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漢語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那麼,還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難道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漢字的注音方法由來已久,而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完善。

古漢字的注音方法


漢魏以前,採用的是“譬況法”,這種方法就是直接用描述性的語言說出字音特徵

例如:“”——讀綢繆之繆,急氣言乃得之;

還有一種“讀若法”,在《說文解字》中,這種方法很常見,就是列舉出一個讀音近似的字

例如:“”——讀若宣;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譬況法”和“讀若法”給字注音不夠準確,不夠科學。

漢代產生了“直音法”,就是採用同音字來給字注音,可以看成是“讀若法”的進階版。

例如:“”——音古;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有些字的同音字反而更加生僻。於是,一種新的注音方法產生了。

東漢初,佛教傳入,梵文的佛經需要翻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發生碰撞,“反切法”應運而生。

“反切法”採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例如“”——古送切;取“古”的聲母“g”,取“送”的韻母和聲調“òng”,然後得到“貢”的讀音“gòng”。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反切法經過不斷地補充完善,也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一種注音方法。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廣州市匯泉翻譯服務有限公司(文末附聯繫方式)




現代漢語拼音的形成


明清時期,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拉丁化拼音字母開始在中國出現。

一些西方的傳教士因為傳教的需要,他們在學習漢字時,首先系統化的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他的《西字奇蹟》: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近代後,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加入漢字注音行列的還有各國外交使節群體,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韋德創立了“韋氏拼音”。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如今,在“Peking(北京)kongfu(功夫)、toufu(豆腐)……”這些英文單詞中仍能找到韋氏拼音的影子。

清末,西方列強入侵。當時的文化界高呼:“今日欲救中國,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識之字不可;欲為易識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

。”

1913年,在讀音統一會中,確定了三十八個字母,二十個聲母,十四個韻母,用於審定國音。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發佈“注音字母”。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1930年,又改“注音字母”為“注音符號”,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

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方案的最終成果就是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195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此方案;1982年,該方案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幾十年來,漢語拼音成為了人們最熟悉的語言工具,也成為了漢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編寫了《漢語拼音詞彙》的拼音之父周有光所言:“漢語拼音是一座現代的文化橋樑,它帶中國人走向世界,也方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如欲諮詢翻譯服務、譯員合作等內容,請致電或於後臺私信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