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如果白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滅掉趙國,會怎麼樣?

公子小茗


長平之戰,白起率領的秦軍大敗趙括統領的趙軍,經此一戰,趙國四十五萬精銳損耗殆盡,元氣大傷,當時白起將軍向秦昭襄王建議乘勝追擊,直搗趙國首都邯鄲,滅亡趙國,但是在范雎的挑撥下秦昭襄王選擇了讓趙國割地求和,引發白起的強烈不滿,假如白起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消滅趙國,個人覺得白起很難消滅趙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長平之戰,秦國傷亡也很大,再次攻趙,戰鬥力肯定大打折扣。

長平之戰雖然以秦軍的獲勝而結束,但是這次號稱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野戰不僅趙軍損失嚴重,秦軍傷亡也不少,初步統計秦國傷亡近20萬人馬,糧草消耗也很大,如果這時攻打邯鄲,攻城戰不同與野戰,那麼傷亡亦更大,加之剛打完仗很多士兵身心疲倦,傷病員也未得到及時的恢復,戰鬥力和攻城決心方面要大打折扣。

二、如國魏楚聯合趙,秦軍必敗無疑。

戰國時期“合縱”,“連橫”成為常態,大家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加上守城最高執行者平原君趙勝帶著毛遂親自展開外交,曉以厲害,,再者平原君又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夫,有這層關係在,我們也都知道邯鄲之戰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從以上兩點看,魏楚兩國聯合救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樣魏、楚、趙三國聯手,從兵力上就已經完勝,如果三面合擊,那麼秦軍自然抵擋不住,必敗無疑。

三、邯鄲有戰國名將之一廉頗和平原君趙勝坐鎮,很難擊敗。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坐鎮邯鄲城,白起很難打勝,我們都知道長平之戰有廉頗老將軍在,秦軍也一直未佔到任何便宜,還損失了秦軍五名主將,可見廉頗的軍事戰術是很高超的,從邯鄲之戰中我們看出廉頗也是非常善於守城和把握戰場動態的,所以有廉頗固守城池,白起可能束手無策。

  • 羅劍波說過 :“平原君乃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實為難得的智者。”平原君是一個善於識人、用人的賢臣,長平之戰時他主張用廉頗禦敵,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主張,邯鄲之戰時他再次啟用廉頗,並且自己親自督查城池,老百姓守城士氣高漲,可見這樣的人對於白起攻打趙國也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四、秦軍是長途跋涉,戰線拉的太長,補給會出問題而趙國方面是以逸待勞。

長平之戰後秦軍如果繼續追擊攻打趙國,會造成戰線拉的太長,那麼補給很容易會出問題,加之新佔領的地方需要治理,需要分散兵力來駐守,這樣對於兵力攻城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外秦軍長途跋涉,軍心比較疲倦而趙國是以逸待勞,對於秦軍也是不利的。

綜上所述:長平之戰後,如果白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滅掉趙國是非常困難的,主要存在魏楚趙三國聯合的可能性,趙國自身還有良將,平原君和廉頗駐守邯鄲,白起方面,長平之戰損失也很嚴重,未有效補充兵力,戰線拉的太長,補給存在不確定性,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白起都很難擊敗趙國。


坐看雲起時1218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最大規模的一次殲滅戰,秦國在此戰後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反觀趙國不僅損失了僅40萬精銳也讓東方六國進入了被一統的倒計時。白起雖然坑殺了40萬趙國降軍為後人所不齒,但其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軍事思想還是值得肯定的。

長平之戰後秦軍疲憊不宜再戰

長平之戰戰役持續了近半年,對於秦軍來說勞師遠征而且戰士們的思想情緒嚴重,不宜在進行大規模的攻堅戰。趙國軍隊被秦軍圍殲了四十萬人也讓趙國的軍民驚醒,此時的趙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景象。

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史記》

1、老將廉頗的消耗戰讓秦軍疲憊不堪

長平之戰前期趙軍主帥廉頗堅守不出給秦軍的消耗極大,長平遠離秦國導致秦軍的補給線太長,因此秦軍最宜速戰決戰而不宜消耗戰。但是老將廉頗自知決戰速戰必敗,因此採用了長期堅守的消耗戰策略,從戰役的意義上看趙國已經取勝。

2、趙括雖然被擊垮但秦國也成了疲憊之師

廉頗被反間計取代,趙括小兒最終還是葬送了四十萬趙軍,但從形勢上看趙國雖然在長平大敗但仍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此時急攻趙國很容易導致趙國國內軍民一心而全力阻擊秦軍。

