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古鎮的特色

震澤古鎮的特色

古鎮路上熙熙攘攘人流不斷,我們拐進路邊小巷子。不遠處有個牌子寫著師儉堂幾個字,標註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巷子裡看不到幾個遊人,顯得有些冷清。

震澤古鎮的特色

震澤古鎮是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江南名鎮,也是中國著名的蠶絲之鄉,為國家AAAA級景區,2001年已列入國家級省重點保護古蹟。

震澤古鎮的特色

師儉堂

師儉堂坐北朝南,三面臨水。南瀕荻塘市河,西傍斜橋河,北枕藕河。可前門上橋,後門下橋,水陸稱便,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大宅門。

震澤古鎮的特色

師儉堂佔地2500餘平方米,面闊五間,六進穿堂式高牆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間,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於一體。

震澤古鎮的特色

師儉堂主人臥房

震澤古鎮的特色

師儉堂少主人結婚新房

震澤古鎮的特色

院中有一個佔地僅240平方米的鋤經園,是我國最小的園林,設計巧妙,園內建有亭臺樓閣,遊廊假山,假山下有山洞,上有半亭,高低錯落有致,是設計最精巧的江南園林。充分利用有限空間,建起的江南第一袖珍花園。

震澤古鎮的特色

慈雲禪寺創建於宋鹹淳年間。明正統中重建,舊名廣濟寺。明順年間賜今額。中有浮屠五級,相傳三國赤烏13年初建,明萬曆五年寺與塔均重建。

震澤古鎮的特色

歷朝歷代,有無數詩人讚美、吟詠過這座古寺,只要是遊歷過古寺的人,無不被它的優雅和古樸所傾倒,至今,慈雲禪寺仍然是震澤的一座標誌性的建築。

震澤古鎮的特色

自明萬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歷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軒,成為吳江區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歷代高僧輩出,明有道澤、慈林,清有淨眼、超偉法師及斷手誓修天王殿的化主天衣僧。古剎名寺歷來文人遊蹤不絕,留下詩篇甚多。

震澤古鎮的特色

慈雲塔歷史追溯久遠:赤烏三年。該塔為六面五級,磚木結構,高 38.44米 ,由塔壁、迴廊、塔心組成。

震澤古鎮的特色

河水倒影下的慈雲禪寺,微波起伏在湖面上,霧濛濛的天空讓這裡多了幾分神秘。

震澤古鎮的特色

文昌閣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道光二十年裡徐學健等人重修,成為震澤新景。文昌閣兩進,前為山門,寬三楹。後為閣,高三層,單簷歇山頂,四周皆窗,瓊閣連通。文昌帝君神像供奉於閣上。

震澤古鎮的特色

震澤古鎮的特色

禹跡橋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當地人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乾隆四十年修,乾隆四十四年重建。南北走向,單孔石拱結構,拱券以縱聯分節並列法砌築。橋面寬4.30米,橋全長43.50米,南堍寬6.20米,北堍分設東西兩向石級踏跺。跨徑10.45米,高5.56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