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蘭亭序》是書法的無冕之王,臨摹要求很高,既是初學的範本,也是研究書法秘訣的經典。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如果不讀《蘭亭序》則不知文脈為何意。如果不寫《蘭亭序》則不知筆韻為何物。如果想得其精髓,那還需遵循書法的基本規律。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想要達到《蘭亭序》的原味狀態很難,但書臨百遍,其意自現,通常大量的臨寫練習,入門還是可以的。如何讓臨摹事半功倍,達到高仿的狀態呢?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3點。

第一、橫劃直切入紙,用筆多露鋒,不要回筆逆藏

用筆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東漢蔡邕《九勢》雲:“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其實,用筆的藏露是相互轉換,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筆鋒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節奏轉換的過程。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回筆藏逆這種筆法,通常是對楷書而言的。露鋒取勢,點畫多生動而見性;藏鋒蓄勢,點畫多含蓄而生情。用鋒的藏露轉換在《蘭亭序》中得到了充分運用,王羲之自己也說:“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尖露指明瞭其運筆取勢的方向與節奏,這有時是需要刻意追求的。尖筆落鋒混成需要極強的筆力與自信,這是晉人行草筆法的精髓!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王羲之筆力強勁,點畫的圓勁通過筆鋒在行進過程中轉換體現,入鋒使轉無所顧忌,順逆藏露已無須過分修飾而純任自然,這就是張懷瓘所說的直筆。如果寫王羲之的行書採用藏鋒的筆法,那草書神逸飄動的感覺一點兒也寫不行。因此你看《蘭亭序》時,會感覺到王羲之下橫劃筆,一般不回筆藏逆,道理是懂的,但行動起來,難免受楷書積習的影響,總是不經意地起筆就來個回逆,結果把草書的靈氣一下給弄沒了。通過實臨,書友們的共同感受是王羲之此帖用筆已達腕力使轉的極致,不強調尖鋒即無法達到他要體現的筆勢力度。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所以建立初習者在臨《蘭亭序》時,先拿筆在空白紙上“輕戳一氣”通過輕戳的動作,把楷書橫劃回逆的習慣給壓制一下,感覺壓制到位了,手腕不再受回逆習慣的控制了,再去臨《蘭亭序》起筆就能得飄逸。

第二、注意結體的“歪斜”氣

“歪斜”氣這強調的實際上是要注意結體的變化,而不是讓臨帖者非要把字寫得東倒西歪。王羲之寫《蘭亭序》為什麼總是生龍活虎,具有靈動的感覺呢?除了筆法飄逸的功法,還得益於結體的變化多端。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蘭亭序》基本上沒有一字是自上而下端正結體的,總有突、縮、出、收的現象發生,每一個字的重心,都不在同一條縱線上,上傾下出,左擺右搖,通過字體重心的多姿變化,收穫書跡的靈活多動。所以初臨《蘭亭序》一定要看透這個秘密,不要把每個字都寫端正,太端正就把行氣寫死了。

第三、把握重點,叉筆、錯筆、誤筆不要臨

《蘭亭序》是急就成章,其中難免有錯筆、誤筆,甚至有塗改現象,但後人把《蘭亭序》給神化了,不能正視《蘭亭序》筆法字跡的錯誤,甚至把錯誤也弄成了神蹟。“酒後”書法,向來是醜筆不缺的。比如“”觀宇宙之大“”這一列,和下面一列的字是差強人意的。可能是王羲之當時酒勁上頭,眼力和筆力皆不守心,導致“力不濟,筆無軌”。最終導致這兩列排布不整齊,你擁我擠,顯得擁簇。錯誤就是錯誤,敗筆就是敗筆,後人臨寫最好實事求是,避免臨他的錯誤。當然,筆畫中的散鋒也叉筆,都是偶然而生的東西,不要在這些偶然事件上下功夫,免得費時間,耗光陰。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學習書法,取法高古這是沒有錯的,對於古帖我們也要取其精華,在實際的選擇過程中,還要考慮合適不合適自己的問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臨習《蘭亭序》如何事半功倍,你掌握這3個要點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