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你以為找個中文系的男朋友能每天給你寫詩,其實他只會每天挑你的病句。”


漢語言文學不僅包括浪漫感性的文學,還包括嚴謹理性的語言學。喜歡語言學的人,說話、行文都會比一般人更加規範嚴謹。生活中很多語病並不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都能聽得懂意思,久而久之就以為那是規範的說法,在行文時很容易按照口語的慣常思維,這樣寫出來的文字,總不那麼經得起推敲。下面總結了七種比較常見的病句類型,大家碰上的時候可要看仔細了哦。

1 成分殘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和謂語,如果缺少其中之一,意思就不夠完整,這就是成分殘缺。一般說來,成分殘缺有三種情況①主語、謂語、賓語殘缺;②必要的修飾語殘缺;③關聯詞殘缺。


  • 例:這部電影,激發了我重新學習英語。
  • “激發”一般修飾“興趣/念頭”等詞,應在後面稍作補充,改為“激發了我重新學習英語的興趣/念頭”。


2 用詞不當

有的成語經常被人誤用,要麼就是理解錯了意思,要麼就是理解錯了褒貶,詳見前文《一知半解要不得:這些成語你都瞭解嗎(上/下)》。這一點,在電視劇《知否》中有所表現。我們在行文時對不熟悉的詞語一定要查清楚再決定怎麼用。


  • 例:中國男足表現差強人意,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國足協對此深表歉意!(詳見文末《2019十大語文差錯,“差強人意”排第一》)
  • “差強人意”是褒義詞,代表可以使人滿意。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3 搭配不當

在漢語中,就算有些句子成分之間搭配錯誤了,我們也能大致聽懂什麼意思,但不代表那就是規範的說法。搭配不當有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定中搭配不當、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分類搭配不當等情況。


  • 例:戰士們冒著傾盆大雨和泥濘的小路前進。
  • “冒著”只能修飾“大雨”,不能修飾“泥濘的小路”,改成“冒著傾盆大雨,踩著泥濘的小路”就可以了。


4 前後矛盾

在同一個句子中,前後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語意不明。這一點在《知否》裡也有所表現。(詳見文末《《知否》裡的病句都該怎麼改》)

  • 例:款待不周啊。
    (《知否》)
  • “款待”就是親切優厚地招待的意思,一般都是客人對主人說的話。既然是熱切的招待,就不可能“不周”,兩個詞自相矛盾了。
  • 例:好在六姑娘懂禮數,她恃寵不驕。(《知否》)
  • “恃寵而驕”就是依仗著自己得寵就驕傲自大。既然是“依仗著自己得寵”,就肯定是貶義,後面卻又“不驕”,又自相矛盾了。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5 語序混亂

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一句話裡面的詞序一般都是固定的,詞序顛倒,句子要麼意思發生變化,要麼就變成病句。這一點在《知否》裡也有所表現。


  • 例:五十萬兩餘嫁妝。(《知否》)
  • 要麼“嫁妝五十萬兩有餘”,要麼“五十餘萬兩嫁妝”。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6 成分多餘

有些人寫文章時,總覺得一個詞不能表達心中強烈的情感,總要多堆兩個同義的辭藻,殊不知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廢話”,弄巧成拙(詳見文末鏈接《好詩,點到即止,絕無廢話》)。這一點,在《知否》裡也有所表現。

  • 例:手上的掌上明珠。(《知否》)
  • “掌上明珠”就已經包含了“手上”的意思。
  • 例:你以後獨個兒一個人。(知否)
  • “獨個”已經包含了“一個人”的意思。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7 關聯詞誤用

複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接起來表達一定的關係。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這種情況,在《知否》裡也有所表現。


  • 例:只要你走了,蹊蹺才能露出馬腳來。(《知否》)
  • “只要……就……”或者“只有……才……”才是標準搭配。


七種看似通順的病句,你都說過嗎?

寫經得起推敲的文字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發覺其實我們平時生活中講了很多病句呢?雖然大家都能聽懂,但不代表那是嚴謹規範的說法,說話沒有人在意,但寫文章時就要格外在意了。不論是寫作文、論文、公文還是任何文章,都要用嚴謹的態度,才能寫出經得起推敲的文字。除了以上常見病句類型,還有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值得注意,一篇規範的文章,標點也是不能誤用的,關於標點符號的規範使用詳見文末《最常見的12種標點錯誤》。


相關閱讀

  • 《知否》裡的病句都該怎麼改?
  • 最常見的12種標點錯誤,你中槍了嗎?
  • 好詩,點到即止,絕無廢話
  • 一知半解要不得:這些成語你都瞭解嗎(下)
  • 一知半解要不得:這些成語你都瞭解嗎(上)
  • 2019十大語文差錯,“差強人意”排第一
  • 漢語,規則最少,套路最多
  • 查看更多,請點擊主頁菜單“語言學概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