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獲批這個“國字號”試驗區,憑的是啥“硬核”實力?

西安獲批這個“國字號”試驗區,憑的是啥“硬核”實力?

3月9日

科技部網站公開發布《科技部關於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明確支持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3月10日

記者就西安獲批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的意義

以及西安人工智能

科研、人才、產業發展的

現狀等問題

採訪了相關部門和人士

承擔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重任

2019年8月,科技部制定併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下文簡稱《工作指引》),旨在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的部署要求,有序開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工作指引》中指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是依託地方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示範、政策試驗和社會實驗,在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方面先行先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區域。試驗區建設以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產學研用結合,集成優勢資源,構建有利於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生態,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創新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樣板,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引領帶動全國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建設目標是到2023年,服務支撐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佈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2019年10月,天津、深圳、杭州、合肥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成為科技部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後,第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2019年11月,浙江德清縣也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3月9日,科學技術部對外公佈,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至此,獲科技部支持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增至11個。

雖然國家已經批准11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但每個試驗區的任務側重點卻有不同。在已經獲批的城市中,天津是“示範帶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杭州是“發揮在引領浙江數字化轉型、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合肥是“發揮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圳是“引領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德清是“發揮對全國縣域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重慶是“發揮人工智能在重慶市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和國家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成都是“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成都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濟南是“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作用”。而西安是“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可以說西安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將有力促進我市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試驗區將按照‘構建創新體系、開展社會實驗、營造產業生態’的總體思路,有效整合各改革領域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加快實現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和支撐作用,加快形成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西安方案。”談到西安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下一步,我市還將出臺支持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系列政策,主要包括構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拓展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社會實驗、做強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產業集聚、營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生態四個方面的內容。

人工智能科研能力位居全國第七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能夠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西安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實力密切相關。“西安作為國家裝備製造業重點佈局點之一,擁有獨特的地理與經濟區位、強大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資源、多家國有大型裝備製造企業。而作為人工智能發展基礎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近年來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市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西安目前有人工智能企業150餘家,產值約120億元,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大數據、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無人機系統產業等環節。在集成電路方面,三星、應用材料、美光、中興、華為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入駐西安,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材料等全產業鏈,帶動奇芯光電、欣創電子、新金花科技等一大批本土企業快速成長。在大數據方面,湧現出了易點天下、西安美林數據、西部資信、西鹹大數據公司等一批大數據企業。在機器人方面,擁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牛人機器人等超過60家機器人及關聯企業,產業規模超過10億元。在無人機方面,湧現出以愛生科技、中天引控、億航智能無人機等為龍頭的多家無人機研製生產企業,西鹹新區、高新區、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四個開發區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據賽迪顧問《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白皮書》(2018)顯示,西安市人工智能科研能力位居全國第七,說明我市有著強勁的人工智能基礎支撐實力。事實上,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基本覆蓋了智能信息領域、智能控制技術領域和智能系統工程領域,產生了一批國內領先的科研成果,西安市現擁有人工智能相關國家級研發平臺11個、省部級平臺36個,在機器學習、圖形識別、無人系統、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26個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科研成果,形成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領先,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有所長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方向。