秦王在長平之戰後也想讓白起一鼓作氣攻入趙國的首都邯鄲將趙國一舉拿下,只可惜戰神白起並沒有同意秦王的主張,白起認為秦軍已經是疲憊之師最宜修整。

假如秦軍不修整再戰邯鄲只是慘敗的結果

即便是白起不受君命強攻邯鄲,那麼秦軍也不能乘勝消滅趙國。戰國後期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莫過於趙國和秦國,雖然長平慘敗但趙國還沒有到束手就擒的地步。邯鄲是趙國的國都趙國軍民也不會輕易將國都拱手讓出,因此秦軍想輕鬆拿下邯鄲還是缺乏必要的條件和實力。

1、東方諸侯齊救援秦軍大敗而歸

而趙國受到秦國的強攻後楚國和魏國的援軍相繼到達,再加上韓國也加入了討伐秦軍的聯軍中,最終秦軍大敗損失軍隊高達三十萬人。邯鄲之戰的慘敗讓秦國元氣大傷,從而推遲了統一六國的步伐。

2、從決策上看攻打邯鄲就很失敗

雖然趙國戰敗秦國從實力上說已經遠遠超過了趙國,但是戰爭觸發的因素很多,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戰神白起都認為不宜再戰,只可惜秦王為了加快統一的步伐不惜違背戰爭的法則。

此時的秦國雖然戰勝,但是軍隊已經疲憊不堪應該修整積蓄力量以備再戰,而邯鄲是趙國的國都,趙國是會拿出拼命的架勢和秦軍決戰的。秦軍對攻打趙國邯鄲的困難程度估計不足最終導致了戰役的全面失敗。

臣知行雖無功,得免於罪。雖不行無罪,不免於誅。然惟願大王覽臣愚計,釋趙養民,以諸侯之變。撫其恐懼,伐其驕慢,誅滅無道,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趙為先乎?此所謂為一臣屈而勝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計,必欲快心於趙,以致臣罪,此亦所謂勝一臣而為天下屈者也。 夫勝一臣之嚴焉,孰若勝天下之威大耶?臣聞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破國不可復完,死卒不可復生。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史記》

結語

殊不知長平之戰成了戰神白起的謝幕之戰,此戰也是白起的巔峰之戰。面對秦王一統六國的宏大心願他卻默默的選擇了明哲保身。當然邯鄲之戰本就是錯誤的決策,只不過白起在國家利益面前表現的更在乎自己榮譽缺乏了點家國情懷,最終戰神被秦王處死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秋雨魯北說歷史


我是李時針的時針,我來為您作答;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白起不受君命,直接率軍攻打邯鄲等待他的只有失敗。

背景

秦國攻擊韓國野王,使得上黨郡變成了一塊“飛地”,韓國為了破財免災,向秦國請求割地求和,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尊王命,主動獻城給趙國。趙孝成王採納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想一塊吞下這到口肥肉。秦昭襄王哪受得了這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氣,於是,命令王齕率領大軍進攻趙國,勢必要討回上黨。

趙孝成王派遣大將廉頗應戰,秦軍勢頭兇猛,趙軍初戰不利,廉頗轉守為攻,與王齕展開了一場防守大戰。王齕面對廉頗的壁壘戰術沒有有效的辦法,多次嘗試也未能撕開一個口子,於是也轉攻為圍,雙方近百萬的大軍在長平開始耗了起來。

打仗不單單拼的是軍隊戰鬥力,而且還比拼後勤補給能力和綜合國力。趙國雖然經過“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力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其生產能力並未得到加強。隨著拉鋸戰的進行,趙國率先扛不住了,趙孝成王在百般催戰廉頗未果的情況下,換帥之心越來越重。而秦國也在拼盡全國之力來服務這場戰爭,畢竟這事關親昭襄王的臉面。既然兩方都不願意和廉頗玩,那就找個理由把他換下來唄。秦國再次使出了“反間計”,聲稱怕趙括,趙孝成王一聽,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趙括換了上去。

秦國也偷偷的換上了“人屠”白起,經過兩人一番搞來搞去,趙括被白起誘敵深入,包圍了起來。經過幾個月的包圍,趙軍是人困馬乏,彈盡糧絕的趙軍開始向秦軍發起自殺式突圍,最終趙括被殺,趙軍四十五萬將士被白起坑殺。

白起提出一股作氣滅趙建議

在上述情境之下,白起提出一股作氣滅趙的建議,當時秦王未採納。如果白起“不受君命的話”,個人認為其必定失敗,原因如下:


