社交網絡。很多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慾望無限放大,把錯誤歸咎於父母給予不了好的物質生活上,這是非常愚蠢的。很多人甚至背井離鄉對父母不聞不問,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為人父母遇見這種情況不知會作何感想。

大學畢業以後我沒有離開瀋陽,同學和朋友也都問過我原因,我們這一代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我想留在父母的身邊,哪怕賺的沒有北上廣多,生活不就是有舍有得嗎?誰都明白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可以給予一個人更好的發展,但是人生沒有下輩子,我覺得一切不及親情。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億萬富翁,不一定要家喻戶曉,不一定要名流千古。在現有生活的基礎上,只要願意,只要用心,一定都會有所改變,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好人好事代表


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

把不幸完全歸根於父母的錯是不成熟,自己的人生在於自己怎麼把握

我的媽媽是一個不被上天眷戀的人,一生都很坎坷。她把所有不幸的開始都歸根結底的懶到外婆身上

她兄妹7個,在家排名老六,據媽媽說兒時的時候她就很不幸福,外婆對她很不好,到談婚論嫁的時候也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外婆又是逼她嫁給我爸爸。

最終媽媽和爸爸結婚了可想而知感情也一般,婚後不久就懷孕了,但是因為胎大難產,爸爸又不疼愛她,並沒有及時帶她去醫院,等到快不行了才去醫院,結果去的太晚,胎兒缺氧胎死腹中。出院以後在雙方父母的壓力下媽媽又懷了一個寶寶,這次還是一樣,爸爸根本不關心懷孕的媽媽,到生產之日,媽媽又出現了大出血昏迷不醒,去了醫院的時候醫生說可能大人,小孩都很危險,只能儘量醫治,媽媽命大活了下來,但是沒了子宮再也不能生育,還得了一身病,每天身體病怏怏的,她痛不欲生,她更加恨外婆,恨她逼著嫁給爸爸這樣的男人才有了她悽慘的今天。後來領養了我,媽媽才活的更有動力,有了精神寄託,日子才有了奔頭兒

我媽媽性格倔強,好強,沒有自己的原則一生渴望被愛,她不懂得怎麼經營自己的婚姻,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媽媽解決,大包大攬在自己身上,我爸爸本身就是個沒有擔當的人,這樣只能讓他更加輕鬆,不經歷磨練怎麼可能成熟,所以她的婚姻怎麼會幸福。又不懂得反擊,一味忍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唉!怨天怨地怨爸媽都不頂用呀,關鍵是怎麼克服磨難。



嘻嘻哈哈


有人說,“人,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那他還不成熟。”這句話我非常贊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我還將給出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助改變現狀,獲得人生幸福。

首先,將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一個人的人生不幸,有很多原因。如果我們簡單粗暴的將自己的不幸全部歸於父母,自己沒有絲毫反省和改變,那麼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只能是給自己找的一個藉口和擋箭牌。自己的人生依然不幸,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事已至此,如果我們一直糾結於原因,止步不前怨天尤人,那麼我們自己的人生將一直陷於黑暗當中而無法前行。

其次,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是不成熟的表現。

  • 就像人們說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在養育我們的過程當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科學系統知識培訓和學習,所以可能在某些方面對我們造成了無意識的不良影響,比如性格,人生三觀,甚至干預我們的人生選擇等。雖然有時候很難,但是我們應該儘量學著理解和釋懷,因為這是我們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經階段。

  • 就是父母有錯,可是事已至此,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改善現狀,努力將父母對自己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為自己今後的人生負責,這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出路!

