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結婚,對父母的傷害大嗎?

手機用戶64129890552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有一些父母的邏輯是這樣的:“生孩子是義務,養孩子是權利。”但我個人覺得真正該遵守的邏輯其實是“生孩子是權利,養孩子有義務。”

在傳宗接代思想的影響下,大多數家長無法贊同孩子一輩子不結婚的。如果孩子這樣做,對某些固執的父母傷害尤其大。

其一是迫於外界壓力,其二尤其是男孩,特別獨子,他們殷勤地渴望抱孫子。其三,對孩子充滿愛的父母,尤其是思想比較古板的,十分擔心兒女獨身,會沒人照顧的情況。

按人道主義來說,子女有選擇結不結婚的權利,也可以為了父母犧牲自己,勉強找個合適的人共度一生。然而後者很容易淪為一種道德綁架的關係。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問題。

在民國時代,父母的包辦婚姻摧毀了多少年輕人的心志和幸福,包括魯迅、徐志摩、胡適等一大批知識分子也成為犧牲者。

再換到當代,結不結婚這個問題,我們很多人也是沒跳出家庭的框架,最後不得不在長輩催促之下,找一個相親對象結婚生子。

儘管中國人民實質內涵並不高,但尊老愛幼的文化宣傳得不錯。地鐵上確實有很多年輕的小夥子讓位老人的,但借之理所當然,在地鐵上橫行的老人事件也屢行不止。

魯迅的確是個比較挑剔的人,在各方面都要求很高。但魯迅當時相信青年人就是國家的未來,所以對待年輕人是相對寬容的。魯迅提過對孩子的教育,是理解、指導和解放。然而很多前輩或者父母一代偏偏切斷了兒女子孫的路,不肯讓行,硬是固執地看著年輕一代重蹈惡路。孩子連選擇結婚的自由都沒有,何談解脫?

父母養育我們固然不容易,但一味妥協我們真的開心樂意嗎?畢竟也有子女最後反抗成功的案例。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不就是一篇篇活生生的高家子女掙脫父母包辦婚姻,爭取自由戀愛的正能量小說麼。

最後只有一句話,借國父孫中山之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中這同志父母和孩子都包括!


夏甄


說實話,在傳統文化的侵襲下,孩子不結婚,對父母確實是有很大傷害的。原因有幾點。我只談大多數情況,極端少數不談。

1.面子。

比如,你家閨女被說是剩女,你家兒子被說是單身屌絲,被社會淘汰的人,找不到對象。其實,不管是別人說還是不說,作為父母的,都要去扛住這個心理壓力。所以,有時候,扛不住,也會去逼自己孩子去結婚生子。


2.傳宗接代的思想。

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思想的傳遞,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成家,連個家都沒有,獨自一個人在社會行走,父母會擔心。比如,孩子沒有老婆,或者老公,一個人去面對這個生活,那麼,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因為生存真的很殘酷,很難以應對,所以人需要組隊,搭伴,這樣防止,自己孤獨,給自己留個空間,留個靠山,父母才放心。


所以,所以,孩子,面子,以及對你個人生活狀況的擔心。一般而言組成了家庭,才算是,正式進入了這個社會系統。不過呢,現代社會也會有變化,視情況而定,有些開明的父母,如果只願你幸福就好,那也不會有什麼傷害,但開明的父母,畢竟還是少數。所以,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貓黍說


這個問題肯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想分析自己家的爸媽,那麼我建議你想清楚以下3個關鍵問題:

1.結婚是誰的事情?

2.是暫時不想結婚還是一直不想結婚。也就是說,不結婚的原因是什麼?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還是不喜歡婚姻這件事。

3.自己父母對子女婚姻狀態的態度和看法是什麼?如果子女不結婚,父母擔心的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對題主問題的最佳回答,只要跟父母以合適的方式,反覆溝通(為什麼會說反覆,因為有些人跟父母溝通一次,可能話都沒說清楚,就給了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他們聽不都我在說什麼,我們沒法溝通)。就能給自己找到問題的最優解。

為什麼父母會關心孩子的婚姻問題?有很多認為是關乎面子,當然這是一種原因,但過於表面。深層的原因是:他們怕你一個人生活會過得不好。他們希望有人能夠幫助自己照顧你,能夠在你今後的人生中陪伴你,相互扶持,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走地輕鬆一些。

如果,你不僅用行動,也用語言告訴他們,你一個人可以生活得很好,並且能夠照顧好自己,我相信他們會放心地多,也會在很多事情上放手。


不倒翁小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如果孩子大了不結婚,做父母的肯定著急。那麼,孩子不結婚,對父母是不是傷害很大呢?有書君是這樣認為的:

一、理念的不同,決定傷害的大小

1、傳統的父母,傷害比較大

在我們中國,大部分父母思想都比較傳統,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子女到了適婚年齡不結婚,父母便著急、焦慮。