  1. “長平之戰”秦國已經動員了全部的國力民力,才打贏這一戰,且經過趙軍的拼死突圍,秦國也已經死傷過半。此刻的秦軍士氣只是比趙軍高一些而已,他們也迫切的想要修整,帶領這樣一支疲憊之師遠征邯鄲,我不認為其能夠有必勝的把握。

  2. 秦軍遠征邯鄲市需要強大的後勤補給支持的,攻打邯鄲依舊要面臨防守強人廉頗,弄不好還會在邯鄲城下繼續苦戰,拖著這一支疲勞之師,在後勤補給全面不足的情況是不可能打敗一心求存的趙國軍民的。

  3. 白起向親昭襄王去提建議的原因就是想去獲得秦王的認可,並且取得秦王的支持。秦王明確下達休養生息的詔令還獨自率軍去攻打,師出無名,並且在國內還會揹負逆臣賊子之名,無疑會使得趙國士氣更加高漲。觀望的諸侯國趁火打劫的可能性極高。

時針有話說

綜合以上幾點,在自身損傷過半的一支疲勞之師,在前後堅城,後無補給,周圍強敵環繞的情況之下,獨自完成滅國戰爭是不可能的。因而白起不聽君命,率軍攻打邯鄲是一場必敗的戰爭。


李時針的時針


首先我認為滅不了趙國

歷史不能重來,長平之戰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了,我們現在也只能假設想象了。但是真的要給一個結果的話,這個還真的不好說,戰場上的事瞬息萬變。但是我們可以從結果來推論的話,個人認為秦國還是很難滅掉趙國。

首先就是軍隊戰鬥力問題,長平之戰雖然趙國損失四十五萬大軍,可以說趙國的主力軍已經全軍覆沒了,但是我們可以從後面的邯鄲保衛戰還有60萬燕軍攻擊趙國可以看出,趙國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趙軍長時間和胡人打仗戰鬥力是不容小覷的。而且秦軍在長平之戰損失也很大,損失秦軍善戰,但是三年的長平之戰已經是精疲力盡了。

其次就是糧草問題,長平離咸陽有五百多公里,邯鄲更遠,當時來說長距離的運輸糧草就是很大的問題,而且長平對峙三年,秦國和趙國在邊境就這樣死耗著,各自養著四五十萬大軍,如果不是李冰及時從蜀地運來了糧,最後誰撐住還不一定,秦國國內也是糧草空虛,一旦圍攻邯鄲受阻的話,秦軍基本上就是一路西退,無任何還手之力。

然後就是趙國當時也是和秦國不相上下的大國,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邯鄲被破,趙國還有代,和晉陽。晉陽趙國的龍興之地,三家分晉之前,趙國就一直在經營晉陽,晉陽的防禦軍事能力當時來說不比邯鄲差,一旦邯鄲被攻破,趙王可以退守晉陽或者代。

代地當趙國滅了中山之後就一直把代作為重點發展地方,而且代一直靠近胡地,防禦能力肯定不差,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攻破邯鄲之後就是趙太子逃到代地還堅守了很長時間。齊國也是靠即墨和莒兩座城池復國的。

還有就是各國也在虎視眈眈,秦國國力空虛,害怕各國聯合

然後就是時機未到,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結束,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前後相差四十年時間。在這四十年裡,秦國一直在一步一步蠶吞六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魏國還有十萬主力軍,楚國當秦始皇滅楚的時候可是派了60萬大軍還是王翦領軍,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將,實力也是不俗的。

主要是秦國的遠交近攻的戰略部署還沒有那麼成熟,就拿齊國來說當時雖然沒有幫趙國,但是齊國在燕齊趙邊境部署了大量兵力,就是為了防止燕軍偷襲趙國後方(誰都知道燕國就是小人,一直都想搞小動作,長平結束的時候,60萬燕軍被廉頗的20萬老弱病殘打的大敗)。

所以說秦國攻破邯鄲很有可能的,但是真正想滅掉趙國就不太可能。





阿輝看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問的是有問題的。長平之戰後,白起計劃直接攻入邯鄲,但有一點要注意,滅亡邯鄲和滅亡趙國是兩個意思。

打入邯鄲並不代表趙國就滅亡了。就拿秦國與楚國戰爭來說,白起攻入了楚國國都,楚王直接遷都,楚國依舊存活著。也就是說,白起攻入邯鄲是完全可以的,但滅亡趙國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趙國依舊有戰力

當時的趙國,北邊李牧手中依舊擁有一批強軍在抵抗匈奴。而這批軍隊是趙國最強的騎兵,長平之戰後面對趁火打劫的燕國,趙國依舊能靠自己的實力吊打燕國,可見趙國的軍隊戰力依舊不俗。