對於處在人生不幸當中的人們,希望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他們改善現狀:

  • 接受現實

接受自己不幸的現狀,理性分析導致自己不幸的原因,接受不能改變的。不跟自己較勁不跟父母較勁,不自暴自棄,心態平和。

  • 努力改變

將注意力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改變的方面,比如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知識,思維方式等方面,並且努力去做。相信隨著自己的不斷成熟,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會逐漸降低,自己的人生也會脫離不幸。

  • 放眼未來

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已經是既成事實,我們只能儘量讓那些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多看一些父母為了我們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避免同樣的問題在自己身上重演。


因此,“人,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那他還不成熟。”這句話我非常贊同,希望最後給出的三點建議能夠對大家改變現狀、獲得人生幸福有所幫助。


我是 @木林森愛相隨,歡迎點贊後關注我,歡迎下方留言。


木林森愛相隨


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這樣的人,活到老,他也是個孩子,永遠停留在孩子的叛逆階段。他這輩子也長不大了,成熟不了了。因為他不願長大,不願成熟。屬於每一個成年人的責任與義務,與他無關。這樣的人,活著卻躲避一切,躲避困難,躲避責任,躲避義務。只要父母還有一口氣,他就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的啃老。這樣的人,人們叫他“巨嬰”。

令人憂心的是,今天的社會,“巨嬰”還不少。城裡鄉下,男女都有。他們有的受了很好的教育,甚至出國留學,有的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到各個村裡打聽一下,也有不少啃老族。身為農民,年齡漸老的父母也沒什麼可啃的,只好拼著老命,拼命打工掙錢養兒。最可氣的是,有的還不是一個人啃,而是結了婚,帶著老婆孩子啃。。。

真不知這個社會怎麼了?問題到底出在那裡?我覺得,還是嬌生慣養惹的禍。獨生子女那一代的孩子,好幾個大人疼一個,眾星捧月一般,當時稱這批獨生子女為“小皇帝”,真是一點也不過分。生活優越,又溺愛無比,父母當牛做馬,也捨不得支使孩子。這批孩子從小到大,沒吃一點苦頭,真是在甜水裡泡大的。他們雖然長大成人,但沒經過歷練,心理上還是不懂事的孩子。

我們應該警醒,反思。


紅塵上的雲


把人生的不幸,歸於父母的錯也是有道理的,只是父母給了孩子不該給的關愛:既一味地放縱孩子,滿足不該滿足的事情太多了,理應孩子從家長,而不是家長一切從孩子,這樣一來,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建康成長,導致孩子前途和事業直接受到了影響,教訓是沉痛的,但是,孩子也應當意識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在家長的呵護下,努力不斷地改變自己,振作精神重塑人生,一切都會美好的。


霍三虎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有些人把自己人生的不幸歸於父母的錯,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父母給你生命,撫養你長大本就不如意,應該感恩才對,如果再去怪罪就是不孝。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一切奢望別人的給予能長久不?有一天父母老了,給不動了,難道還要餓死不成?所以獨立的確很關鍵。要學會自己長大,慢慢成熟,適應社會和生活!但人生百態,在現實的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以下情況



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兒時的教育及家庭環境也至關重要,的確會會影響子女的身心發育,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追根溯源歸結於父母可以理解。

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打擊或許是一輩子的。父母離異後勢必要組建新的家庭,獨生子女被尊寵的優勢一旦被瓦解,尤其對一些玻璃心比較脆弱的人來說應該是致命的,輕則抑鬱重者不知道會是怎樣。這種不幸歸結於父母也無可厚非。




父母自身眼界不高和心態等因素也會影響子女的成長和成就。誤導子女做出錯誤的選擇,造就不幸的人生。這種情況下埋怨父母也是可以理解的。

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和付出都是無私的。但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人格缺失,自私和雙重的性格。父母對待事物的態度積極與否,看待問題的眼界和角度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希望做子女的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然,作為子女,無論出身如何,受教育程度高低,都應以孝為先,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做一個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


遠航萬里行


《詩經》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說:可憐我的父母啊,含辛菇苦撫養我!若要報父母的恩情,就是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之一。佛經《父母恩重難報經》又說:假使有人為於爹孃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大意是說:假使有這麼一個孝子,他能夠為自己的父母供養出自己的骨髓,一次兩次都不夠,要經百千劫,生生世世的供養,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他們對兒女的深情與恩德,像天一樣廣闊,比山高,比海深。父田寧願自己捱餓也要讓孩子吃飽,寧願自己受寒受凍也要讓孩子得到溫暖。每個人的家境不一樣,自然出身也不一樣,但父母卻把家中最好的給予了我們,因此說,父母的愛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是最偉大、最無私的。

正如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所寫: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父母。

抱怨父母或家庭者,亦只能說明你是一個無知、無用、無恥之人!


