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在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計劃後,各地紛紛行動,於是一場網絡學習的風暴席捲神州。對此,各方反應精彩紛呈,在此就不多說了。

然而,無論網課如何先進、如何便利,總有人不接受。為什麼?因為這會加重他們的焦慮和不平心理。我多年身在基層一線,接觸過許許多多的農村學生和他們背後的家庭,也“見識”過許多光怪陸離的教育現象,透過這些現象,可以窺探出中國基層教育的一些弊端。

一、縣城及以下家庭對網課的認知與認可度過低

一般情況下,這些家庭都知道,學生玩手機一定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老師也經常在家長會上這樣說,事實亦是如此。

所以很多家長直接就不給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但是很贊同學生在家看紙質教材。至於對於平板、筆記本等先進的電子產品,更不用多說,除非考上令家長滿意的大學,才會給他們配備“三大件”,在高考結束前,別說電腦、平板,連網線都不會安裝。

另一種情況更危險,那就是家長為了偷懶,把孩子“丟給”手機。這屆家長普遍都是80後,他們比起50、60、70後來說,更加關注自身的感受。家長也想玩,也想有自己的娛樂生活。

孩子一鬧,家長就用手機打發他們,孩子不鬧了,他們清靜了。而學生會用手機幹什麼?打遊戲、看直播軟件、看網絡小說……網絡有太多花式複雜,讓你沉迷其中的手段了,但極少有孩子會用網絡來獲取能夠開闊眼界的社會信息和學習知識。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所以為什麼縣城及以下家庭出來的孩子,寫的作文眼界很低、境界很淺。因為他們探知外界的途徑有限,獲取優質信息的能力很低。

作為家庭的“主宰者”,家長們其實打心眼裡就不認可網上教學。他們要麼平時就不給學生玩電腦和手機的機會,即使有一部分家庭配備了這些電子產品,也是用來打發鬧騰的孩子,而不是用來學習的。

對於常年在學校的學生而言,第一天聽網課,可以用電腦用手機,當然很有興趣。可是收聽收看網課就如看電影,孩子基礎不太好,根本跟不上節奏。新鮮感一過,就不想看了。要麼打瞌睡,要麼偷偷玩電腦玩手機。

二、縣城及以下家庭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度過低

這些家長都太忙了,他們為了生存餬口,不得不四處奔波,整日忙碌。沒有時間管孩子,甚至連走近孩子、瞭解孩子的時間都沒有。

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有些孩子,他們的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比他們的親生父母更瞭解他們,也更懂他們。所以他們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老師說。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有很多縣城及農村的家長,對孩子是養而不育。(聲明一下:我沒有對縣城或農村有歧視,只是陳述客觀事實)他們覺得:我把你生下來,把你養大就完成任務了。至於你成不成才,品行如何,那是你自己的事,是老師的事,與我無關。

試問,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老師,這樣的教育,效果能好到哪裡去?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孩子能好好在家裡上網課?一個家庭,只有兩三個孩子,你都教育不好,老師一個班要教幾十個孩子,老師就能全都教育好?老師是人不是神,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

我在農村學校待得越久,就越感覺得到農村教育工作者普遍都有的那種無力感和挫敗感。你真心為孩子的發展考慮,許多孩子的家長非但不領情,還不理解你是做什麼的。悲乎哀哉!真可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我常常想,如果這些孩子都生活在城市,估計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視野決定眼界和境界,很多天資不錯的學生,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惜乎哀哉!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曾經我們總是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於是才有了寒門貴子的“神話”。而現在,我卻看到很多貧窮家庭裡,父母都把孩子當祖宗“供著”,不捨得打,不捨得罵,天天順著他。寧願自己扛下所有的苦難,嚥下所有的委屈,也不讓孩子吃一點苦。

