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神醫”李躍華引出的行醫資格爭論

最近武漢疫情吹響了衝鋒號,大家欣慰迎來防疫拐點的同時,一個犯錯的副廳長引出一個“民間神醫”李躍華。

李躍華成為焦點人物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他先是副廳長口中的神醫,廣受疫情下武漢市民追捧,成為武漢市民心目中的新冠神醫,如日中天時被湖北省衛健委調查發現其無行醫資格,並作為密切接觸者強制隔離。

焦點就來了,好不容易出現一個新冠神醫,因無行醫資格被官方下架,老百姓不樂意了。網上大部分觀點是“無證行醫怎麼了,能治好病就是好醫生”。

這句話聽起來貌似合理,仔細分析有明顯的邏輯關係錯誤,具體來說,用療效推導他是神醫沒問題,這代表醫生的口碑,用療效推導無證行醫合理就不對了,因為有療效,所以無證行醫是合理的,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無證行醫可能出現兩類人,江湖郎和民間醫生。江湖郎中善於忽悠,看看那些賣保健品的就知道了,我國人口眾多,只需要姜太公釣魚就酒足飯飽了,完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民間醫生膽子又太大,缺乏規範,治病用藥下手太猛,很容易誤傷。無論是哪種情況,風險都很大,最終受傷的還是老百姓。國家之所以嚴管行醫資格,就是要管控這個風險,劃出底線,否則江湖亂套。

我們不能用一個特例否定一項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完善這項制度。湖北省衛健委既然對李躍華醫生進行了調查,就應該對他的診療記錄進行核實,往好了說是確認他說的是否屬實,畢竟他已經是一個焦點人物了,往壞了說也要對那些他醫治的病人負責,畢竟苯酚毒性大,是否對病人身體機能造成損害,政府部門要體現人文關懷。若診療方案真實有效,一方面應該給予李躍華醫生一個臨床雙盲測試機會,畢竟連喝豆漿治療方案都能獲批,也不在乎多一個;另一方面檢討行醫資格考試製度,這樣的神醫都不能納入醫生隊伍中來,一定是某個環節出問題了,我們需要加以完善。

畢竟我們獲得的有效信息不足,無論李醫生還是衛健委,我們都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只能持續關注事件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