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每個朝代都有其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朝代,可能存在不同朝代特殊的一些問題或者特徵,時過境遷,我們今天看起來會覺得十分有趣,但是有趣背後,其實都存在著很多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明朝在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朝代,當然他們也存在很多特殊的事情,比如大明朝存在一些帝國巨騙,最明顯的就是一個以人頭數目衡量戰功的制度,這個制度的產生,總是能將軍功無中生有,導致很多人啥也沒幹,卻還平步青雲,這些問題的出現,也預示著明朝的衰亡。


01 “當先”制度

明朝最初的時候,尤其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勝利登基稱帝的永樂年間,主要是以“當先”制度來衡量戰功的,所謂的“當先”,就是指作戰時衝鋒陷陣在最先,就屬於當先,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專門獎勵那些不怕死的人。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當時靖難之役中,朱棣手下張玉和朱能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他們在靖難之役中總是成為“當先”的表率,因此得到朱棣大肆獎賞,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朱棣論功行賞,他們兩人軍功排名最靠前,不過實際上的戰功多少,則有待商榷。

後領兵官所奏帶有至三四百名者, 不在斬馘之例, 別立名目, 曰運送神槍, 曰齎執旗牌, 曰衝鋒破敵, 曰三次當先, 曰軍前效勞。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但是這種制度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因為在戰爭之中,一般衝鋒陷陣的人數其實不多,但是有人為了軍功謊報人數,一開始還有專門的人員來對這些軍功進行核查,到了後來就直接沒有了,因此無法進行一個徹底落實,自然事情發展就更加糟糕,到了明朝中期,基本已經形成一種十分嚴重的局面,一場戰爭居然出現幾百人當先,這明顯不符合實際,完全就是無中生有。

到了嘉靖皇帝期間,他無法忍受這些將士謊報軍功,但是又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進行阻止,經過再三考慮,嘉靖皇帝決定使用秦朝時期使用過的“首功”制度,也就是以人頭數目來衡量軍功,這個辦法至少有人頭在,不好作假。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02 “首功”制度

嘉靖十年,正式開始使用首功制度,當時有規定如果是俘虜到敵人,可以賞賜30兩銀子,拿一個人頭,可以得到20兩銀子,為何俘虜要比人頭值錢呢?主要就是因為活人會說話,容易辨別真假,而死人也就難說了。

凡建立奇功、頭功,其親管頭目即為報知,妄報者治以重罪。行營、下營之時擒獲奸細者,升賞準頭功,餘俱次功。哨馬生擒虜賊一人來者, 賞銀三十兩;斬虜賊首級一顆來者, 賞銀二十兩。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有了制度標準,做起來就有一個參照,原本一切應該還是可以正常發展的,可是一般一個朝代只要衰弱時,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上邊皇帝制定出來了頭功標準,下邊的將士們就開始想方設法搞事情了。

今幸門大啟 , 有買功、冒功、寄名、竄名、並功之弊。

這裡所說就是當時下邊的對策,我分別進行一下解釋分析,買功講的就是一些高級別將領,會將低級別士兵的功勞買下來,通常價格會很低,為何會這樣呢?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時的皇帝雖然明確了頭功制度的獎賞,但是經常拖欠獎金,甚至工資都不發,所以很多士兵已經不太相信大明政府,因此更加願意低價賣出軍功,這樣至少可以保證有一部分收穫;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將領仗勢欺人,強制性要求手下必須將首功賣給自己,要是不賣,可能將會面臨各種威脅、逼迫。

不過買功已經不算什麼了,冒功就更加嚴重,就是將領憑著自己權勢,直接連錢都不給士兵,而是自己冒名領取,讓那些真正出生入死之人得不到該有的回報,而那些甚至戰場都不上的人,反而功勞巨大,平步青雲。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還有更加糟糕的就是那些仗著自己權勢,直接勾結記錄頭功之人進行篡改的,明明可能頭功只有幾個,偏偏要篡改成幾十幾百,朝廷不知道,還一直獎賞他們,簡直叫人無奈。

最糟糕的是有人為了頭功,直接將一些無辜百姓買賣來冒充數量,這樣的做法簡直叫人無語,為了這些功勞,可以說大明朝的將領士兵都是絞盡腦汁來描繪出這樣一個帝國巨騙,而皇帝還渾然不知。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一旦軍功都能無中生有,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自然就會逐漸衰落,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去參加打仗都是為了生活的,別人賣命什麼也得不到,那些不賣命的反而坐享其成,換做任何人都不樂意,一旦所有人都不樂意開始加入到作假的隊伍中去,你說一個國家不就徹底完了麼?


03 結語

制定制度,總需要完善很多東西,要是隻負責制定出來一種規則,卻不去監督完善,在任何朝代,最終的結果都是滋生無數人去鑽空子佔便宜,老實人最後反而成為最吃虧的,不管什麼朝代,一旦讓大多數人都覺得沒有任何希望,也就預示著這個朝代要結束了,歷史上的朝代基本都是如此的一個規律。

明朝時期的帝國巨騙:一個“首功”制度的誕生,最後變得無中生有

大明朝費盡心思弄出這麼一個帝國巨騙,也是讓人匪夷所思,僅僅是一個以人頭數量衡量軍功的制度,都能這樣無中生有,你說這個朝代的未來與希望在哪裡呢?很明顯明朝自從頭功制度逐漸成為一種欺騙之後,明朝也就接近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