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我的胃不好,經常在夜裡隱隱作痛,早晨起來感覺胃裡就像有一把小刀。

一位消化科的醫生告訴我“胃有毛病,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愛吃酸的、辣的,還有冷飲,最主要的是,我每頓飯都能把自己吃撐,碗盤必須一點不剩我才肯罷休。

可我明明知道,8分飽才是最健康的。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貪吃,是為了體驗滿足感

我在瘋狂進食的時候也有體會到,我就是想吃,明明已經飽了,甚至撐到了,但還是想把食物都塞進嘴裡,彷彿不吃就浪費了。

但我並不是一個節約的人,我家幾乎每天都會扔掉一部分飯菜。鍋裡剩下的,或者擇菜時就扔掉的相貌不過關的。

所以不吃就浪費了的感覺,不是浪費了糧食和錢財,而是浪費了吃的體驗,浪費了吃食物時候的滿足感。

我特別喜歡吃飽了稍微有點撐的那種滿足感,這時候身體會變暖,心情也很舒服。

可是這種“滿足感”走的特別快,所以只要身邊一有吃的,我就想吃,就算暫時不吃的話,我也會一直惦記著。

貪吃顯然不是身體的需求,吃飽了還要繼續吃,滿足的是心理需求。可是心理的缺失,能用食物來填補嗎?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食物不是愛,吃得再多,也填不滿空虛的內心

美劇《老友記》中,莫妮卡曾有過一段身材格外肥胖的歷史。

她總是不停地在吃吃吃,直到有一次她在廚房下意識的吃東西時,旁邊一個朋友對她友好的說“莫妮卡,那不是愛。”

頓時,胖胖的莫妮卡像被什麼擊中一樣。

“那不是愛”,這句話也擊中了我,一直以來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難道,我也缺愛嗎?

在生活中,我不斷的嘗試著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去思考自己的童年,雖然很多事情記不住了,但是關於童年的感覺還在:無聊的、灰色的,每到傍晚我還會有點害怕。我也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但是總覺得和他們之間距離太遠,他們給過來的溫暖,到我這裡已經涼了。

也許胃和心的關係,就像是唇亡齒寒一般,我心裡覺得冷的時候,有一碗熱氣騰騰的食物,自然會無法抵抗,哪怕有毒,我也會吃下去。

無助的小孩,承受不住任何食物的誘惑。可一旦吃多,就真的像中毒一般,戒也戒不掉。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想戒掉貪吃,真的不是下定決心那麼簡單的事兒

人在生命之初,都是用嘴巴來感受世界的,心理學將這一階段稱為“口欲期”。

除了吃和睡,小嬰兒會用嘴巴感知周圍的世界,吃拳頭、吃手指頭、吃貓尾巴等等,各種不是食物的東西,總要經過自己的嘴巴。

可以說,嬰兒用嘴巴感知世界。

在此過程中,如果嬰兒受到干擾,就會產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又可能會一直跟隨他的成長。成年人如果在飲食上出現了問題,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小時候的“口欲期”出現了問題。

童年是整個人生的基礎,雖然小時候的事情我們記不住了,但我們對於小時候發生事情的感受,還留存在我們的身體裡。之所以是身體裡,是因為那些感受,大多是進入到我們的潛意識區,而潛意識區常常是我們察覺不到的。

所以如果想戒掉貪吃,真的不是下定決心那麼簡單的事兒。

往往越是在意識層面下決定,越是和內在看不見的潛意識區製造矛盾。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照顧好“胃”,也要照顧好“心”

在不斷的學習和生活體悟中,我也發覺,想讓自己完全戒掉貪吃,是一件挺難的事情。

那麼我莫不如先慢慢的接納自己的這個特點——一定是特點,而不是缺點。

缺點意味著自己是不好的,而特點的中性的,意味著自己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不該去批判自己的童年,童年時我們是弱小的,我們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從這個角度看,把貪吃視為缺點,是對自己極大的否定。

當你知道自己的特點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去探索自己為何有這個特點,這個特點會給你帶來什麼等等。生活中可以慢慢去覺察自己的內心,慢慢去學會愛,愛自己、愛生活、愛身邊人。

這個過程也許會是好幾年甚至一輩子,但是帶來的成長,一定是有意義的。

我現在也喜歡吃,下廚時我會像李子柒一般,享受烹飪的每一個環節;吃飯時我會細嚼慢嚥,好好品味每一口飯菜;平時也會吃零食,但會在心裡告訴自己“吃的只是零食哦。”

我已經沒有過去那樣貪吃了。

我的“胃”飽了,但是“心”還很餓|一個吃貨的身心成長

我也會跟朋友分享關於吃的感悟,有的朋友吃飯時必須剩一口飯,不是吃不下去,而是不剩飯碗就難受;有的朋友是每頓飯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般,速度快的不行;還有的朋友,平時會咬自己的嘴巴內側,一點點咬碎,再吃下去。

我們都知道,這些都不是生理問題。

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童年感受也不一樣,但一樣的是,當我們能好好的和自己的內心對話,一切答案都會浮出水面。(end)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