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移民”孩子的“小升初”,難不難

安頓


我們算是“新移民家庭”,之前大人沒有海外留學經歷,來英國可以說是湊巧,在我們辦移民的時候,美國已然需要排10年隊了,所以就選擇了轉戰英國,可以說對英國是一團懵,之前從沒來過,也沒有親戚朋友在這邊,頂多就是同事的小孩在這邊讀過大學。


可想而知,開頭的日子是怎樣的一地雞毛,原來的簡單的想法是8月份過來租好房子,小朋友9月份就近上學,等語言關過了,考個好點的初中。事實證明,想當然的計劃從來就不靠譜,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時間太緊,等租好房子,再去council申請學校,最快都會到十月份,所以只能調整方向,先申請好學校,再租房安頓。這裡,真要表達對英倫家長俱樂部BISP小秘書的十分感謝,指路明燈啊,我們2018年8月中登陸,9月5號學校剛開學,就安排好了訪校,還幫我們跟校長交流,一週後,小朋友就開開心心去上學了,我們也算是安頓了下來。


語言關


小朋友在國內讀的是一般的公立學校,不是學霸也不算學渣,中等,讀完3年級,過來以後按年齡上了Year5,學校安排他英文課會和Year2的小朋友一起學自然拼讀,拿回家的朗讀書是類似Oxford Reading Tree字少圖多類型的,應該也是Year2水平,老師在他朗讀記錄本上除了鼓勵,也會寫努力方向,比如應該加強“th”的發音等等。


小朋友適應得很好,很快就交到了朋友,上學上得很開心。我自己心理上也開始接受,其實他學業就是個文盲水平線,Year2國內可就是一年級啊,相當於四年級的要回爐一年級,單詞不過關,閱讀不咋地,上課也就聽個五六成懂,可是詞彙和語言就是個水磨工夫,急也急不來,再加上我自己也沒那水平教,就聽了小秘書的建議,線上讓小朋友開始做IXL,從Year3的題目開始做,線下報了一個explore Learning的每週兩次班,電腦做題那種,週末再參加一個英文補習班,是韓國人開的。


詞彙量


適應期的凌亂沒過多久,我才又發現小朋友面臨著他的新的升級打怪,對了,就是11+考試,他讀的是Prep小學,就只到Year6,可想而知,我進入到了一個怎樣更加懵圈的狀態。每個初中對於我來說都是同樣的陌生名字,我開始看學校給的初中長名單,開始看群裡的文章,研究怎樣備考,所有的錨點就是小朋友需要儘快提高英文水平,儘快接近同齡人的水平線才有可能考上初中。


分析了一下,癥結點就是詞彙量,詞彙量上去了,才能看懂題目。兩個英文培訓班對比下來,都是降一級按Year4學習英語,韓國班會更對我們胃口一些,每週的作業會要求背單詞,老師也會批改,有作業分數和班上的平均分數,家長對小朋友的水平會有個直觀印象。explore Learning雖然每堂課會有一個小卡片,告訴家長小朋友學習內容,不過我從來看不懂,也不知道他到底學成什麼樣兒。


此外,我還有點糾結,學單詞是讓他查英英字典,還是雙語字典,後來發現做不到英英,因為他看不懂,我也看不懂,只能還是中文對照英文,每週的韓國培訓班作業也就4頁紙,小朋友要做6、7個小時,還是蠻痛苦的。還好,就這樣磨了幾個月,同樣的作業,題型熟悉了,查找路徑也會用不同的APP了,終於4頁紙的韓國培訓班作業兩個小時內好歹能做完了。


除了線上線下做題,還有閱讀,開始的時候都是在圖書館的幼兒區裡選書,另外也會用線上的百詞斬閱讀,好處是可以邊聽邊看,時間要求是每天起碼閱讀一個小時以上。漸漸地,他閱讀水平上去了,從橙色跳到紫色,後來是白色,可以隨便借學校的書了,看到他終於從繪本橋樑書到小屁孩日記,再到哈利波特的時候,我算是終於舒了一口氣。


