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隋文帝楊堅?

古梁鏞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們聊,聊到了隋朝,李世民就問大臣們說,你們覺得隋文帝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

有的大臣說:隋文帝這人,拼得很。他每天處理政事,都處理得很晚,和大臣們開會探討事情,也往往不知道疲倦。有的時候,大家開會開得太晚了,隋文帝就叫人把飯菜都端上來,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繼續探討。

所以,像隋文帝這樣的人,即使不能算是仁厚的領導,也算是勵精圖治的君王吧。

唐太宗李世民就說:那是因為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像隋文帝之所以這麼拼命,就是因為他這個人,太不相信人了,不相信人,所以就覺得大家做什麼事情都會辜負他,所以便事事不放心,什麼都要親力親為。可是人是肉長的,不是鐵打的,什麼事情都管,就容易形神匹配,精力不濟,精力不濟,就容易出差錯,出亂子;可是他又不信任大臣們,於是大家就只好唯唯諾諾,說“領導您決定的,都是對的;皇上你做的事情,都是英名的”;這樣,他自然就聽不到反面的聲音;聽不到方面的聲音,就容易越發覺得自己英名,這樣子就更喜歡什麼事情都由自己來做決定,而不是徵求大臣們的意見。

大家都覺得隋朝滅亡,是因為隋煬帝的過錯,其實隋朝二世而亡,隋文帝也是要擔負責任的。

如果從這點來說,隋文帝這人,就不能夠算得上英名的君主了。


文士野


🌹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歷史沒有忘記!

📒楊堅:北周外戚,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帝號“文帝”,年號“開皇”。史稱“隋文帝”。在位23年(581—604年)。

📔隋文帝於589年大舉南下,滅掉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統一中國,是隋文帝的主要功績。從220年的三國鼎立以來,又出現了兩晉,接著是“南北朝”,長達369年,這漫長的歷史歲月,實質是中國的分裂時期,內戰時期,不利於歷史的發展, 影響中華民族的進程。國家統一,是人民的願望,是歷史的進步。

📔隋文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口增加。史稱他的統治時期為“開皇之治”。

📒開皇年間,在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許多大型倉庫,儲備的糧食、布疋等物資,據史書記載,可以供應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隋文帝是位十分節儉的皇帝,提倡節儉,平時衣食簡樸。后妃也不許穿華麗衣服

📒隋文帝批評太子說:“自古以來的帝王,從沒見過奢侈華貴而能長治久安的。”從此,崇尚節儉成為隋朝社會的風氣。

📔隋文帝時期,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開設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一直被後世沿用和完善。

📒正是隋文帝打下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實力,為605年開鑿“大運河”奠定了基礎。

🎍隋文帝:勵精圖治,統一了中國,推動了歷史,是歷史上有作為、有貢獻的“名君皇帝”!


笑看東籬


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以常人論,楊堅不能算是個好人,有些事做得太過狠毒無情,哪怕是對待自己的親人!但另外一面,作為皇帝楊堅又是合格的,因為帝王有帝王的標準,既不能以其長處掩蓋帝王的過失,也不能以其短處而抹去帝王之功!下面簡單以史實論楊堅之功過。

