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人眼中的齊文化——天齊淵

天齊淵,又名瑞泉、豐泉、豐水,俗稱溫泉,古齊之聖水名泉。其位於牛山西北麓、淄河東岸,齊陵街道劉家終村北蛟山腳下。昔時五泉並出,大泉噴玉碎,小泉吐珠圓,蔚為壯觀。泉中水流似玉、波光粼粼;泉邊霧氣蒸騰、如夢似幻;其間賓客如雲、遊人如織。天人相映,和樂安康;心泉相諧,情趣盎然。

天齊淵,是祭天聖地。上古時,齊地有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祭祀,此淵為天主神祭地;至周代齊國,此淵一直為歷代齊君舉行祭天儀式之所在;下至秦漢,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專程至此,禮敬上天,以祈國運久遠。

天齊淵,乃齊地、齊國命名為齊之源。齊,與臍通假;天齊,即天之肚臍、天之中心之意。故淵以天之臍得名,而淵周圍之地、後建之國均以淵名名之曰齊,即所謂“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

天齊淵,又為古時上巳修禊之地。上巳,農曆三月初三;修禊,古代民俗,人們於水邊用蘭草沐浴,以祛病消災、求子祈福。東漢徐幹曾在其《齊都賦》中描述天齊淵之修禊盛況;而明代臨淄八景中,“溫泉修禊”亦赫然在列。彼時,墨客騷人呼朋引伴,來此飲酒作詩,寄託心跡;百姓扶老攜幼,來此踏春遊玩、上香求福;真可謂熙熙攘攘,其樂融融。

天齊淵清澈透明,匯流成溪,注入淄河。據《臨淄水利志》記載,1957年天齊淵每日出水6900立方米,水溫19°C。後來,因為水位下降、上游興建水庫等原因,天齊淵於1975年乾涸。泉雖竭,然而臨淄人愛泉之心卻汩汩長流。2001年,臨淄區委、區政府在臨淄齊園內建設了天齊淵景觀;2009年,區委區政府對天齊淵遺址進行了保護性恢復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

淄博人眼中的齊文化——天齊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