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函館和小樽很像,都是那種極其舒服的小港口城市,比橫濱和神戶要舒服的多,尤其是有各種坂,就是坡道,可以從上往下一眼看到大海。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元町散步地圖-(紅色的斜道為函館十七坂)

在函館取景的電影,我印象有《跨越柵欄》和《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在之前的文章裡我推薦了《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作為函館的城市風光電影,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片頭有很多鏡頭展示了函館的城市景色,比如十字街的電車站,還有姿見坂……《假如貓》中的姿見坂是在第四個坂坡,在陽光晴好的日子,那裡特別適合遊逛發呆。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假如貓》劇照-姿見坂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假如貓》劇照-姿見坂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假如貓》劇照-十字街電車站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假如貓》劇照-十字街電車站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假如貓》劇照-十字街電車站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姿見坂


(二)五稜郭的櫻花


我在元町公園逗留了一陣子以後,下到十字街路口搭乘函館的電車去往五稜郭。


我去五稜郭是為了看櫻花的,去之前並不知道五稜郭的歷史,也沒太在意。但當時隱隱的感覺有點不理解,“稜堡”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創造的城堡模式,是為了避免火炮射擊有盲區而改造的較為先進的防禦城堡體系,我一看到五稜郭門口的輪廓圖就意識到,這絕對是歐洲的防禦設計,它不可能是古代日本的城堡樣式,回國查了查資料才弄明白。


五稜郭始建於江戶幕府末期,當時函館一開埠,幕府政府就下令在函館建設一個城堡用於增強防衛能力。所以五稜郭應該算是日本第一個採用當時歐洲先進的防禦城堡概念建設的稜堡,日本總共有兩處稜堡,都在同一時間建成,1866年函館五稜郭建成,1867年長野縣龍岡城五稜郭建成,算是江戶幕府最後的軍事建築。


函館五稜郭正兒八經還打過一次大戰,好像在五稜郭公園門口有介紹,我當時看不懂,也是之後在網上查的資料。


幕末的內戰給日本歷史貢獻了很多素材,你看看大河劇,取材於幕末時期的故事比戰國時代還要多。1868年戊辰之戰的最後一站,就是在函館打的,函館五稜郭成了最終戰場。當時日本全境倒幕成功,明治政府軍取得全線勝利,江戶幕府的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江戶幕府的艦隊,所以率領土方歲三、大鳥圭介等北上佔領箱館,並以五稜郭為根據地,得到法國與英國領事的承認,建立“蝦夷共和國”。這個短短的“蝦夷共和國”就倒在五稜郭上。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新選組-土方歲三最後一日》海報


1964年,昭和39年的時候,為了紀念五稜郭鑄成100週年,在五稜郭入口處旁建造了高60米的瞭望塔,可在塔上俯瞰五稜郭的星型結構。我當時走到五稜郭的時候,我傻了吧唧的以為那是五稜郭的售票處,跟著人流排了好長的隊才知道這是要上塔觀景的隊伍,耽誤了不少時間,乾脆在瞭望塔大廳裡的小吃攤位買了玉米和烤魷魚,味道都相當哇塞。


大廳裡有土方歲三的雕塑和生平簡介,這個人物隨著06年大河劇《新選組》的熱播,估計在日本無人不知,作為日本最後武士道精神的代表,這個人的外貌和人生都太適合做偶像了——劍術家、謀略家、新選組副長,絕對俊朗的外形以及為武士道精神戰鬥到最後一刻的事蹟,日本最後的武士……在JR函館站東北方向不遠的地方,有土方歲三最後的地碑,《新選組》的粉絲可以到函館來拜祭一下土方歲三。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五稜郭瞭望塔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土方歲三雕像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土方歲三簡介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瞭望塔大廳外的櫻景


以上這些在我踏入到五稜郭公園的時候,一無所知。我之所以選擇4月底到北海道來,就是來看櫻花的,在北海道大學,在札幌中島公園,在函館的元町,都只能看到幾株櫻樹各自盛開。五稜郭,是第一個讓我見識到什麼叫櫻簇似海的場面,城郭內外1600株櫻樹同時盛開,尤其在稜堡的土稜上俯看,櫻樹的花冠連綿不絕的通向遠方,第一次親眼見到讓人沉醉不已,我當時心下以為,所謂賞櫻也就是如此了,去哪裡也不可能再遇到更加美妙的櫻花景色了……


這個想法只保留了不到一天,當天晚上我就趕到了青森縣的弘前,然後被弘前城的櫻花驚得目瞪口呆……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五稜郭櫻花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五稜郭櫻花


城市文藝旅記——函館

五稜郭櫻花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