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什麼時候最佳?

新大風歌


什麼時間掃墓最合適呢?

其實沒有什麼權威說法,一般而言,只要在清明節之前,包括清明節那天去掃墓,都是合適的。

過去,人們一般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去掃墓,以之為正日子,時點觀念比較強,不了提前,不可推後,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就像初五迎財神,清明掃墓,中元節燒紙錢。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並不能趕在清明節當天去掃墓,而這種事情一般也習慣延後,因此很多人都會在清明節前夕的某個週末攜家帶口的去掃墓,順便踏青,從而也就造成了清明節前夕的幾個週末形成了掃墓的高峰。

現在的掃墓,更多的是全家踏青賞春的日子,不負春光不負卿吖!


吾悅星光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深有體會,我們這兒有一風俗習慣,有兒女後代的,清明節前必須回去掃墓,我們這兒俗稱“掛清”,沒兒沒女的就是清明節後由親戚“掛清”,所以說回家給父母祖輩清明掃墓必須在清明節前第二點:必須錯過所謂的“五紅大壽”,即農曆上所謂的不宜祭祀這天,上前年我回家祭祖就因為撞了這一天就白跑了,沒上山給父母掃墓,還有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一點,必須是晴天,否則無法上山,無法給祖先燒香蠟紙錢,昨年我就碰上了,回家哪天市裡是晴天,而到老家鎮上下了小雨,又導致無法上山,連續二年都沒給父母祖輩掃墓“掛清”,所以今年我提前於本於二十日回家,天公作美,氣溫二十多度,把人熱瓜了


永昇陽說事


“十里不同鄉”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我們家鄉在掃墓這件事上一年分四次:1、清明節;2、陰曆七月十五;3、陰曆十月初一;4、大年三十上午(12點鐘以前)。另外:家中親人去世後頭三年(去世當日後的連續三年)的祭日,也要去掃墓,就這些了。(謝謝)。


捕霧網


“清明節掃墓,什麼時間最佳”?

