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肖戰粉絲

肖戰粉絲:支持網絡實名制!有誰願意頂著自己名字、身份證ID上網

原創 兒童心理大講堂 2020-03-10 16:44:42

有時候會覺得這個世界異常魔幻,比如一些人建議18歲便可結婚,但另一邊這些人卻在嚴厲打擊學生早戀;一些人呼籲希望國家能支持同性戀合法,但另一邊這些人卻又見不得耽美小說的存在;一些人希望國內文章能大膽說真話,但另一邊這些人卻又極其擅長使用舉報鍵。

前一篇我寫了一篇關於肖戰事件的文章,目的是引發大家對“極端”事件的看法。然而這篇文章下面除了許多五毛錢照片之外,呼聲最多的便是:支持網絡實名制。(這次如果還要發五毛錢的話,建議活用讚賞鍵

前不久國家已經出臺相關網絡政策了,明確指出網絡人肉行為違法。同時不管是哪一個社交平臺,用戶註冊都是需要手機號的,而目前我們的手機號則都是實名認證,可以說除了賬戶名上沒有頂著個人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目前的社交平臺幾乎已經是實名制的了。

而這樣的目的是在於避免出現大型造謠事件或是危害國家公信力等。

但很顯然,肖戰粉絲們渴望的網絡實名制並不在此,而是要讓每個人頂著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ID在網絡說話。事實上,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再談肖戰粉絲

人類的喜怒厭惡能力都是相似的,排除異己的能力也是相似的。我們可以試圖想象一個場景,當你在語文課上偷偷摸摸的看漫畫時,你的同桌突然舉手帶著一股正義凜然,除惡懲惡的姿勢向老師舉發了你,你會有什麼感受?確實老師規定了上課不能看漫畫,確實這個舉報的同學在程序上也是正義的,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在私下裡一定會被全班同學認為不好相處。

為什麼會如此?這就是我反覆所提及的必要的惡,也即人性。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丁點錯不犯,也不可能高尚一輩子,就像是國家全力掃黃,但任然有人會在私下裡偷偷存幾部三級電影,你頂多說他猥瑣和噁心。成年人的世界,都不是非黑即白,學生時代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守規矩,但是社會看的是怎樣合理的不守規矩。

因此如果有人說同人創作應該消失,被舉報下架是合理的,我會認為這僅僅只是程序正確。

就像似那個在課堂上公然舉報的同學一樣,做的對嗎?按規則程序來說他的確對,但是也確實招人煩。

我想再討論討論網絡暴力的問題,什麼樣才叫做“網暴”?一群人不買某明星代言的產品就是網暴?還是有部分人不喜歡某偶像就叫做網暴?

攻擊是人類的本能,因而人類社會盡管發展到今也已算是足夠文明瞭,然而髒話卻一直未曾消失過。為什麼人憤怒時總是喜歡問候對方他媽?為什麼一個人學歷再高,和人起衝突時也會不自主的冒出幾句祖安話?

你見過一個人表達他的不滿,表達他的憤怒時是說:“我不喜歡你,你快走開”嗎?很明顯,髒話才能承擔起一個人極端的憤怒情緒,一個“爬”字的力量遠比“你快走開”所承載的感情色彩更重。因而初看美劇的人,學的最快最好的通常都是“shit”“fuck”等詞。

髒話我們要不要教給孩子?任何一個人在他情緒穩定時問他關於髒話的態度,很多人都會認為它是負性的,它是不文明的,它甚至是掉價的,就是該被禁止。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帶著“惡”的東西卻一直存活的尚好。如果脫離網絡,僅談現實生活,那麼也不可能出臺法律政策要求人不能說一句髒話,儘管有些人罵的真的很難聽,難以入耳,你也只能說這種人很沒有分寸,口無遮攔,你也只能從道德層面對他進行譴責。

同樣,放到網絡層面上,如果認為說髒話等於網暴,表達不喜歡是網暴,因而需要政策干預,這樣的後果其實就是“政治正確”的全面滲透。

沒幾天前,許多人翻出楊冪早年與馮紹峰的微博互動,以及其他明星早年的微博,感慨當年的明星們可都真敢開玩笑啊,放到今天指不定就是一場集體聲討。對比今天的明星,微博內容是真寡淡了許多,這意味著明星們的真實主體在現今的網絡社會宣告著全面消失,除了宣發廣告,多說一句話都可能被炮轟。

再談肖戰粉絲

可想而知當我們所有人在網上頂著自己的真實名字和身份證ID時,網絡所帶來的自由感還剩多少?這樣的網絡,是不是隻能容下讚美的聲音,而絲毫出現不得一丁點的反對聲呢?如同我們所有人都只能誇一個人,但不能罵一個人,都只能表達喜歡,但不能表達不喜歡,否則這些罵聲,這些不喜歡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就會變成所謂的網暴,變成了“政治不正確”。

“政治正確”下沉到社會底層的國家也不是沒有,在《外國人永居條例》消息發佈之後,網上有一大堆人稱黑人為“尼哥”,然而在法國卻是人人忌諱的,因為政治不正確。而政治正確的叫法在法國應該是“XX地方的郊區青年”。

記得當年微信APP上線後不久,許多人苦於不知道對方到底看沒看過自己消息而希望微信官方開發可見“已讀”的功能。而當年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針對此呼聲是這麼回應的,他說:“我們要給別人一個撒謊的機會。”足以可見張小龍對人性的洞察。

擁有惡,不代表被惡所擁有,給惡留一條通路,就是給人性留一條通路,其實也就是給自己留一條活路。

人對於自己看不慣的東西本能的會產生消除異己的想法,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宗教衝突都是來源於此,但結果往往總是兩敗俱傷,連病毒都知道如果自己毒性太過強烈,殺死了所有的宿主,那麼他自己最終也只能死去,高傳播低毒性,互相制衡,雙方才都有喘氣的空間。

李文亮醫生去世前曾留了一句發人深思的話,至今這句話都還在朋友圈傳播,他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在當下飯圈這種同黨伐異,試圖全力剷除異己的行為之中,再次誦讀這句話時會不會覺得可嘆可悲呢?

再談肖戰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