楊堅,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華陰),公元541年7月21日生,此時正是北魏一分為二,成東魏西魏的時候,東魏就是後來的北齊,西魏就是後來的北周。而楊堅的父親楊忠正在西魏宇文泰帳下聽命。楊忠是東漢名臣太尉楊震的十三世孫,弘農楊氏也是名門世家,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更是名傳千古。說的是楊震任東萊太守時,他的學生王昌邑令王密,深夜帶著十錠黃金送禮賄賂楊震,楊震不收,王密以無人知曉請楊震收下黃金,楊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去。故此史稱楊震為四知太尉。雖然是名門世家,但是但了楊忠這一代,卻沒有享受到任何好處。史載楊忠出生於北魏貧寒之家,那個時候北魏政局不穩,常有戰事發生,作為平民只能到處逃亂,後來楊忠加入北魏軍隊成為一名小兵。此後楊忠在北魏動盪的時局裡,先後跟隨爾朱榮高歡軍隊,還曾經隨北魏王嗣逃到南梁生活過三年,直到西魏宇文泰掌穩局勢後,才把楊忠獨孤信等人從南梁贖回西魏,楊忠就此直接聽命於宇文泰。之後楊忠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柱國隋國公。楊忠歷經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四朝,於公元568.年病逝,楊堅繼承了父親楊忠的爵位。正是楊忠的奮鬥成果,給楊堅奠定了很高的政治基礎,楊忠曾被賜姓普六茹,所以楊堅也叫普六茹堅。楊堅14歲時就步入西魏政壇,15歲時因為父親功勞而被授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的高官。16歲再次升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宇文邕繼位後,19歲的楊堅做了隨州刺史的實職,而且楊堅忠的好友獨孤信,還把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獨孤信也是柱國大將軍,在西魏朝堂有很廣的人脈,這也為楊堅後來取得政權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雖然楊堅靠父親的功勞,成功在西魏朝堂站穩了腳跟並步步高昇,但是也數次差點死於西魏皇帝的刀下。《隋書》載楊堅: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雙上顴骨,彎回抱月,聲若釧鼓,顧盼閒雅,威範可敬……可能楊堅確實長相威武身材高大,異於常人。一代梟雄宇文泰初見楊堅時,就說過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可能楊堅的確和身邊的人長相不同,但了宇文毓繼位後,特意派善於相面的大臣趙昭,去看看楊堅究竟是怎樣的人。趙昭相看之後回覆宇文毓:彼不過柱國耳!只不過是個做將軍的料!宇文毓這才放下心來。但是趙昭卻又私下對楊堅說: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後而可定!這句話被記載在《隋書》裡,我認為這是楊堅,為自己日後無情的殺戮而故意虛構的。雖然周明帝宇文毓不再懷疑楊堅了,但是主政大臣宇文護卻數次想殺楊堅,多虧父親和岳父獨孤信的人脈維護,楊堅才屢屢化險為夷。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後,因為宇文護和宇文邕不和,宇文邕又讓兒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太子妃,楊堅才暫時安全下來。皇室齊王宇文憲也上書宇文邕:普六茹堅相貌非常,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楊堅聽說後非常害怕,採取韜光養晦以護身,再加上良好的人脈關係,楊堅才渡過了危險。到了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女兒成為皇后,楊堅也再次高升為上柱國大司馬,參與處理朝政。按常理說這以後該安全了才對,然而楊堅看女婿周宣帝宇文贇昏庸荒淫,就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於是更廣結朝臣以圖天時。這讓宇文贇起了疑心,在一次召見楊堅前,對衛士下令:等會楊堅來見,如果神色有異,即殺之!可見生死不過一念之間,幸好楊堅神色自若才躲過一劫。之後楊堅為明哲保身再次要求外放為官,公元580年宣帝宇文贇病死,楊堅在內史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的推動下主持了朝政,公元580年九月,9歲的周靜帝宇文闡下詔賜外祖父楊堅:假黃鉞,使持節,左大丞相,督內外軍國事,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十二月再次賜楊堅可以劍履上殿,入朝不拜,加九錫等。公元581年二月,周靜帝下詔承認周德將盡,願禪位於隋國公楊堅,楊堅在假意推辭三次之後接受了禪讓,登基做了皇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在同年的五月,已經禪位給外祖父的宇文闡神秘地死於家中!可以從史書推知,是楊堅殘忍的殺死了自己年僅9歲的外孫!關於宇文闡的死,《隋書》只有廖廖兩句:辛丑,陳散騎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磋來騁於周,至而上已受禪,致之介國,辛未,介國公薨。介國公是宇文闡禪位之後的封號,由史書推知,當時南朝陳派使者韋鼎,王昉來周出使,到了之後發現皇帝換人是楊堅了,於是這兩個人見過楊堅後,又去拜見了宇文闡,正是這個行為惹怒了楊堅,於是十二天後,宇文闡神秘地死於家中!楊堅可以用《隋書》糊弄後人,但是北周的史料《周書》也有記載:宇文闡禪位後,楊堅給予其介國公封號,食邑一萬戶。而《周書》記載:有其文,事竟不行!就是說楊堅只是說說,根本就沒有實行,對於宇文闡之死《周書》載:隋開皇元年五月壬申,帝崩,時年九歲,隋志也!據此可以肯定是楊堅殺死了已經禪位的外孫!所以我說,作為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並施行仁政,開科取士休養生息等,對天下蒼生平民百姓是有益的。但是作為常人,對一個已經無權無勢,沒有一點威脅的9歲孩子下殺手,是不是太過狠毒了?相比之後的趙匡胤,楊堅差得太遠了!