孩子不婚姻的問題,成了父母的心病,也成了家裡最熱門的話題,成了家中的重中之中的大事。

父母認為,自已的孩子不結婚,在親朋好友面前矮半截。

我們中國人都比較熱心,見面都相互關心,問長問短,孩子老不結婚,肯定也是親朋好友比較關注和關心的事,一旦問起,父母都不知道怎麼回答,總覺得有失面子,此刻的父母,在尷尬中煎熬,是一種傷害。

父母認為,孩子不結婚是不孝的表現,古話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孩子不結婚,不能為家庭傳宗接代,是不完整的人生。

從情感上、精神上、心靈上給父母帶來了許多煩惱和痛苦,父母因此患得患失,是另一種傷害。

我表弟40歲了還沒結婚,可把我姨和姨父急的,見面都是在說表弟的婚姻問題,逮誰跟誰說,整天絮絮叨叨,為了這事,我姨得了焦慮症,吃不香,睡不好,神經衰弱;姨父也是暗中鬱悶,一提到兒子就生氣。

2、思想開明的父母,構不成傷害

有的父母比較開明,對待孩子的婚姻問題,沒有過多的要求,尊重孩子的選擇,他們覺得只要孩子自己覺得好,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全面地理解孩子,孩子不結婚也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對他們構不成傷害。

二、生活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傷害的大小

1、 孩子不結婚,在小地方生活的人看來,就是大事。

人言可畏,父母無形中會遭到一些閒言碎細的影響,有些父母都害怕聚會之類的活動,怕一旦有人問起,傷顏面,傷自尊,小地方的人,關注點都比較集中,面對誰誰誰家的事,總要發表幾句,不計後果,難免因孩子婚姻的事而傷害父母。

2、 如果父母生活在大城市,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文明程度也相對較高,沒有人顧及管別人家的事,大城市生活的父母見多識廣,對事容易理解和包容,面對孩子不結婚這樣的事,雖然父母自己著急,外界的影響就會比較小,對父母的傷害也會隨之減少。

無論孩子是不想結婚,還是暫時不結婚,不管是什麼原因,父母擔心也是人之常情。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還是應該調整心態,過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孩子大了,隨他去吧,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傷害不大。

說一下真實的事,我有個女同事,40多了,按理應該叫阿姨了,她是東北財經畢業的本科,學歷知識應該可以。

第一次見她,挺慈祥的,像那種媽媽輩的人一樣,有天下午,我們聊天,說著就扯到孩子了,有個同事問,你孩子上高几,她說我還沒結婚,我一下楞了。

不是吧,沒結婚,她說這幾年也在找,離異的不行,未婚的也沒有這麼合適的。她其實也不找了,自己很早買了房,每月1000多月供,像養老一樣悠閒,吃逛隨時都可以走。

親媽也有自己的房子,老爸早走了,每次週末就去看看她媽,說給她媽買的東西下次去了還在,她很樂觀。

我想她年輕時也想過結婚,只不過年齡大了還沒遇到合適的就沒想過結婚了。結婚是自己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過得舒服。


青雲遮幕


孩子不結婚,對父母的傷害要多大有多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幸福,都希望自己兒孫滿堂,這是做父母的共同的心願。

我年輕的時候是晚婚,那時候母親快七十歲了,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又是她唯一的女兒,她的身體又不好,她說她要聽見我的孩子叫她一聲姥姥,她說我不結婚,她死都閉不上眼睛。

我不想結婚的目的,也是為了在家裡多陪陪她,母親也是半身不遂,每次看見她時的心情很複雜,想看見她,又不想看她受罪,媽媽是我一輩子的痛。

我結婚比較晚,後來有了兒子,看見孩子,媽媽的眼睛裡都是歡喜,等到孩子會叫姥姥的時候,媽媽閉上了眼睛,媽媽總算心滿意足,含笑九泉了。

我有個老鄉,人特別好,她們姐倆三十多歲都沒結婚,她父親母親急得不得了,看見我們就讓幫她們姐倆介紹對象,妹妹在三十五歲的時候結了婚,她父母了卻了一樁心事,可是姐姐已經四十多歲了,還在飄著,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才會把自己嫁出去,讓病倒的父親,也有一點喜悅。

做了父母的都知道,可以不考慮自己,孩子的事在父母的心裡永遠是大事,孩子成家立業,父母才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這些都是老輩子傳下來的,我希望我兒子也快點結婚,他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玉芳話情感


孩子不結婚,對父母的傷害到底大不大,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這兩年,我們家孩子幾次主動跟家裡人說,自己還不太想結婚,更不想太早有孩子。甚至,有時候剛脆跟我們說,自己已經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了。

我知道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90後,思想上和個人想法上都非常獨特,完全不象80後,更不象60、70後,這種代際的變化已經非常巨大,大到了直讓60後、50後根本無法理解的地步。

所以,每次孩子談及婚姻問題的時候,我們天妻倆總是態度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從我們這一代起,已經不再是地道的農村人,思想上傳宗接代、薪火相傳的意識已經很淡。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是孩子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只要孩子們自己覺得妥當、感覺生活愉悅就好,我們作父母的不會去幹預,更不會有任何強迫的想法。

