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1840年,古老中國的大門被英國人的槍炮打開,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隨著通商口岸、外國租界的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中國生活,並帶來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足球運動。

上海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與西方接觸的城市,足球運動也早早地在這個東方港口生根發芽。在晚清時,上海已經產生了由西方人組織的足球賽,而在一些高校中,校園足球也悄然興起。

民國以來,足球運動更是風靡滬上,對抗形式從校園切磋到華洋對抗,上演了一幕幕“我為球狂”。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清末的中國足球運動


晚清:舊上海足球的萌芽

鴉片戰爭後,上海被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英國駐上海總領事巴富爾到任,逼迫上海道宮慕久簽訂《上海土地章程》,劃定租界,接著法美帝國主義如法炮製,相繼得到了租地。於是大批外國僑民湧入上海。

在租借內,外僑可以“開闢花園及公共休養遊玩”場所,因此,從1850年開始,各國外僑曾陸續建造了一些體育及遊樂設施,出現了外僑的公共運動場。到19世紀60年代,在外僑中先後出現了足球、棒球、高爾夫球、網球等活動。

在這個時期內,對上海足球影響最大的事件是1867年上海外僑成立了上海足球總會,開始組織正式的足球比賽。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舊上海的公共租界


20世紀初,上海外僑成立西人足球聯合會,舉辦了多達14種的足球賽事,包括國際盃賽、甲組賽、史考托杯賽等,其中最為成功的為史考托杯賽,參賽隊伍最多、水平最高。

但是這個時候的足球還是西方人自娛自樂的活動,和中國人沒半毛錢關係。據比較可靠的史料記載,中國人自己玩足球可能在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之時。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天津水師學堂


上海的工商界和學界青年在與外僑接觸後,足球運動逐漸向華人社會蔓延,尤其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年學生。在外僑的“示範”下,19世紀末城隍廟舊校場出現了華人踢足球。

舊上海華人社區的足球運動先驅是四所學校:吳淞商船學堂、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和聖約翰大學。

吳淞商船學院早在1900之前就成立了足球隊,但是由於該校存在時間短,並且沒有沒有對手切磋,該校足球隊只能過把癮就死了,沒有造成多大的轟動效應。對早期上海足球發展啟動推波助瀾作用的還屬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和聖約翰大學。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1901年,聖約翰大學足球隊成立


徐匯公學創辦於1850年,是由法國天主教會辦的一所完全中學。庚子(1900年)之亂後,清廷推行新法,學校提倡體育教育,於是該校在當年就成了足球隊,“開我國學校足球之風”。

南洋公學創辦於1896年,是大名鼎鼎的交通大學的前身。該校對體育教育非常重視,在1899年,該校就宣佈“體育一事與中西各課一律並重”,成立足球隊的時間大約與鄰居徐匯公學同時,兩校時間進行了上海校際之間最早的友誼賽。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1910年的南洋公學足球隊

聖約翰大學成立於1879年,是一所教會學校。在西方教會背景下,足球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1901年組建了校隊。財大氣粗的聖約翰大學甚至還花了鉅款買了八畝地,建了一個專業足球場。

相比於吳淞商船學院足球隊的孤獨,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和聖約翰大學總算是找到了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但由於徐匯公學是中學,南洋公學難免有以大欺小之嫌。

1902年,南洋公學和聖約翰大學進行了首次友誼對抗賽,之後規定每年舉辦一次,舊上海有組織的校際對抗賽才真正拉開序幕。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上海早期的足球比賽

兩校之間的友誼賽採取三局兩勝制,前兩場分別在各自主場進行,第三場則安排在 中立場地麥根路鐵路球場。當時的上海鐵路局,為了方便兩隊球員參賽,還專門安排了專列,載著球員、拉拉隊和部分觀眾直抵車站球場,其轟動場面可見一斑。

較為搞笑是,由於當時是清末,球員們還都留著大辮子,所以比賽前大家都把頭髮盤在頭上。但在對抗激烈的球場上,辮子難免會散落下來。球員們奔跑時,辮子也是一甩一甩的,引來不少笑話。

1920年代:校園足球的黃金時代

辛亥革命後,清朝被推翻,中國進入民國時代,促進了西方文化在中國的進一步流行。

前文提到南洋公學與聖約翰大學進行的足球年賽已經初步具備了錦標賽的性質。在兩校的牽頭下,滬上以及周邊其他城市的高校也紛紛加入校園足球的大家庭,相互約戰,切磋球技。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民國上海的運動場


