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函馆和小樽很像,都是那种极其舒服的小港口城市,比横滨和神户要舒服的多,尤其是有各种坂,就是坡道,可以从上往下一眼看到大海。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元町散步地图-(红色的斜道为函馆十七坂)

在函馆取景的电影,我印象有《跨越栅栏》和《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推荐了《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作为函馆的城市风光电影,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片头有很多镜头展示了函馆的城市景色,比如十字街的电车站,还有姿见坂……《假如猫》中的姿见坂是在第四个坂坡,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那里特别适合游逛发呆。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假如猫》剧照-姿见坂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假如猫》剧照-姿见坂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假如猫》剧照-十字街电车站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假如猫》剧照-十字街电车站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假如猫》剧照-十字街电车站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姿见坂


(二)五棱郭的樱花


我在元町公园逗留了一阵子以后,下到十字街路口搭乘函馆的电车去往五棱郭。


我去五棱郭是为了看樱花的,去之前并不知道五棱郭的历史,也没太在意。但当时隐隐的感觉有点不理解,“棱堡”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创造的城堡模式,是为了避免火炮射击有盲区而改造的较为先进的防御城堡体系,我一看到五棱郭门口的轮廓图就意识到,这绝对是欧洲的防御设计,它不可能是古代日本的城堡样式,回国查了查资料才弄明白。


五棱郭始建于江户幕府末期,当时函馆一开埠,幕府政府就下令在函馆建设一个城堡用于增强防卫能力。所以五棱郭应该算是日本第一个采用当时欧洲先进的防御城堡概念建设的棱堡,日本总共有两处棱堡,都在同一时间建成,1866年函馆五棱郭建成,1867年长野县龙冈城五棱郭建成,算是江户幕府最后的军事建筑。


函馆五棱郭正儿八经还打过一次大战,好像在五棱郭公园门口有介绍,我当时看不懂,也是之后在网上查的资料。


幕末的内战给日本历史贡献了很多素材,你看看大河剧,取材于幕末时期的故事比战国时代还要多。1868年戊辰之战的最后一站,就是在函馆打的,函馆五棱郭成了最终战场。当时日本全境倒幕成功,明治政府军取得全线胜利,江户幕府的海军奉行榎本武扬拒绝交出江户幕府的舰队,所以率领土方岁三、大鸟圭介等北上占领箱馆,并以五棱郭为根据地,得到法国与英国领事的承认,建立“虾夷共和国”。这个短短的“虾夷共和国”就倒在五棱郭上。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新选组-土方岁三最后一日》海报


1964年,昭和39年的时候,为了纪念五棱郭铸成100周年,在五棱郭入口处旁建造了高60米的瞭望塔,可在塔上俯瞰五棱郭的星型结构。我当时走到五棱郭的时候,我傻了吧唧的以为那是五棱郭的售票处,跟着人流排了好长的队才知道这是要上塔观景的队伍,耽误了不少时间,干脆在瞭望塔大厅里的小吃摊位买了玉米和烤鱿鱼,味道都相当哇塞。


大厅里有土方岁三的雕塑和生平简介,这个人物随着06年大河剧《新选组》的热播,估计在日本无人不知,作为日本最后武士道精神的代表,这个人的外貌和人生都太适合做偶像了——剑术家、谋略家、新选组副长,绝对俊朗的外形以及为武士道精神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事迹,日本最后的武士……在JR函馆站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有土方岁三最后的地碑,《新选组》的粉丝可以到函馆来拜祭一下土方岁三。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五棱郭瞭望塔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土方岁三雕像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土方岁三简介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瞭望塔大厅外的樱景


以上这些在我踏入到五棱郭公园的时候,一无所知。我之所以选择4月底到北海道来,就是来看樱花的,在北海道大学,在札幌中岛公园,在函馆的元町,都只能看到几株樱树各自盛开。五棱郭,是第一个让我见识到什么叫樱簇似海的场面,城郭内外1600株樱树同时盛开,尤其在棱堡的土棱上俯看,樱树的花冠连绵不绝的通向远方,第一次亲眼见到让人沉醉不已,我当时心下以为,所谓赏樱也就是如此了,去哪里也不可能再遇到更加美妙的樱花景色了……


这个想法只保留了不到一天,当天晚上我就赶到了青森县的弘前,然后被弘前城的樱花惊得目瞪口呆……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五棱郭樱花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五棱郭樱花


城市文艺旅记——函馆

五棱郭樱花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