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五—“反腐作家”張平


茅盾文學獎五—“反腐作家”張平

1、我不會走向純藝術,為藝術而藝術,更不會為了藝術而犧牲掉作品的震撼力和衝擊力,在藝術和道義發生衝突時,我只能選擇後者。

2、作家絕不可以遠離時代和人民。不關注時代和現實、沒有理想和責任的作家,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但絕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3、沒有事情的時候,似乎什麼人也當得了官,假若一旦有了事端,有了真正的大事端的時候,對一個領導幹部來說,可就真正到了考驗你的時候了。能幹還是不能幹,將才還是庸才,真貨還是假貨,猶如真金見烈火,頃刻間就能顯出你的原形來。

4、文山會海淹沒了思維,酒池肉林埋葬了自我,位置越高,抬轎子的人就越多。真個是吃飯有人陪,路上有人追,睡覺有人等,辦公有人催,哪還有時間運思和謀慮!

5、我不反對所謂作家要靠想像力來寫東西,但想像是在生活的基礎上的想像,而不是讀報看書或上網能得來的無源之水。

6、現實主義作品在批判現實問題時,不應把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氣節一起批判掉,至少要表現一部分或者一批不妥協的正面形象,在揭示深層次東西時,可以嚴厲反省剖析,但不能自虐,這是一個文學底線。

茅盾文學獎五—“反腐作家”張平

張平(1953年11月~)

張平,男,漢族,1953年11月出生,山西新絳縣人,1986年7月加入民盟,1971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文學學士,文學創作一級。

現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一級作家,全國政協常委,山西省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山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等。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發表各類文學作品600多萬字,主要作品有《天網》、《抉擇》、《十面埋伏》、《國家幹部》等,先後數十次獲獎,1995年至2007年8次獲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抉擇》被推舉為建國50週年10部獻禮長篇作品之一,並獲2000年度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1994年獲國務院專家津貼。先後獲得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先進工作者,山西省勞動模範、宣傳戰線雙先標兵、首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特級勞動模範等稱號。

2000年被中共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2004年入選中宣部首屆“四個一批”文藝人才,2006年被中組部評選為由中央直接聯繫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001年被民盟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個人”稱號。

著有長篇小說《法撼汾西》、《天網》、《抉擇》、《兇犯》、《少男少女》,中短篇小說集《祭妻》、《姐姐》、《夜朦朧》、《十面埋伏》、《對面的女孩》,長篇報告文學《孤兒淚》等。作品曾獲全國第七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山西首屆趙樹理文學獎、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五屆矛盾文學獎,全國“最佳暢銷書獎”、“五個一工程”等。

2018年8月,張平的反腐長篇小說《重新生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月,憑藉該作品獲得首屆呂梁文學獎“山西作家獎”榮譽。

茅盾文學獎五—“反腐作家”張平

其成名作《抉擇》不僅以尖銳的鋒芒、犀利的筆觸,深刻地剖析和批判了社會上的腐敗現象,而且在較為廣闊的背景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同仇敵汽與腐敗分子進行鬥爭的決心、信心和勇氣,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以主人公李高成為代表的,具有較大思想深度,因而也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反腐敗鬥士的藝術形象,奏響了一曲昂揚激越的反腐敗頌歌。

張平成功地塑造了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秀領導幹部形象,他們在金錢、親情、友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從他們的身上也折射出黨和政府反對腐敗、從嚴治黨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時,書中揭露的腐敗現象發人深省,深刻地揭示了反腐敗是一場關係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鬥爭。

這本小說在揭示人物性格深度方面的挖掘值得稱道。小說著力刻畫了李高成在面臨身家性命、政治前程、家庭幸福等問題時的哈姆雷特式的猶豫、彷徨,而沒有將他的性格簡單化,最終讓其在左右矛盾和最後的突圍中實現了人格昇華,從而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

他敢於寫他人所不敢寫的東西,所有的創作和作品,全部都是相通的,或者說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對腐惡的反抗,對弱者的同情,對壓迫與剝奪的吶喊和奮爭。

《祭妻》《姐姐》如此,《血魂》《較量》如此,《天網》《抉擇》《紅雪》《十面埋伏》《國家幹部》,一直到今天的《重新生活》莫不如此。直面現實,近距離地描寫生活,為正義和良知呼喊,維護和捍衛社會的公正、公平、民主、法治,這幾乎就是他作品幾十年來的不變立場和一貫堅守。

茅盾文學獎五—“反腐作家”張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