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議事廳|堅持產城融合 推動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嵊州市將堅持城市創建與功能轉型相結合,城市文化與產業發展相融合,不斷增強城市“軟實力”,彰顯城市新魅力。同時,將繼續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

如何堅持產城融合,推動鄉村振興?參加這次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聚焦這一問題,根據工作內容和所思所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嵊州市人大代表鄭永全:多措並舉強化生態環境治理

两会议事厅|坚持产城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鄭永全(嵊州市人大代表、靜脈產業園指揮部副指揮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而我們的靜脈產業園,特別是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對嵊州市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有著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嵊州市的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沒有對垃圾進行減量化處理,佔用了大量土地。而靜脈產業園建成後,嵊州市的垃圾處理將迎來歷史性變革,儘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但在靜脈產業園建成之前,我們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工作。首先是要抓源頭,建議在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大力推行綠色消費的理念,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系統建設,做到可用的再利用,不可用的實現無害化處置;第二要抓監管,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汙染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的監管力度,對於汙染明顯、群眾反映強烈、環保措施不達標的企業予以處罰、整改和取締,對於違規排放的企業要依法給予處罰,並對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形成強大震懾;第三要創新宣傳方式,深入宣傳引導,把政府引導變為群眾積極參與的自覺行動,形成生態環境治理“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

嵊州市人大代表樓美芳:優化完善農業經濟開發區發展空間 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两会议事厅|坚持产城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嵊州市人大代表、崇仁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現代農業“1150”工程,其中又特別提到了要加快建設嵊州(崇仁)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內容,這對我們崇仁鎮接下來的工作來說,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

崇仁鎮作為中部現代農業綜合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糧油、蠶桑、竹筍、茶葉、蔬菜五大傳統產業基礎雄厚,農業產業發展已成規模,農業經濟開發區也由此應運而生。建成後的農業經濟開發區,將是一個集可跟蹤追溯的綠色農業生產體系+統籌生產、加工、研發、示範、服務等多功能的新型科技+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快速物流的農產品產業園。

但該開發區建設項目要加快推進,我認為僅依靠屬地鄉鎮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從市級層面完善領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獨立運轉、封閉運作,負責農業開發區建設具體日常工作。同時,要抓好規劃編制工作,與市級各個專項規劃如鄉村振興、旅遊產業、交通、電力電信、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分等專項規劃編制同拍,與集鎮總規、村莊規劃編制同步。其次,要強化要素保障,除了要保證土地指標,還應保證包括水、電、路、網絡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第三,農業項目投資大經濟回報小,但帶來的社會效應較大,我們應該出臺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保證該開發區的活力,以此來帶動更多百姓致富。我認為,只有積極優化完善發展空間,才能將農業經濟開發區真正打造成崇仁鎮乃至我市鄉村振興的新高地。

嵊州市政協委員王科英:建立美麗農村公路長效管養機制

两会议事厅|坚持产城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王科英(嵊州市政協委員、鹿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2020年嵊州市規劃提升改造農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農村道路三年提升計劃。但我認為農村道路在完成提升改造的基礎上,應建立一個長效管養保障機制,確保我市美麗農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8年,嵊州市啟動農村道路提升改造三年計劃,規劃到2020年完成農村道路提升改造750公里以上,目前,嵊州市農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大半,但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卻遠遠跟不上建設改造的步伐,出現了養護資金缺乏保障、農村道路路政管理有待提高以及鄉道、村道公路養護技術不專業等問題。

而要解決以上問題,我認為只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將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首先應採用多元化籌資的形式,來形成資金保障機制,確保農路養護資金能及時到位;其次,要完善農村公路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各級公路養護的管理主體,並建立公路養護和管理考核機制,有效提升公路規範化養護、制度化管理;同時,可以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積極探索鄉道村道公路的專業化養護工作,逐步實現農村公路專業化、市場化養護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市的美麗農村公路才能讓村民有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充實的精神文化生活,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嵊州市政協委員劉永江:經濟文化兩手抓 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

两会议事厅|坚持产城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劉永江(嵊州市政協委員、下王鎮上店村村務領導小組副組長)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嵊州市將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20個,這對我們鄉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不僅僅是要衛生淨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當地文化資源,結合自然資源,發展美麗經濟。

日前,十八都江(下王段)被評為2019年浙江省“美麗河湖”,我們上店村作為十八都江上游的美麗鄉村,要積極利用好這一資源,挖掘相關的旅遊資源來吸引更多人。讓村民們把家門口豐富的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上店村自然風光清新秀麗,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吸引著不少人來觀光旅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部分人能“留下來”。我認為必須進一步結合村裡的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動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展示文化內涵與魅力,實現文化旅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

下王鎮有較為豐富的“紅色文化”,我們要積極利用好這一資源,挖掘更多的“紅色”故事,把一個個景點穿點成線,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臺、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同時,要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使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能有機結合,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把文旅融合產業培育成村民增收的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