再加上趙國上下對秦國的仇恨,也會轉化為一股不俗的戰力。

2,國際環境

秦國虎狼之師,當時的山東五國坐看秦國與趙國打鬥,無非是想坐山觀虎鬥。因為趙國和秦國都是具有強大實力的國家,五國巴不得雙方通過長平之戰打個兩敗俱傷。

當趙國戰敗後,如果直接讓秦國滅了國,那五國可就再難抵抗秦國,所以他們絕對會出兵幫助趙國。

3,秦國國力受損

長平之戰對秦國而言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秦國30萬軍隊在長平之戰中被趙國拼掉。此時的秦國雖然能夠輕而易舉的攻入邯鄲,但是完全沒能力沒到整個趙國的。

4,總結

所以,秦國攻入邯鄲,完全沒問題,但如果趙王遷都,秦國絕對滅亡不了趙國,反而容易被周圍國家聯合打敗。


登哥讀歷史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不滅趙國?原因是滅不了,一來,長平之戰秦雖勝但士卒傷亡近半,國內積糧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無力進一步攻佔邯鄲滅亡趙。二來,士卒長時間在外作戰,士氣低靡,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加上新佔之地民心易亂,隨時都有可能叛亂(其後果亂)。三是,魏楚蠢蠢欲動,其側翼相當不安全(其後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趙和之求。




詩雨花魂


長平之戰後,如果白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滅掉趙國會怎麼樣?明確回答提問者的問題,白起即便想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滅掉趙國,他也做不到!白起雖然號稱“戰爭屠夫”、是戰國後期一等一的武將,但戰爭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背後的政治因素才是戰爭的本源!

秦昭襄王為何要換下白起

關於秦昭襄王為何要在長平之戰後臨陣換將、換下白起的原因,後世的很多史家將責任全部推給了范雎。說范雎擔心白起功高、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以“秦軍疲憊,需要修整”為由攛掇秦昭襄王撤兵並藉此換下白起,以免白起立下滅趙之功、威脅自己的地位。這或許是范雎心中的“小九九”,但不要忘了,彼時的秦昭襄王可不是傀儡、更不是傻子!他能如此被范雎輕而易舉地給忽悠了?很顯然,想要換下白起的並不是范雎,而是秦昭襄王自己。范雎只不過是替秦昭襄王說出口想說、卻又不便說出口的話罷了。當然,換下白起對范雎而言也是有利可圖的,這也是范雎願意替秦昭襄王背這個黑鍋的原因所在。

那麼,秦昭襄王為何要換下白起呢?這還要從長平之戰之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說起。秦昭襄王即位之後,權力一直遭到其身後宣太后的掣肘,尤其是大政方針的決策方面,宣太后幾乎壟斷了!秦昭襄王雖然是秦王,卻無法徹底繞開宣太后真正行使王權。宣太后一介女流,憑什麼?憑的就是她同母異父的弟弟穰侯魏冉和他手中掌握的兵權!為了牽制秦昭襄王,宣太后大肆重用魏冉與自己的另一位弟弟華陽君辛戎以及自己另外兩個兒子公子芾、公子悝。整整四十年,秦昭襄王一直遭到宣太后的掣肘,直到范雎來到秦國。在范雎的協助下,秦昭襄王一舉驅逐了以穰侯魏冉為首的所謂“四貴”併成功逼迫宣太后“退休”,最終掌握了秦國的實權。

可是,這件事與白起又有什麼關係呢?白起早年間在軍中與魏冉關係頗為親近,在宣太后掌權之後,穰侯魏冉將白起推薦給了宣太后,也自此正式開啟了白起的“戰爭屠夫”生涯!之後,白起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而這一切離不開兩個人,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換言之,白起是宣太后的嫡系!這就註定了秦昭襄王不可能放心白起,用他指揮對趙戰爭完全是因為戰事的需要。在長平之戰後,趙國的有生力量損失殆盡,在彼時的秦昭襄王看來,滅趙只是時間問題,白起的歷史使命已然完成了。留著他繼續帶兵、甚至一舉滅掉趙國,除了給宣太后和魏冉“復辟”增加籌碼,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恐怕才是秦昭襄王換下白起的原因所在,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白起繼續進攻能否滅趙