當然,另一層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孩子結不結婚,我們作父母的根本不太在乎,也就是說,對父母也不會產生什麼傷害。

個人覺得,這很代表了多數城裡人的現實狀況,父母與子女之間已經比較容接受各自安好、相安無事的狀態。所以,孩子不結婚,真的已經談不上對父母有多大傷害。

但這是城裡人,而農村人則完全不一樣了。

鄉下妹妹的兒子比我家孩子還要大三歲,高中沒畢業就跑出去打工了,一年又一年地混著,掙到的錢永遠不夠自己花。

所以,儘管已經打工八九個年頭了,可是銀行賬戶裡的錢一直是零。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的想法,倒跟城裡孩子很相象,估計是90後一代的通病。在外那麼多年也從來沒主動去談個女朋友,父母親安排相個親都象是被逼著去似的。

正因為這樣,每次相親都是一面即散,始終沒有結果。當然,沒有錢,沒有成家立業的資本,估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這可把妹妹兩口子急壞了,總在電話裡跟我們叼叼,孩子越來越大了,再不結婚真不行了,周圍人的閒言碎語、唾沫星子,都快要淹死人了。此外,還多次要我們出錢支持。

我知道,外甥不結婚,已經給妹妹妹夫帶來巨大的思想負擔和壓力,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妹妹妹夫越來越不釋重負,已經明顯成為一種精神傷害。

而妹妹家的情況在農村很普遍,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孩子不結婚,父母受傷害。

所以,孩子不結婚,父母親是否受傷害,與生活環境、文化水平、文明程度等因素息息相關。通常而言,生活環境越好、文化水平越高、文明程度越強,傷害就越小;反之,傷害就越大。並不能一概而論。


深秋曲豆


如果是我的孩子以後不結婚,我無所謂,還省的我去幫他們帶孩子,我樂得清閒!😝😝😝

😝只要孩子不偷不搶自強自立不啃老努力靠自己生活,只要他們心理健康不變態不扭曲,只要不做有悖人倫的事,只要不去破別人婚姻,別說不結婚,哪怕是同性戀,丁克,哪怕只戀愛不結婚,我都不會干涉!兒孫自有兒孫福!管那麼多幹嘛?我家又沒千萬億萬資產要繼承,我家又沒有王位要繼承!🤗🤗🤗🤗

但是現代的父母我覺得可能不行,主要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

1、害怕別人的風言風語。很多父母在孩子到了年齡非逼著孩子找對象去相親,可能只是因為周圍人的看法!左鄰右舍的天天說你看誰誰誰都結婚了有孩子了,你家孩子多大啦?有對象嗎?要不要給你介紹一個?有些父母聽到這些可能就很著急,恨不得立馬讓孩子結婚生孩子!

2、傳宗接代的思想在作祟。很多父母認為,人一定要結婚,必須要生孩子,有了後代的人生才完美。

3、很多父母把兒女成家立業當成自己的任務。很多父母都認為,只有兒女成家立業了,自己才算是完成任務了!

4、有些父母是怕孩子年齡越大,越不好找對象。現在社會“剩男剩女”那麼多,父母們都怕自己的孩子被“剩下”了!所以才逼著孩子相親找對象!

5、很多父母,特別是獨生子女費父母,希望孩子早點結婚生孩子,是害怕假如哪天自己不在了,孩子在這世上沒有親人。父母是過來人,為子女考慮的長遠,可憐天下父母心!

無非就是這麼幾點原因讓父母逼著孩子結婚!他們的思想就是如此,孩子不結婚他們心裡總是有一個梗。

如果真不想結婚,一定要好好跟父母談談,雖然他們會很急,但是要跟父母說清楚如果找個不喜歡的人結婚以後不幸福了還是要離婚!而離婚對父母的傷害比現在不結婚更大!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必須要慎重!不要因為到結婚的年齡而選擇結婚!


做個明媚的女子0911


因人而已,有的有傷害,有的無所謂!

我一個同事已退休,老倆口共生育四個兒子,大兒子四十八,老四也四十二歲了,四個兒子除老二成家外,其餘三個兒子至今打光棍。

每次我提起此事,老倆口都說:老的說了算嗎?你著急人家不著急。

現在老倆口依靠退休金生活,四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


用戶正言


我覺得多數都談不上傷害吧,比如,金星,人家父母也沒覺得傷害呢,還挺樂呵呢。但對少數父母來說是傷害甚至是極大的傷害。比如,一個節目裡的男孩子說死都不結婚,父母悲痛欲絕。這個絕對跟父母的學識,性格和家族背景有關。我的一個同事的女兒,30多歲了,不找對象,不結婚。她的父母也就隨她去,無所謂。還有一個鄰居,家裡三個男孩,兩個沒結婚,一直到現在40多歲了,還沒結婚呢,哥倆住一個單元房,父母也挺樂呵也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