而且,西安科教資源優勢明顯,在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和技術實力全國領先。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西安市人才投入量逾萬,位列第二梯隊,全國人工智能人才投入前20的高級院校中,西安佔據了2所。西安擁有眾多涉及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如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等。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一級學科專業中,西安市擁有全國排名前10的高校,集聚了9位院士、23位長江學者,每年培養相關專業研究生5200餘名、本科生9500餘名,西安已成為全國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點高校,在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領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位列全國第一。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在人工智能科研領域,人才實力上西安在全國優勢明顯,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也不遜風騷。阿里、京東、360、科大訊飛、比亞迪、海航、吉利、華為等行業巨頭已在西安建廠落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齊聚西安的態勢顯現:阿里巴巴從人工智能+醫療、旅遊、物流、政務等各領域合作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京東實現“無人機、車、終端”無縫銜接,全球首個無人智慧配送站在西安啟用;科大訊飛探索人工智能領域“政產學研”合作新機制,促進西安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構建。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相關產業總產值約100億元(人民幣),擁有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20餘戶,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集成電路設計收入超過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4.75%,位居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無人機企業60多家,從業人員超6000人。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在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分佈上,集成電路產業、大數據產業、機器人產業、無人系統產業、智能汽車製造產業等發展形勢喜人。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其中,集成電路產業方面,目前,西安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設備-材料-設計-製造-封測”的完整產業鏈,涵蓋了物聯網、通信、微處理器、信息家電、電源管理、半導體照明、消費電子、設備製造、器件研發等多個領域。三星、應用材料、美光、中興、華為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入駐,有效帶動了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西安集成電路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累計300多種,擁有10多家集成電路研究機構及高校,與集成電路相關的科研、教學與設計的技術人員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集成電路代表性產品有:華芯的存儲器、西電捷通的 WAPI IP 核、深亞的 SDH 芯片、英洛華的 LED 驅動芯片、龍騰微電子的 32 位嵌入式 CPU、理工晶科的 8/12 寸硅芯爐、能訊基於氮化鎵的開關功率晶體管元器件、炬光的大功率激光器等,充分體現了西安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巨大潛力和科技研發與創新優勢。目前,以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為核心、硅材料與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為支撐、半導體照明與衛星導航應用產業集群為補充的新興半導體產業正在形成,並已成為西安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

大數據產業方面,西安市發展大數據產業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數據資源豐富、企業聚集加速、基礎人才充裕。西安市先後獲批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創新型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及國家級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區、國家首個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基地。除傳統電信運營商和金融行業外,湧現出了西安美林數據、西部資信、西鹹大數據公司、雲基華海等一批大數據企業,初步形成了高新區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創新與服務示範園區、國際港務區“一帶一路”物流信息基地、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基地等核心園區,為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機器人產業方面,西安擁有全國領先的科技資源、雄厚的裝備和電子工業基礎,本地應用市場廣闊,具備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深入推廣機器人應用的良好條件。西安市在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基礎良好,已擁有近60家機器人關聯企業,產業規模近1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預計到2020年,西安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直追100億元,具有近10家機器人研發製造和系統集成服務骨幹企業。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理工大、省高研院等單位分別設立了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機構。區域佈局不斷優化,形成了以高新區、經開區、航天基地等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的產業發展格局。航天16所“賽能”品牌的工業機器人榮獲西安市名牌產品稱號,微電機研究所微特電機技術參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疆無人機創新中心和全球技術支持中心落戶高新區,一批機器人龍頭企業加快形成。陝汽、比亞迪、法士特、西電、標縫等大型企業紛紛開展工業機器人應用,取得良好成效。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無人系統產業方面,西安擁有豐富的航通技術資源,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國內大型飛機生產基地,具有產學研一體包括驗證試飛的完整產業鏈條和配套體系。西安市依託航空航天領域雄厚的科研實力、人才隊伍等優勢,湧現出以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為龍頭的多家無人機研製生產企業,主要分佈在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和高新區三個園區,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京東全球物流總部、京東無人機系統產業中心和京東雲運營中心落戶西安。未來,京東集團將與西安航天基地展開深入合作,在智慧供應鏈領域進行全方位、系統性佈局,聯合構建京東集團全球物流總部、全域無人系統產業總部、京東雲陝西大數據運營總部和融合智慧物流平臺、飛行運管平臺、大數據運營三大平臺。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智能汽車製造產業方面,西安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探索中,明確提出舉全市之力扶持西安經開區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西安擁有本土汽車製造企業如陝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中車集團西安驪山汽車製造廠、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德仕汽車部件有限責任公司等在國內市場上均處於發展前列,形成涵蓋整車製造、專用車、零部件等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汽車全產業鏈條。目前在推動智能輔助駕駛、複雜環境感知、車載智能設備等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方面逐步發力,重點在突破智能駕駛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構建自主無人系統共性核心技術支撐平臺,正在逐步培育完善的智能汽車產品市場。

西安获批这个“国字号”试验区,凭的是啥“硬核”实力?

審核:波瀾不驚

今年西安計劃開通3條地鐵!

西安“一碼通”再次升級!

為“天使”護航 為生命保駕

西安公交女司機趙麗娜:站好最後一班崗

何時開學?教育部正式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