歷史沒有如果,事實是秦昭襄王不僅換下了白起,不久之後還賜死了白起!殺人無數的“戰爭屠夫”終究敵不過自己的三尺長劍和無上的王權……在白起被換下之後不久,秦昭襄王便再度點燃了滅趙的烽火。只可惜,事與願違,不僅趙國舉國抗秦,楚、魏兩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也橫插了一槓子!結果,秦國大敗。白起之死,與秦軍的這次大敗也有著很大關係。秦軍大敗之後,秦昭襄王希望再度啟用白起,但白起卻“撂挑子”不幹了,死活不肯上陣。對於秦昭襄王而言,白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戰爭,現在“戰爭屠夫”不願意上陣打仗了,留著他還有什麼意義?最終,在白起被逼心不甘情不願前往戰場的路上,秦昭襄王命人追上並賜死了白起……如果不是這場大敗,或許短期內秦昭襄王還不會對白起下手。如果白起及時改換門庭,歷史或許又將是另一番局面了,但歷史沒有如果……

白起沒有上陣,結果秦軍大敗,如果白起親自上陣了呢?秦軍就一定能夠滅趙嗎?恐怕也未見得。後來秦軍大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國舉全國之力抵抗秦軍!說白了,趙國人為了不被滅國,拼命了!在這樣的形勢下,就算白起指揮,也未必就一定能夠一舉拿下趙國。這還不包括楚、魏兩國的武裝干預,秦趙之戰,楚、魏可以作壁上觀,但秦國想要滅趙,楚、魏恐怕很難坐視不理,不為別的,就為四個字——唇亡齒寒!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白起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秦昭襄王的態度。如果白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強行攻趙,秦昭襄王會怎麼想?“這次沒怎麼地呢,就開始不聽招呼了,要是我媽和我舅想要奪權,你白大爺是不是也得幫一手啊?”他會容忍白起帶著幾十萬大軍在外、不聽招呼嗎?秦昭襄王既然敢讓白起把這麼多軍隊帶出去,肯定是留了後手的。如果白起違抗君名、強行攻趙,軍中將領還會不會聽他指揮,恐怕就很難說了。畢竟倒了的宣太后和剛掌權秦昭襄王,該選擇誰,恐怕傻子都知道……

再就是後勤保障問題,白起攻趙是境外作戰,趙國為了自保、堅壁清野幾乎是必然的選擇,靠以戰養戰白起幾乎是做不到的,這也是白起一夜間坑殺數十萬趙軍降卒的原因所在,因為養不起呀!那麼,白起的後勤保障依靠誰?只能依靠國內的秦昭襄王,在這樣的情況下,秦昭襄王只要斷了白起的後勤補給,白起只能老老實實回咸陽,他別無選擇!

綜上所述,即便白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強行攻趙,恐怕也無法滅掉趙國,至少秦昭襄王就不可能讓他做到!一旦白起滅掉了趙國,又手握重兵,誰敢保證他不會自立山頭?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藉此幫助宣太后和穰侯魏冉重新奪回權力?變數實在太大,秦昭襄王根本不敢賭這一把……這還僅僅是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呢?趙國背水一戰、拼命了!楚、魏擔心唇亡齒寒,武裝干預了……因此,白起即便強行攻趙,也未必能夠一舉滅趙。彼時白起的最佳選擇應該是盡力撇清與宣太后和魏冉的關係、向秦昭襄王表忠心並及時改換門庭。在獲得秦昭襄王的諒解之後,再作其他打算。但白起並沒有,最終秦昭襄王也只能是賜死白起了!在那個客卿多如牛毛的時代,一旦白起被迫流亡他國,將會對秦國造成巨大的國防威脅,白起只有死了,秦昭襄王才能真正放心……


農民工歪說歷史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用戶67724358697


這樣乾的前提是秦王還繼續保障他後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麼就是不聽秦王的,不聽老闆還要老闆出錢養你嗎?而且長平結束白起人氣爆棚,但是秦國也是筋疲力盡,否則秦王不會放過通達落水狗的機會,都說是范雎給秦王進讒言所以不打的,安知是不是秦王授意范雎這麼幹的呢?很簡單秦國也要歇口氣,百姓動員力也要到極限了,如果白起不聽,斷了糧草,宣佈白起叛亂,秦軍立刻會把白起綁了交給秦王的,秦人立功第一,不會跟白起乾的,白起聰明人不會做傻事的,而且白起功勞太大,秦王已經開始忌憚了,肯定在白起身邊做好緊急準備了,聽命是最好選擇


szliuyun


該戰之後,秦雖勝,也有重大損失,趙國國內抗擊秦的精兵強將還是有的。'秦以疲憊之師,去功打趙國,衰軍必勝。趙會拼死抵抗。秦無勝之把握。

那段歷史就會另寫了,請不要用假設來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