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中國——宿遷革命英烈的故事|人民炮兵創始人朱瑞

為了新中國——宿遷革命英烈的故事|人民炮兵創始人朱瑞

朱瑞(1905—1948),1905年9月13日出生於宿遷縣孝義鄉朱大興莊(今宿遷市宿城區龍河鎮朱大興居委會)。10歲時進入鄰村私立小學讀書,12歲入縣立高小。1920年秋,進入徐州培心中學就讀。1922年秋,進入南京鐘英中學讀高中。1924年6月,在畢業典禮上,作為畢業生代表致辭,當著督軍代表的面猛烈抨擊時政。

高中畢業後,朱瑞到上海報考國立廣東大學。在複習期間,經同學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國民黨。進入廣東大學法學院預科後,逐漸確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參加了中共領導的新學生社,被選為新學生社的負責人。1925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學到廣州招生,朱瑞立即報名並順利通過考試。在中共粵區學委的推薦下,經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譚平山批准,朱瑞以左派青年的身份,獲准第一批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2月4日動身,次年2月24日抵達莫斯科。1926年春,加入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7月畢業。由於國內需軍事人才,共產國際安排朱瑞進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在克拉辛炮兵學校,朱瑞先後擔任班長、副排長、中國連司務長,主持全連的行政管理工作。1928年6月,朱瑞加入蘇聯共產黨(後轉為中共黨員)。不久,又擔任蘇共炮校中國連支部書記。

1929年7月,朱瑞在畢業考試和實彈射擊中得第一名,獲嘉獎。畢業後,中共中央決定從蘇聯抽調一批懂軍事的人才回國創建革命根據地,經共產國際決定,朱瑞回國。1930年1月,朱瑞從莫斯科回到上海,費盡周折找到秘密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機關,被分配任中央軍委參謀科參謀。1930年5月30日,朱瑞赴鄂豫皖傳達紅軍代表會議精神,用3個月時間將當地紅軍整編為紅一軍,下轄一、二、三師。1930年10月,朱瑞任中央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1931年2月,回上海任中央軍委兵運破壞科科長。在此期間,朱瑞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地下黨的工作進行精心策劃和周密部署,使著名的寧都暴動順利進行,18000多名白軍一夜之間變成紅軍。

1932年1月8日,朱瑞到中央蘇區的首都瑞金,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科長、五軍團訓練隊政委、紅軍學校教員等。同年春,中央任命左權為紅十五軍軍長,朱瑞為政委,率部轉戰在天寶、南靖一帶,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1932年6月,朱瑞奉命到五軍團任紅三軍政治委員,不久即參加水口戰鬥。12月,朱瑞調紅五軍團任政治委員。1933年,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中華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33年2月,蔣介石調集5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周恩來、朱德立即將圍攻南豐的三、五軍團撤出,埋伏在樂安到黃宜路上的黃陂一帶大山中,只以地方武裝與敵周旋,迷惑敵人。2月27日,當陳誠第五軍第五十二師和五十九師從樂安出發路過黃陂時,紅軍突然發起攻擊,一舉殲滅了蔣介石嫡系的兩個師。朱瑞和董振堂是這次戰役中右翼部隊的最高指揮員。3月21日,朱瑞和董振堂指揮五軍團在草崗臺配合一、三軍團,消滅了敵第十一師和第九師的一個營。經過黃陂、草崗臺兩次戰役,紅軍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圍剿”。

1934年8月,朱瑞調到一軍團擔任政治部主任,9月,參加了興國保衛戰。隨著興國保衛戰的失利,紅一方面軍被迫於1934年10月14日撤出中央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朱瑞任第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到陝北後,參加了東征、西征等戰役。1936年12月,任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朱瑞任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1939年5月,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為了進步統一和加強山東敵後抗戰力量的領導,決定建立八路軍第一縱隊,任命徐向前為司令員,朱瑞為政治委員,前往山東統一指揮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8月9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命朱瑞、徐向前、郭洪濤、羅榮桓、陳光、黎玉為山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朱瑞任書記。10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郭洪濤赴延安,中央和北方局決定由朱瑞任山東分局書記。此後四年,朱瑞作為山東地區的黨政軍主要負責人,對於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鞏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39年至1940年,共開闢、擴大了魯南、魯中、魯西、冀魯邊、清河、膠東、濱海等10個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後成立了冀魯邊、魯西、湖西、魯南、魯中、清河、膠東7個區黨委,建立了79個縣政府、8個專署,民主選舉了41個縣參議會。