這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反而是害了孩子。為什麼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家長沒有讓他們看到生活的不易,覺得享受的一切都來的理所當然。有了好吃的好喝的,當然都是我的了,因為向來如此嘛,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我越來越感佩能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是多麼的了不起,他們要麼背後是具有遠見卓識的父母,要麼自身就具備不屈服於命運的勇氣和決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過去,有很多山村的孩子為了生存,為了走出去,拼命學習。現在,很多落後地區也沒有那麼緊迫的生存壓力了,生存壓力一旦緩和,缺乏眼界的人自然也就沒了奮鬥的動力。

三、縣城及以下家庭對網課老師的配合度過低

有一天,我的一名學生,連續3次沒有完成網上作業。我電話通知他的家長,讓學生作出說明。可是我等了一天,家長也沒有聯繫我。我終於發現,是我對家長的期望太高了,家長根本就沒有把我說的話放在心上。一直到最後,家長也沒有聯繫我。

我為此糾結了很久。我想大聲疾呼,又不知往何處發問:孩子不是親生的嗎?孩子身上的問題家長看不見嗎?他們不想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嗎?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農村家庭教育的弊症由此可見一斑。

教育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可能結出豐美的教育果實。只靠老師一個人,除了累死老師,能解決什麼問題?答案不言自明。

四、縣城及以下家庭對於支撐網課缺乏資金

由於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的條件不同,優質資源往往呈現分佈不均的態勢。這就會使得不具備相應條件、無法獲取優質資源的個人、家庭以及學校加劇焦慮和不平心理。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對於缺少相應條件的家長,他們只能是望網興嘆,而尤其是畢業班的孩子,焦慮更是無限加重。而對於經濟不寬裕,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這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

有家長說:學校的網課是按課程表推進的,從早學到晚,可是咱們根本就沒空守著孩子啊,除非我不幹活、不做飯,可總歸是要生活的啊!

還有家長說:我們家住在鄉下,根本沒安寬帶,也沒那麼多錢買流量,咱不是大戶人家吶。

還有位家長說,他有4個孩子,分別在不同的年級,需要4臺手機,原來家裡只有兩臺手機,為了聽網課,他不得不借了幾千塊錢新買了兩臺手機。

五、網課的教師操作技術和業務水平過低

對於那些處於信息時代邊緣的中老年教師,趕鴨子上架式的網絡直播課使得他們感到“壓力山大”。

並且,大部分教師對於網課的運行規則並不熟知,對於如何在直播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技巧沒有過多瞭解。和那些專業網課大咖或網紅教師相比,講課過於枯燥,沒辦法長時間吸引學生。

2020疫情下的網課,暴露了中國基層教育的哪些問題

一位高中英語老師告訴我,他們開網課了,而且排出了課表和作息時間表,每天上午6點到下午6點,每位老師每一次課講2個小時。

我問他,到底是個怎樣的流程?他說先錄製,然後一邊播放,一邊在線解答問題。錄製一次課程,包括備課、錄課大約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可是辛辛苦苦準備妥當了,一到上課播放時,學生在線人數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在線解答還要藉助其他軟件。事實上,師生互動環節幾乎癱瘓。

我問他效果如何。他說:領導預測效果很好,教師瞭解效果很差,家長反映基本無效,學生反饋前三分鐘有效。

這位教師所在的學校是縣重點中學,他們的生源是縣裡最好的,學生素質算好了,但也只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在鄉鎮中小學,設備差、生源差、家長還不管,那效果恐怕還不知道要打多少“折”。哦不,先別說效果,有沒有人聽都是個問題。

一邊是教師忙死忙活,一邊是學生墮怠,家長不管,就算老師做的再多,那也都是無用功。當然,超級學校的情況應該會好很多,但超級學校在全國佔比也達不到三成啊。

網課已經正在進行,並且還會持續進行。

本來很多學校依靠校規的力量,比較成功地戒除了學生對電子產品的迷戀。現在網課來了,沒有發揮網絡教學的真正作用,反而成了變相鼓勵學生使用電子產品。

須知學生一旦沉迷,要戒,難吶!

現在看來,很多有識之士的擔心不無道理。網課的預想效果並沒有實現,反而加劇了學生對手機和電腦的迷戀,遺禍無窮。

教育,是慢的藝術。想當然,不行。急功近利,也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