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在此時也有了一定進步,專門的拉拉隊產生了。南洋公學足球隊還有專門的隊歌《南洋足球歌》:“南洋,南洋,諸同學神采飛揚,把足球歌唱一曲,聲音響。看吾校的十個足球上將都學問好,道德高,身體強,身上穿了藍與黃兩色衣裳,雄赳赳,氣昂昂,排列球場上。開足,個個象活虎生龍,真不愧蜚聲鴻譽冠我邦……”

1914年,由南洋公學、聖約翰大學兩位帶頭大哥牽頭,聯合滬江大學、蘇州東吳大學、南京金陵大學、杭州之江大學舉辦華東六大學運動會。1920年,復旦大學和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央大學前身)加入,形成八校體育聯盟,每年舉辦包括足球在內的運動會。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民國時的足球賽


八校中,足球水平最高的當屬上海雙雄南洋公學和聖約翰大學,其餘隊伍只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上海德比”可比作現在意甲的“米蘭德比”和英超的“北倫敦德比”,兩隊交鋒時場上隊員針鋒相對,場下球迷也是互不相讓。此時的校園足球已經走出校園,成了舊上海的全民狂歡,甚至吸引了遠在十餘里外浦東的球迷渡江觀戰。

大賽之前,南洋公學全校停課一日,所有師生前往球場助威。比賽前夕,學校組織拉拉隊、軍樂隊、貼標語、結綵綢,還召開預祝勝利大會。

球賽開展之際,鳴放爆竹,俄而軍樂隊奏起樂曲,拉拉隊激昂歡呼,此起彼落,扣人心絃。兩軍開戰,全場肅靜無譁,比及一球獲中,則軍樂聲、校歌聲啦啦隊的鼓掌歡呼聲,雜然並作。鏖戰既罷,如勝利屬於主隊,學校舉行祝捷大會,向球隊獻花,表演文娛節目,興盡始散。校長唐文治每逢球隊出征,親自督戰,戰罷歸來,不論勝負,皆要訓活一番。據說有兩次南洋應戰失利,唐回校後競抱頭大哭在他雙目已近失明時,對足球隊比賽情況仍很關心,可見其熱心之甚。——《交通大學半世紀體育風雲》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瘋狂的球迷校長唐文治

由於兩隊的強大號召力,賽制上也為它們開了特例,依舊延續了清末時的三場決勝制。

“以是本埠各界人士,前往作壁上觀者,有如蜂擁。”這位作者走在半途,“己見如雲之仕女,結隊前往,絡繹道上如遊絲。至則見場外觀客,已密若堵牆,無一隙地。而閘北一帶,流俗之人,亦相繼前往,錯雜其中,風聲所播,愈集愈眾”。——《約翰學刊》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民國時的足球賽


從民國三年到十四年共十二屆的八校足球聯賽,聖約翰六次奪魁,南洋四度折桂,足見兩隊在華東足壇的統治力。唯一的一次冠軍旁落是最後一屆,滬江大學隊虎口拔牙,爆冷奪冠。

民國十四年,駭人聽聞的“五卅慘案”爆發。由於聖約翰校長卜芳濟破壞學生的愛國行動,侮辱中國人民。全校師生憤怒之下退出學校,另建光華大學。由於在八校聯盟中,大多數為教會學校,在反帝的浪潮中,八校足球聯賽宣告解體。

1926年,“江南各大學體育協會”成立,,足球仍是主要項目之一。最初的會員為光華大學、南洋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持志大學和中國公學,大部分為上海本地的高校,教會學校已經被排斥出了校園足球大家庭。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滬江大學影像

從1926年至1935年,“江大體協”共舉行了10屆錦標賽,此後隨著日本全面侵華,上海的校園足球逐漸走入了低谷。

綜觀1920年代,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上海校園足球的黃金時代,總結下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組織較為嚴密。從最初的校際友誼賽發展到有一定比賽規章制度、有規則的校園足球聯賽;

二是參與程度高。從學校本身到普通民眾,都積極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初步奠定了足球運動的群眾基礎,擴大了足球在華人社區中的影響力;

三是參賽隊員水平高。雖然僅僅是校園聯賽,但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各校的足球水平在磨礪中進步,誕生了不少高水平隊伍,且以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為代表。南洋大學甚至培養出了多名國腳,代表國家隊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參加國際比賽。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聖約翰大學足球健將


1930年代:激烈的華洋對決

儘管舊上海的校園足球轉入低潮,但其功績功不可沒,它促進了足球運動從校園擴大到華人社會的各階層。1920年代,上海的工人足球隊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其中較有名的有上海郵電局隊、跑馬廳球場的中圖工友隊,以及共和、博愛、樂群等足球隊。

