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經歷了大大小小異常多的戰爭,作為黨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主席一輩子經歷的戰爭非常非常多。有些戰爭,主席用詩詞將其記錄了下來,如《清平樂》記錄蔣桂戰爭,《漁家傲》記錄反第一次大“圍剿”、反第二次大“圍剿”,但大多表現戰爭的意義,並沒有直接寫戰場。作為領導者,親自上戰場的可能性比較少,這符合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非凡能力,也真實表現了領導人的高屋建瓴。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但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詞卻是直接描寫戰場,可惜如果不細細品味,還真不知道是在描寫戰場,可見偉人的手筆非同凡響,從中也可以看到戰爭的殘酷、悽慘和悲涼,勝利來之不易。這就是《憶秦娥 婁山關》,一起看看: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在王明、李德等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下,不得不退出經營多年的閩贛根據地,開始漫無目的的戰略大轉移,也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紅軍長征的前半部分,其實都在逃跑,處處被動挨打。尤其是湘江血戰,八萬多部隊銳減至3萬餘人。在生死存亡之際,成功召開遵義會議,主席重新獲得軍事指揮權。會後,紅軍攻取婁山關北上,準備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與川西北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但蔣介石派重兵把守長江,紅軍不得不折回,再向遵義進軍。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婁山關海拔1576米,在遵義市北邊50公里處,是進入遵義的北邊門戶。紅軍要返回遵義,必須再次攻下婁山關。貴州軍閥王家烈已派駐一個師守衛婁山關,1935年2月25日,紅軍打垮敵人一個師,黃昏時分佔領婁山關。次日拂曉,敵人兩次集結兵力反攻,戰鬥非常激烈。這首詞寫的就是這兩場反攻戰鬥。

時值農曆一月末,婁山關非常寒冷。西風怒號,天高雲慘淡,聲聲大雁悽哀鳴叫,山上的冰霜浸透骨髓,月如彎鉤懸掛半空,一派悽慘荒涼之感。主席並沒有從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而是通過西風、長空、冰霜、彎月、大雁哀鳴來烘托戰場的淒冷清絕。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戰鬥有多殘酷呢?正常情況下,馬蹄聲是規則而有力的,如果是萬馬奔騰,更有非凡的氣勢,浩瀚的聲響。然而,詩人聽到的是“馬蹄聲碎”,斷斷續續,似有似無,可見馬之少,馬之無力。而軍號一般是嘹亮,響徹雲霄的,然而,因為連續的衝鋒和反攻,喇叭聲似乎變成了哭泣聲,可見嗓子早已乾裂,才導致吹出的號聲變成嗚咽聲,似在哀婉哭訴。馬匹和衝鋒號角都是戰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兩種力量被摧殘成這副模樣,可見戰鬥持續時間很長,且異常殘酷。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婁山關確實易守難攻,且有重兵把守,是非常不易攻克的險要關隘。然而不管是怎樣的雄關,哪怕是鋼鐵長城,在英勇的紅軍面前都將土崩瓦解。紅軍先後兩次攻克婁山關,看似進退自如,實則處處兇險,戰鬥異常慘烈。為了勝利,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和犧牲。主席很少寫戰鬥現場,這是少有的一首,可見在主席心中這場戰鬥應該是驚心動魄,印象深刻。


不細品,根本不知道是寫戰場的主席詩詞,感受戰爭的殘酷悽慘悲涼

當然主席不會只寫戰場。“邁步”體現了勝利者的豪情,紅軍從婁山關的頭上邁開大步踏了過去,其心胸與氣勢躍然而出。站在山頂上,遠近的山峰都矮了半截,雲煙繚繞其間,浩瀚如大海,心情也豁然開朗。即將落下的太陽,在彩霞的映襯下,好似沾著鮮血,這不僅是寫實,更是體現剛剛結束的戰場,鮮血鋪滿大地,淒涼悲壯。

任何困難都會過去“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但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