1942年3月,劉少奇受中央委託,在返回延安途中,由蘇北到山東檢查工作。他首先肯定了山東工作的巨大成績,也指出了領導工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遵照劉少奇指示,分局負責人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並開展整風學習。5月中旬,分局通過了《關於減租減息改善僱工待遇開展群眾運動的決定》,抽調300多名幹部組成工作團,由朱瑞帶領,分赴臨沭、莒南兩縣9箇中心區30個村進行減租減息和增資試點工作。試點中,朱瑞深入群眾,瞭解情況,及時克服部分幹部急躁冒進、不從實際出發、包辦代替的錯誤傾向。其後,在山東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運動,廣大農民從運動中切身感受到了共產黨和抗日政府的好處,因而更加擁護黨和民主政權,抗日積極性空前高漲。1943年9月,朱瑞奉命去延安參加黨的七大,中共山東分局書記由羅榮桓接任。

1945年7月後,朱瑞被任命為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8月,中央決定,將延安炮校遷往東北。朱瑞便率領炮校師生,前往東北組建人民炮兵。到達東北後,朱瑞經過調查發現,日本關東軍遺棄的武器裝備絕大部分還散落在各地。於是,朱瑞作出“分散部隊,收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指示,組織師生分赴東北各地收集武器。到1946年5月,共收集各種火炮700多門、炮彈50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以及大批器材、零件。依靠這些裝備,迅速組建6個乙種團、4個丙種團、6個炮兵營、20個獨立炮兵連,共計80多個炮兵連。還組建瞭解放軍第一個高炮大隊、兩個坦克隊和一個修械所。1946年5月,炮校由通化遷往牡丹江。夏季後,為了培養更多的炮兵骨幹,朱瑞請示東北軍區後,將延安炮兵學校改名為東北軍區炮兵學校。第一期招收學員280名,編成一個重炮隊、兩個野炮隊、兩個山炮隊。1948年遼瀋戰役前夕,東北軍區炮校共培養2000多名幹部。1946年7月,東北軍區根據朱瑞的建議,及時成立了炮兵調整處,並任命朱瑞為處長,負責全軍炮兵的建設和調整工作。10月,炮兵調整處撤銷,成立炮兵領導機構,朱瑞任司令員。到1948年8月,東北炮兵已發展到16個團,共有山炮、重迫擊炮等各種火炮4700餘門。

1948年7月,朱瑞參加軍區討論關於發動遼瀋戰役的計劃和準備工作。會上,朱瑞表示,要在解放東北的最後決定性戰役中,到前方總結炮兵在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堅戰中的作戰經驗。8月,他到炮兵的集中地點菸筒山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向到會同志傳達了遼瀋戰役部署。9月12日,東北野戰軍首先包圍義縣。炮兵進入陣地前,朱瑞帶領幾個炮兵團長到前沿察看地形。

10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隨著朱瑞一聲令下,1000餘門各種口徑的火炮發出雷鳴般的怒吼。頃刻之間,義縣城牆就被撕開一道40多米寬的裂口。朱瑞果斷下令延伸射擊,摧毀了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的堅固工事。不到6個小時,就將守敵全殲,活捉師長王世高,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序幕。朱瑞為了及時瞭解和總結炮兵開拓突破口的情況和經驗,在戰鬥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就從指揮所出來,向突破口跑去,不幸觸雷犧牲,時年43歲。中共中央10月3日發出唁電,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勳卓著,今日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為紀念朱瑞,中共中央批准命名東北軍區炮兵學校為朱瑞炮兵學校。

2009年9月,朱瑞被評為“5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江蘇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中共宿遷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