上海的這些工人足球隊是純業餘性質,球員都是兼職的,他們的主業有職員、醫生、大學生、工程技術人員等。

由於之前上海有組織的足球比賽都是由外僑的“上海足球會”(西聯會)組織的,並不帶中國人玩。於是在1924年秋,全國體協組織了上海中華足球會,加上“中華”二字以區分外僑的“上海足球會”。

上海中華足球會是純華人的足球社團,成立的初衷就是組織上海華人自己的足球賽,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隨後幾年,上海華人社區的足球隊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第二屆聯賽即吸收了37個隊參加,聯賽也分成了甲乙組。到了第五屆,參賽隊多達44個,聯賽分成五個級別進行。這些球隊有些是產業工人組織的,有些是由若干單位組織的,有些是由民族工商業中的工人和店員的,聯賽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校園足球聯賽。經過幾年聯賽的鍛鍊,若干球隊的水平已經接近外僑球隊中的佼佼者。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東華隊與外僑西商隊比賽

上海中華足球會和聯賽誕生後,華洋爭鋒成為上海足球對抗的主流。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運動員和觀眾愛國情緒。

在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結下,逐漸強大起來的華人足球隊已經不滿足“內鬥”,他們躍躍欲試,準備向外僑球隊發起挑戰,以此證明中國人並不是外國人所說的“東亞病夫”。

1926年,上海愛國商人程貽澤組織三育足球隊,申請參加西聯會的聯賽。在表決時以9票同意、8票反對險勝,准予參加“西聯會”的甲組聯賽。此後,悠遊隊、樂群隊(後改名樂華隊)均獲得參加“西聯會”旗下的足球賽事,並以打敗外僑球隊為目標。

在1920年代,首先扛起“克洋”大旗的是樂華隊。擁有“球王”李惠堂的樂華一亮相就給外僑隊一個下馬威:在1926-1927賽季的史考托杯賽中,首次參賽的樂華隊就以4比1的大比分橫掃該項賽事的霸主臘克斯隊,首創華人球隊打敗西聯會冠軍隊的紀錄。

而在隨後的“西聯會”甲級聯賽(1927-1928賽季)中,樂華隊更是勢不可擋,勇奪聯賽冠軍,接著又斬獲甲級盃賽冠軍。在之後的1932-1933賽季和1934-1935賽季,樂華隊又兩度稱雄,徹底改變了外僑對華人足球隊的看法。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1928年奪冠的樂華隊

可惜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樂華隊被迫解散,繼之而起的是後來蜚聲海內外的東華隊。

東華隊的主要成員是愛國知識分子,他們具有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志氣,敢於面對外僑強隊進行拼搏,而且有“球王”李惠堂坐鎮,和有著“鐵腿”之稱的名將孫錦順加盟,其實力在上海首屈一指。在1934-1935賽季和1935-1936賽季,東華連得兩屆史考托杯賽冠軍。

上海的華人足球隊逐漸在華洋對抗中已經取得了優勢。昔日的弱者如今騎到了自己的頭上,這讓上海的外僑球隊坐立不安。他們在球場上正面交鋒打不過,就採用一些假球、黑哨等“下三濫”的手法。

1928年,樂華足球隊與英陸軍隊比賽時,對方收買裁判,縱容英隊在球場上橫衝直撞,連傷樂華隊員多人,硬把樂華隊逼出賽場。

從校園切磋到華洋爭鋒:民國上海的足球對抗史

中國球王李惠堂與英國球王詹姆斯合影

30年代初,東華隊繼樂華而起,更大地衝擊著洋人在足壇上的霸權,外僑體育流氓又屢造事端,妄圖壓抑東華隊優勢。19835年和1937年的萬國足球賽中,都因外國裁判員偏袒外僑球隊而使東華隊失卻奪標時機。

外僑體育組織這一卑劣行徑為時人所不齒,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人的足球已經可以在西方人面前揚眉吐氣了。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上海淪陷,蓬勃發展的足球運動自此告一段落。

結語

舊上海的足球傳播呈現了明顯的循序漸進的特點,先是租界內外僑自娛自樂的活動,隨後流傳到滬上各大高校,在此基礎上,足球運動進一步向華人社會各階層傳播,遂成一項深受群眾喜愛的、流傳極廣的體育運動。

舊上海的足球對抗形式,先是外僑之間的比賽,之後校園足球運動如火如荼展開。校園足球是純粹的友誼足球,而之後的華洋爭鋒則是中國人民反抗殖民者、維護民族尊嚴的“足球戰爭”。它證明了中國人在發展體育事業上並不比西方人差,踢足球我們也能很優秀!


參考資料:《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第55輯》、《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第65輯》、《上海文史資料選輯科教文衛存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