紫莫柔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確實是社會中很多人的想法,但對於這個問題,我又不一樣的見解,首先我不贊同把人生的不幸歸於父母的錯,但我也不反對,理由如下:

首先我先談談我認為“人,不應該把人生的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那他確實還不成熟”的原因:

第一,我們都聽過百善孝為先,天下哪位父母不為子女著想?可憐天下父母心,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子女,從出生,母親就要承受多莫大的痛苦。

第二,人個有命,一個人是選擇不了出身的,但是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和家庭,而父母能做到就是撫養你長大成人。從法律意義上來講,父母只有撫養你長大成人的義務,至於你長大後,混的如何全靠自己,如果生活的不好,不能歸於父母的錯。

第三,最真實的例子:國際巨星的孩子,出身比大多數人都優越,卻吸毒造成了人生娥不幸?這難道也要歸罪與父母嗎?而現在又有多少草根人物混的風生水起?其實父母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家,給了我們無私的愛。長大成人後的一切,都要由自己去努力去奮鬥。

第四, 其實現在的社會風氣也不夠好,試問有誰剛二十多歲,就買的起房、?買得起車,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幫忙買,家庭條件不好的買不起,自己暫時有沒有能力,能去怪罪父母嗎?父母的責任只到我們成人,父母已經給了我們無私的愛,豈能將不幸歸於父母。這確實是不成熟的表現。

其次我來談談我不反對”人,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那他不成熟”這句話。原因如下:

第一,我們都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一個人的經歷必將影響著自己的行為,特別是童年的經歷,童年正是一個人社會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完成的階段,倘若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比如獎家長動不動就吵架,打架,勢必會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會讓孩子缺少愛,造成孩子的不幸,這也是父母的原因。

第二,虎父無犬子,我們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其實就是父母教育,而父母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聽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22歲的男生不想上學,天天都在家裡打遊戲,就連吃飯也要奶奶喂著吃,這種巨嬰式的生活讓很多網友紛紛評論“真恐怖”,而更多的網友都把問題直接指向了家庭教育的本身,只有家長的溺愛才會造成這樣讓人痛惜的結果,正如有一位網友評論:慣子如殺子。

第三,看到這個問題我更想到了一本書,“無聲告白”,主人公姥姥希望自己的女兒活成她希望的樣子,而主人公媽媽又希望女兒活成自己希望的樣子,最後主人公自殺了,造成這個不幸的根本原因,我認為就是教育,就是父母的原因。

最後我想談下我的整體看法,對於“人,把人生不幸歸於父母的錯,自己不改變,那他還不成熟。”我既認同也反對,一定要辯證的看待。

但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學會感恩,孝順自己的父母!


以上僅此小編個人看法,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探討溝通!


哲理勵志美文


歌手李榮浩的一首歌的歌詞中講到,“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足夠我在這年代奔波,足夠我生活!”這句話讓我受益良多,因為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並不欠我們什麼,他們所給予我們生命的是我們一輩子也償還不完的。

有些時候,自己對父母的一些行為做法不能理解,甚至因為自己父母不能帶給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產生怨念。其實每個人出生之後,在父母的悉心撫養下,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即代表著你是個獨立的有思想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所以,當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時去質疑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做法是否有問題,首先這種做法就很不應該。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有部分虎毒食子的暫且不論,只討論大多數)。

對於自己而言,如果有了自己應有的擔當時,應該也能理解作為父母的苦心,畢竟誰都有上進心,誰都會有給子女後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前程的美好心願,即便結果有時候有些不盡人意,但是他們的努力是不能被否認的,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老有所依,依的是自己的父母,少有所養,養的是自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壓力,自己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試問自己在自己應有擔當的年紀真的會比自己的父母做的更優秀嗎,當所有的重擔放到自己身上時,自己會做成什麼樣呢?父母並不虧欠我們什麼,雖然相較別人的父母,他們所能提供的可能真的不多,可是他們已經把自己能提供的最好的都給了我們,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