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学习吗?给你5条高效学习的建议

这个春节假期特别长,长到让人去主动学习。要么就不干,干就要好好干,既然学习,首先还是得抓住高效的学习方法。

1、有目的的预习。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

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

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

你真的会学习吗?给你5条高效学习的建议


2、记忆衰退,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

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

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3、构建知识树,融会贯通。

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

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

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

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

你真的会学习吗?给你5条高效学习的建议


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

4、打破学习错觉。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

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教学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

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将答案小声说出来,或者完整写出来,不能心里一晃而过几个关键词就觉得了解然后测试结束。

5、合理休息,完美过渡。

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对于长期的学习,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

你真的会学习吗?给你5条高效学习的建议


另外,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学完所有东西,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研究还证实,学习之后休息或睡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