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如果沒有聯想,現在會怎樣?

836386


感謝您的閱讀!

今天看到抖音上面的一個街坊,主持人問:聯想是民族品牌嗎?路人回答:聯想是中國的啊!我一直以為是美國的。
確實有些人對於聯想的認知會存在偏差。可是,聯想的股東構成中: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佔36%,仍為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佔35%;中國泛海佔29%。這裡並沒有外國股份的存在,而且中科院的股份最大,確實是中國企業。

聯想是給我們帶來過驕傲的。在倪光南時代,聯想漢卡到1990年推出的採用自主設計主板的聯想品牌微機也在國內推出。

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四大電腦公司長城、浪潮、東海、聯想。如今,依然存在的只有聯想,而且在1993年聯想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一品牌。

在當時,聯想286的測速值是當時著名的AST 286的1.7倍;而且,在1988年,聯想式漢卡;1992年,聯想微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然而,雖然聯想帶給了我們驕傲,可是用倪光南的話“路線錯了”,在1994年,1994年倪光南準備大力發展芯片,當年在聯想和復旦大學以及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資建立芯片設計中心,也就是“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準備在芯片上大展拳腳,可惜因為一些原因,倪光南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也讓聯想錯失了第一次研發芯片的機會!


柳傳志總結聯想對我國的貢獻:

  • 聯想在國際PC市場競爭中中拔得頭籌,從而大大降低了我國各行各業信息化的成本,加快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速度。
  • 聯想成為中科院以至全國科研院所科技改革的排頭兵。
  • 在大股東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聯想實行了在控股公司層面的股份制改造。為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產權機制改造趟出了一條道路。
  • 選拔了楊元慶和郭為作為新一代聯想人的傑出代表。公司管理層穩定地交接班,解決了束縛中國本土企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和難題。

其實,如今國人對於聯想的情緒,聯想需要積極深思!為什麼大家對對聯想有很高期待?但是,聯想沒有讓大家感覺到驕傲呢?

為什麼華為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驕傲?在華為被列為實體名單後,我們都積極支持呢?因為華為科技自主,因為華為在技術方面能夠不怕美國的制約!因為,系統和芯片,華為可以自行研發!可是,聯想呢?如果美國對於聯想這樣?你該何去何從呢?科技自主是必走之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絕對不能將主動權給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