JSDD


雄材大略的皇帝

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大分裂,連年亂戰民不聊生,隋文帝楊堅一出場就給終結了,再次統一了中國。建立隋朝後勵精圖治,一上來就減稅輕刑,制度改革,攻滅陳國,發展文化經濟,開創了開皇盛世的巔峰,外號:楊巔峰。

開皇盛世的巔峰程度有多高,據說被兒子楊廣給敗光後,到了唐明皇才重新追回來,也就是說武則天和他的兩個老公輪流幹,差點沒追上楊堅。

愛妻皇帝

楊堅是一個深愛妻子的男人。他和獨孤皇后四十餘年同甘共苦、真摯熱烈的愛情,歷經千年沉澱,至今聽來依然柔情動人。

而且獨孤皇后在楊堅執政期間,同樣給於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和良好持續的影響,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無二的。

生了個好兒子

楊廣的一生很有爭議,但他的功績絕對大過錯誤。

楊廣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

功不可沒,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

毛澤東閱讀魏徵著《隋書》卷二《高祖本紀》後,寫下了:“蘊藏大亂”。


首創新視界


我記得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中傻到被女人騙的楊堅,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物?》

人是有兩面的,所以楊堅從正面看完全值得一個“文”的諡號,但是看題主的解釋似乎有說楊堅挽救漢族滅族的功績,這一點不認同。從負面看,楊堅也有其為了權利狠辣的一面。

楊堅制止了北周時期的部分領域的鮮卑化反彈,但是高度到不了漢族被滅族,楊堅力挽狂瀾的程度。要說胡化,北齊比北周厲害多了。

不知道題主說的

他在漢族面臨滅族的最危險時刻成功取得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強大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