我來說說這個話題:

~~~~~~~~~~~~~~~~~~

清明節是漢民族流傳幾千年來緬懷先輩追憶祖宗的一個文化習俗。

在神洲大地,源遠流長。世世代代,根深蒂固。

從某中意義上講,折射出了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

至於清明節掃墓,什麼時間最佳?這個問題似乎有些不太實際。

一般說來,“十里鄉俗不同”,更別說大江南北,珠江堤畔,長城內外,黃河上下了。

筆者大致說說家鄉的清明掃墓吧。老先人定的規矩是:凡未過三週年的墓都叫新墳,新墳必須清明前一天上墳。過了三週年以後的墳墓都是清明節當天去上墳。

這種小區域地方習俗己是流傳若干年若干代了,家鄉人至今都不會違背這個習慣。

我想,實際不存在什麼時間最佳與否,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追憶,想念,是緬懷自己的親人,遲早一兩天何妨?

一年一度,年年清明。

一代一代,世世相傳。











風雨人生3293


掃墓其實就是一種懷念祖輩、追思先人、緬懷遺志的悼念性質的活動,因為故者的墓地一般都葬在山地丘陵之中的,一般都是人跡罕至之處的,所以,年長日久的,就會長滿了荒草荊棘,有的時候,荊棘野草甚至會瘋長蔓延,把我們先人的墳塋都淹沒了,所以,後人為了不讓祖先的葬身之處不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就會去清理野草、掃除荊棘、培上新土、栽上新樹,使得先人的墓地常在常新,永遠可以供後人瞻仰。這個過程,就叫做掃墓了。

如果需要的話,其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是心誠,只要有敬仰之心,只要想念自己逝去的親人了,只要有心裡話要對親人講了,天天都可以去掃墓的,天天都可以去死去的親人面前寄託哀思、追憶恩情、表達思念、感懷現在的。我以前的溫州老闆,一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了,一遇到糾結事情自己化不開了,就會跑到他父母面前去站一站、遛一遛、掃掃墓、除除草、上上香的。我跟這個老闆跟了七年,有兩年他是在立秋後的初一、十五去的,還有兩年是臘月的月頭月尾去的。當時,我就好奇地問他,又不是清明、又不是中元、更不是寒食的,你怎麼這個時候上墳,老闆說,上墳還分什麼時間?還需要固定時間嗎?我就是想我的父母親了,所以就過去看看,坐坐,去說說話、談談心而已。

那麼,為什麼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選擇在清明節的時候掃墓、上墳呢?這就得說清明節的來歷和清明節的好處了。

清明節的固定時間,一般是在陽曆的4月5號前後,在農曆春分後第15天。這個時段,一般都是春和景明、萬福復甦、陽氣正旺、陰氣衰退、吐故納新的絕佳時間,也正是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天和春季倒春寒、咋暖還寒之後,終於溫暖的氣候穩定下來後,去郊外踏青春遊的極好的時段。古人把這個時段選擇為祭祖、掃墓、上墳的時間,其實也是看中了這個時段的美好情景和溫暖氣候。

那麼,在這樣的時段,什麼時間掃墓最合適呢?其實,清明節氣時間很長的,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在我們老家,還有以4月5日為節點,前三後七,就是4月2日到4月12日都可以的說法,那麼,在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掃墓的最佳時間了。

清明節是與春節、中秋、端午並列的四大傳統節日,兼具自然節氣與人文關懷兩種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坐看雲起於此時


每家講究都不一樣,究竟哪些可以便宜行事?哪些又是無論如何不能犯的忌諱呢?

小小米今天就替大家好好科普一下清明祭掃的正確姿勢:


1何時去掃墓你心裡真的有數嗎?

掃墓時間在清明節前後十五天都可以。不過畢竟清明人流量集中,建議錯峰掃墓。當然各地有細微差異,尊重當地風俗即可。

最佳出行時段

  • 掃墓時辰需選上午9點後到下午5點前

  • 下午5點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因此最好在這之前完成掃墓活動。

小小米支招

另外從安全性來說,天色越遲路況越不好,容易觸發潛在的危險,因此早些出門祭掃完也是好的。

2講究人連鮮花顏色都要挑一挑?

去祭拜必然要帶東西,從基本配置紙錢,到先人愛吃的各類零食、糕點還有香菸……

大師掃盲

對於祭品並沒有硬性要求,酒菜、鮮花、糕點、金銀錫箔或者先人喜愛的東西,都可以帶去,各位雷粉按照一貫選擇來即可。

但是!考究一點的掃墓團必帶鮮花,而究竟選什麼品種也是個學問。

  • 白色菊花搭配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是最適合的;黃色菊花在傳統中有長壽菊之稱,更適合用來看望病人。

  • 雖然在西方黃菊也有哀悼的意思,但傳統節日還是遵循中華傳統為宜。

對於高壽的先人,可以適當增加紅、粉色鮮花;但六十歲以下過世的先人還是選顏色素淡的比較妥當。

小小米吱吱

總之一句話,可以不準備或少準備,但是準備了就不要弄錯。

不過在墓園,我們也看到了帶著大束百合去祭掃的阿姨,大概是想祝地底下的先人,百年好合吧……


雷門易


雖然說十里不同俗,但是清明節掃墓上墳也是先祖遺留的美德,清明時正是天高氣爽的好時節,不忘先祖,傳承美德,是德孝文化的精髄。

什麼時間掃墓上墳,這要分開新墳老墳。不過三年的為新墳,過了三週年以後自然而然就成了老墳了。

首先說新墳不過社,社為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新墳在春社前逢單日不逢雙日掃墓上墳。這裡不哆嗦了,有興聚百度一下新墳不過社就明白了。

老墳在清明當天十一點前上墳掃墓最佳,因為午時為後半天,掃墓要在前半天完成,切記要培土呦,添土意味著添丁,後輩發人。如果清明當天不能掃墓,也可以在清明前幾天提前上墳添土,逢單日不逢雙日上墳。

雖然說清明上墳也是傳承德孝文化,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相信,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信者得益,不信者一笑了之吧。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提前一天或者當天都是最佳時間。現在國家很重視傳統的民風民俗,清明節當天已是法定的節日了。從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傳統文化節日。

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城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慣內容上的或細節上的差異,但掃墓祭祖是共同主題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牡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可能是上蒼也感動於大部分老百姓祭祀先人祖宗的悲傷心理,往往會在

清明這兩三天淅淅瀝瀝的下點雨,是否在接應天下孝子賢孫們的眼淚?

清明節這天祭祖是一年一度的“添墳”議式,所謂添墳,我們這裡是在老墳上覆蓋新土,其意義是為祖先修膳“住房“,表示孝心。

逝者安息!生者奮進。


生活味道ABC


我們這兒掃墓必須是要等到開清,也就說5號清明,5號以前是不能去掃墓的,聽老一輩說,墓門未開,是不能去打攪先人的。二,家裡如果清明前添了新墳,,清明當日要叫上外嫁的親人和族人一起去給先人掃墓,叫掃新墳,當日主家還需包好粽子分給回家掃墓的親人和族人,並請大家吃一餐。三,如果沒有新墳,在清明後的十多天裡,哪天都可去掃墓,一般都是等小孩禮拜天才去,去掃墓當日,大家必須備上祭品,先在家中祭拜祖先,然後在拿到墳上去祭拜,在外面要從最老的祖先拜起,由大到小,不能亂輩。四,掃墓完好,一般兄弟姊妹都會聚在一起聚一聚,吃頓團圓飯,。


新215352425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節是紀念祖宗,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會選擇清明節日前幾天或清明節日當天(選好的日子)帶上,香,蠟燭,紙錢、祭品不論颳風下雨,我們楊姓同宗的都一起去祭拜祖宗,一人打大鑼,兩人打缽子,一人打鼓,直到祖宗墓地。為祖宗墓地除去雜草,打掃乾淨,然後就是燒香祭品等事。一天就能就能祭拜完大眾的所有祖宗(我們叫大眾清),然後晚上大家一起吃飯。然後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小眾清)曾祖爺爺下來的那代後人一起祭祖。因為以前的墓地都是曾祖爺爺那時候買的地方,所以很偏僻、地方多距離遠,而且後代人基本也埋在祖地。所以這次掃墓得跑一整天山路。還得分2路人數祭祖(包括逝世的近親)的墳。然後晚上100多人吃飯,說說祖宗這一脈傳承的事。這樣下來就只有近代沒有埋祖地人的墳沒有掃了。這個自己另外安排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