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深圳古村落,深圳竟还有这种围楼屋,仿佛穿越到了乾隆年间


首先从深圳北坐高铁到深圳坪山站,坪山站外面广场还是挺大的。

抵达坪山大万世居村口,门口牌坊看起来有点历史了,挺气派的。

进村右边就能看到大万世居古村落围楼屋了,建筑前有禾坪和月池,后有沙墩陂,蓄水、灌溉、防洪三位一体。

远看围楼屋

快到门口了,大万世居仅有正门楼三个门可以出入。正门楼为二层建筑,白天有人站岗放哨,夜间三个门全部关闭,有人在阁楼值班。整座建筑的四角都有高达十余米的碉楼,昼夜有人暸望。院内中楼二边也有碉楼以防不测。

门口特别高的围墙。围墙六米多高,四边合围,周长约500米,由三合土夯成,墙顶设走马廊,号称“十阁走马廊”。又有三层高碉楼分布四周,且枪眼广布。

门口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立牌。

门口两边的炮楼。

正门口,正墙有三门,中门为牌楼,牌楼上装饰飞檐及灰塑,木构件雕刻精美,左右又有两侧门,有中门经过门楼进入庭院,正中为祠堂。

进去之后的大天井,两边有圣贤铜像。

大万世居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

大万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客家人的流连变迁,极具历史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和体验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筑艺术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徙史有重大价值。

内景

内景2

大万世居介绍

每年初一早上,全村男女老少挑着三牲及香烛鞭炮,由麒麟锣鼓作前导,去拜祭先祖。

大万世居是深圳地区较具规模保存完整的客家围楼之一,保留了客家人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体现了中原传统的封建礼制和汉晋庄园式坞堡的基本格式,反映了 大万世居的历史渊源。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客家人的流连变迁,极具历史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和体验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筑艺术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徙史有重大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