這個觀點是從何而來。

宇文泰執政後的確在一些領域出現了鮮卑化的反彈,比如對一些大將賜鮮卑姓,楊堅父親楊忠就被魏恭帝賜普六茹姓。軍制上府兵鮮卑化。

但是宇文泰本人就是漢化的鮮卑族,其推行許多鮮卑化政策,但是也未完全放棄漢化。

宇文泰推行的關中本位主義,利用的就是關隴地區的豪族,比如韋孝寬的京兆韋氏、崔氏等,蘇氏等這些都是漢族。

仿《周禮》設置六官,推行均田制等,都是漢化的行為。

實際上從宇文泰的行為看,其更像是尋找將鮮卑與漢族能夠完美融合,取得中原王朝正統的行為。

漢族最危險的時期是五胡亂華,但是漢族自己救了自己

五胡亂華時,北方漢族死傷無數,除了部分根深蒂固的士族,大部分士族都南遷。建立東晉,此後東晉與北方對立,並且數次北伐。祖狄、桓溫、劉裕等。

楊堅殘暴的一面

楊堅正面的一面不用多說,歷史書上已經寫得很清楚,這裡挖掘一下楊堅殘暴的一面。

楊堅篡位將北周皇室成員殺戮一空,男子幾乎殺光。

1、用陰謀手段誅殺宇文諸王。

楊堅用計將宇文五王召到京城,一併殺掉。趙王甚至被誅九族,其餘諸王也逐一被殺。

2、誅殺所有反對者。

宇文泰外甥尉遲迥及其他北周擁護者起兵反對,楊堅任用韋孝寬出兵平定“三總管之亂”。

嫁給突厥的和親公主宇文招的女兒,因為自己家族被誅九族,慫恿可汗對隋開戰,被楊堅利用突厥內部矛盾,施展離間計,退敵。後來該公主又寫詩罵楊堅,被楊堅施展反間計,死於突厥可汗手中。

清人趙翼評價:

(楊堅)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

李淵妻子竇氏,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隋文帝受北周禪,竇氏大哭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竇毅與襄陽長公主忙掩其說:“汝勿妄言,滅吾族矣!”

可見當時楊堅之名之兇。


妖鬼雜談錄


隋朝的創始人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隋帝國的創建者隋文帝楊堅,原是北周的大臣。他的女兒是周宣帝的皇后。他憑藉這些關係,在周宣帝死後取得了執政的權力,輔佐年幼僅8歲的周靜帝。公元581年,楊堅迫使周靜帝讓位,建立了隋帝國,定都長安。為了實現南北統一的計劃,公元587年,滅後梁。公元588年,下討陳詔書,遣五十一萬大軍渡江攻陳。589年攻進陳京建康。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滅亡後,東晉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獲得統一。疆域東、南到海,西至今新疆東部,西南達雲南、廣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

為了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實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581年,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其首長即為宰相。他還簡化地方官制,把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節省了封建國家開支,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他廢棄了魏、晉以來按照門第高低選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建立科舉制度,採用開科考試辦法,實行以才選人。科舉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門閥大族對選舉的把持,為庶族地主參加政權開闢了道路,對加強中央集權起到較有利的作用,並一直為以後歷代王朝所沿用。隋文帝還將府兵制和均田制結合起來,加強了封建朝庭對軍隊的控制,同時在減輕人民的軍費負擔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

他還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將一些無主荒地和國家控制的土地授予農民耕種,有利發展農業。他還改定賦稅,實行“輕稅入官”,即適當減輕農民的賦稅,農民把賦稅交入官府,使納稅農民從地方豪強手中轉到國家手中。他還頒佈了“輸籍法”,州縣每年進行一次戶口檢查。輸籍法實行後,大量隱漏逃亡的農民成為國家的編戶,增加了納稅戶口,保證了隋王朝的財政收入,對削弱豪強地主力量,鞏固中央集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隋王朝統一全國後,經過一番整頓改革,政局穩定,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積有了很大的擴展。耕地面積從一千九百萬公頃增加到五千五百餘萬公頃,農作物產量也有了提高。出現了倉庫空前充實的景象,“強宗富室,家道有餘”。“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據史載,其糧食和布帛可供隋統治者支用五、六十年。隋朝的手工業生產比較發達,當時已經能夠建造五層的大船。著名的趙州橋(在今河北寧晉縣洨河上)也是由當時傑出的工匠李春所建造。從公元605年到610年,隋朝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東北到涿郡,東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全長四五千裡,大大便利了交通運輸和南北經濟的交流。

在政局穩定,生產有了發展,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的同時,隋文帝曾派人修定法律。廢除一些殘酷的刑罰,對進一步安定人心,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統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隋文帝吸取陳後主亡國的教訓,比較注意節儉,發現官吏有貪汚奢侈的行為,就要嚴辦,連他的兒子也不能例外。當他發現皇子秦王楊俊私造華麗宮室時,馬上撤了楊俊的爵位,並將他禁閉起來,認為自己是一國之主,不單是幾個兒子的父親,只能依一個刑律辦事。

雖說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到618年就滅亡了,僅存在38年,傳二帝,但他重新統一了全國,因此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以上所述幾件大事對後來的歷史影響很大。


田明茂


千古一帝隋文帝!

作為結束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開創科舉取士的皇帝,怎麼評價他都不過分。

結束300年內亂

西晉本來是一個不該存在的王朝,三國內亂,讓司馬家族趁機奪取了天下,這個家族像開玩笑一樣治理著龐大的帝國。早在秦朝就開始的中央集權統治,經過漢朝400年的磨合早已經成熟。竟然被司馬炎逐漸廢除,代之而起的是罷郡兵,恢復諸王割據。再加上司馬炎傳位給了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導致了著名的八王之亂。

在西晉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也參與到進來,於是北方成了各民族角逐的戰場,南方也在不斷更替政權。從那時候起,中原大亂,人們流離失所。

從公元311年的西晉八王之亂開始,一直到公元590年隋文帝統一中國,持續了279年的內亂。

當隋文帝結束這一切的時候,其意義不亞於秦始皇統一中國!

開創科舉

從三皇五帝開始,權利的擁有者大多數都是靠血統傳承的。而那些生活在民間的寒門子弟,只有靠依附於這些貴族才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一切在漢朝時期有所改觀,比如舉孝廉制度,但在當時來看,仍然式微。到東漢末期開始,直到隋朝之前,一切又變得嚴峻,世家大族壟斷了上層,即便有寒門子弟登上高位,仍然會被鄙視。階級固化,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失去活力,而士族階層越來越腐朽。侯景之亂的時候,南朝士族像小雞仔一樣被殺掉就是證明。

(腐朽的士族階層)

隋文帝選官不問門第,通過考試的方式選取人才,讓各階層精英一起來維護隋朝的統治。

隋文帝的這一政策不亞於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隋文帝生於公元541年,兩人正好相差了800歲。


歷史風暴


毛筍應邀答題:

[楊堅](541一604)隋朝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陽)人,北周貴族楊忠之子。襲父爵為隋國公,其女為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太建十二年,(580)宣帝死,由八歲兒子宇文闡沖齡繼位,史稱靜帝。他以繼父入朝輔攻,總攬大權,次年廢靜帝,代周自立,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建都長安,後因長安城小水鹹,下詔建新都於龍首山,曰大興城(今之西安城)翌年三月,遷於新都。七年,滅後梁,九年滅陳,遂統一了全國。至此,自西晉永興(公元304年)之後,先有五胡十六國之亂,繼之以南北朝對立,分裂二百八十餘年的天下,復歸於統一。

統一全國後文帝"楊堅"革新朝政,整頓朝風,勤政治國,因此生產迅速發展,人口增加,安居樂業,國庫充盈,國威遠揚。

開皇二年,突厥以四十萬大軍,分四路南下,大舉入侵隋之北部防線,被隋痛擊,敗退,但仍不斷騷擾邊境。次年四月,文帝以兵十餘萬,分四路,進行反擊,並輔以離間計,大敗突厥,突厥見大勢已去,遂乞和。文帝允,於是雙方互通信使,言歸於好。革新朝政:簡述:官員任用,權歸吏部。此種制度,有利於加強中央集奴,併為唐以後歷朝歷代所沿用。史無前例地創建科舉制度,通過科舉考試,公平公正選拔人才入仕,這種科舉制度一直沿用至清,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下詔宣佈廢除科舉。文帝還是古代帝皇中比較節儉的皇帝,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乘輿御物,破損者修補後仍用;自非享宴,就食不過一肉,後宮皆自己服浣濯之衣。嚴懲不法官吏及皇親。三子秦王楊俊為幷州總管時,好奢侈,違制度,文帝知之後,遂賜其死。

文帝晚年,善聽讒言,受矇蔽。奸臣楊素因常進讒言,竟受到信任。二子楊廣(隋煬帝)善於偽裝,文帝以其"仁孝著聞,以其行為,堪成朕志。"譽之。

開皇十八年(598年)高麗王高元犯遼西。文帝大怒,遣水陸軍三十萬徵高麗,大敗,死者十之八九,因而撤兵還都。

文帝還深信佛道鬼神。仁壽四年,(604)七月,文帝病危,臥與百僚辭別,握手欷歔。此時見陳夫人(文帝愛妃)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楊廣)無禮。"文帝恨曰:"畜生何足付大事。"遂召楊勇(文帝長子,原太子,後文帝廢勇而立廣")。楊素聞之,即告楊廣,楊廣遂派人殺了楊勇。楊素在宮中將宮女及太監等一干人全部趕出宮去,不一會,文帝崩,(傳說是楊廣殺父篡立)。

文帝享年六十四歲,在位二十四年。十月,葬於太陵(亦名泰陵,今陝西武功縣三疇原)諡"文皇帝",廟號高祖。


毛筍56561098


說起中國古代的皇帝,想起的會是建立起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會是給唐朝帶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亦或是大宋王朝的締造者宋太祖,還有建立了“康乾盛世”的康乾雍三人,甚至是傀儡溥儀。我們很少會提及曇花一現的隋朝,因為關於這個朝代的榮光都在隋煬帝楊廣的暴政中覆滅了,人們慢慢地忘記了關於隋文帝楊堅的輝煌——這個在西方學者眼裡堪比“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男人一直以來都低調地活在歷史上。



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的隋文帝楊堅

經歷了五胡亂華的魏晉南北朝,大地滿目瘡痍,百姓痛苦不堪,亂世雖然擊垮了很多堅挺的脊樑,但也雕刻出了時代英雄。

在一片黑暗與混亂中,楊堅強勢地站了出來,接過了北周靜帝禪讓的皇位,在公元589年揮師南下,攻破了陳朝都城,統一了南北,結束了長達三四百年黑暗、割據、為漢人所不齒的歷史。

相比於同樣統一全國的秦始皇,楊堅還徹底打服了突厥,突厥尊稱楊堅為聖上可汗,相比於其他帝王,這是非常難得的。 打下江山,還要守好江山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楊堅卻做得很好,令人讚歎。

在政治上,採用了三省六部制(這套制度大部分被唐朝所沿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權力的集中讓辦事的效率有了顯著得提升。

經濟上,他拋棄了過去用的古幣以及一些私人作坊生產出來的金屬製幣,而統一採用了五銖錢,這樣的好處就在於可以規範交易市場,使得經濟的發展有了保障;而且他還很超前的實行了糧倉制度,全國各地儲備的糧食保證了不時之需;還有諸如均田制、戶籍的整理等等,都從不同的方面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隋文帝楊堅之所以在西方學者心中享有盛譽,和廢除酷刑以及首創科舉的做法分不開。

他採用了死、流、徒、杖、笞這些程度很輕的刑罰,並且放棄了原來滅族的制度,而在文化上創立科舉制度,為人才提供了一個比較公平的平臺,這個制度在中國古代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為封建王朝培養了眾多人才,這兩者是西方很推崇的。

而於漢人而言,直白點講,隋文帝拯救了漢人文化,給了漢人一個喘口氣發展的機會。 隋文帝的累累功績,都是在僅僅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完成的,如若不是晚年立皇子出了岔子,於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他而言,應該是要名垂千史的,可惜的是他的名聲幾乎都被楊廣揮霍光了,這才沒有被歷史劃上重點。



古來今往


楊堅是繼秦始皇后又一偉大的皇帝,主要功績有,一是滅陳,使天下一統,結束了南北朝以來三百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此功直追始皇帝。二是輕傜薄賦,與民休慼,社會得到極大發展,人數大幅增加,糧食達到人均三百公斤以上,史稱四海富庶,物無異議。三是在國家建設上有立是之功,包括實行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開創了開皇盛世,特別是由高熲和楊素制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