英國“新移民”孩子的“小升初”,難不難


備考小升初


轉眼就跨了2019年年頭,期間,學校開始11+教學,有數學和non-verb,explore Learning也開始教11+對應課程,每週一堂課,輪流上數學、英語、Verb和non-verb。2019年6月,小朋友CAT4的成績是Verbal 91,Quantitative 131,Non-verbal 119,Spatial 126,我看了一下網上評論,屬於典型的中國學生成績,SAT英語、數學、科學上了100,閱讀和拼寫90左右,雖然大致有了分數,但我對小朋友的水平能上怎樣的初中還是沒有任何概念,網上也查不到什麼樣的學校大致對應怎樣的分數。


7月份Year5期末家長會時,竭盡全力弄了一個短名單,列了保底學校、目標學校和衝刺學校一共6所,方便在家長會上諮詢老師的意見。事後來看,學校對小朋友的研判比我要準確、有效多了,學校在我準備的6個名單裡,建議選擇了3所學校,另外還推薦了Dulwich College德威,說德威可能會考慮小朋友來英國時間不長,會有機會考慮他的潛力,就這樣,我們最後定了報4所學校。


暑假回國,除了閱讀、單詞、IXL和學校作業外,基本放羊。9月份year6開學,學校方面,開始語法和verbal教學,另外,學校還專門上了一節面試培訓課,給了一份面試常用題目,學校作業開始每天都有,也會給小朋友安排所報考學校的樣題測試,算是開足馬力奔著備考衝刺了。


培訓班方面,小朋友週末的韓國英文補習班接著上,還加了一堂寫作課,一開始的作文分數慘不忍睹,居然得過25%,停了explore Learning的課,開始改刷Bond的題目。這時小朋友參加的韓國班推出了數學和英語的11+網課,秉承著臨時的佛腳更要好好抱的理念,給小朋友報了網課,並在兩個月內學完了數學、英語各50節網課和練習題。10月底Half Term報了為期5天的英語、verbal&non-verbal集中培訓班。


我也開始了訪校,訪校對於我來說,就是流著哈喇子看熱鬧,覺得上哪所都不錯,在參觀德威的時候,我問領著參觀的小朋友,大概要有什麼樣的成績才能考上,他指著自己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們都是80%,苦於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我也沒弄明白這80%是指什麼的80%,是模擬測試的80%,還是其他什麼的80%。


因為時間還是太緊,刷Bond題目的時候,選擇了小朋友的弱項,英語、閱讀和Verbal reasoning,從刷題的效果來看,9月份最初做的時候,基本上規定時間內做不完,到了11月份,終於能做完了,分數上上下下的,50%到80%都有。


總結


總結起來,可以把這一年的備考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基礎型,語言的聽說讀寫,另一個部分是應考型,針對性的上11+的網課和刷題,我的角色是分配任務,規定每天要做什麼,小朋友的角色是執行,自己完成作業和批改。期間無數的鬥智鬥勇,還好,小朋友還沒到叛逆期,基本上能接受現狀,偶爾反抗的時候會說,憑什麼他的同學每天可以打一個小時遊戲,為什麼我不像外國媽媽一樣不會發脾氣等等,我只能是胡蘿蔔加大棒,一邊利誘他只要單詞都背對了,週末加十分鐘遊戲時間,作業上平均線了再加十分鐘,也會讓他看看國內班級群,對比一下到底誰更水深火熱一點等等。看著他屁顛屁顛地算著自己週末打遊戲時間居然有了1個小時的滿足和驚喜時,我總會覺得自己好陰暗,像馬戲團的馴獸師。不過,我是由衷地佩服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和適應力,有一次,我要寫“放下心中的大石”,用谷歌翻譯是“put down the big stone in my heart”,隨口問了一下小朋友,他說“a weight has been lifted off my shoulders”,一查還真是他說的那樣表達,我當時佩服地五體投地,一年時間,小朋友的英語就超過了我這個算起來英語六級的媽媽。


最後,四所學校,收到了3個Offer,其中就有我們衝刺學校Dulwich College的Offer,小朋友和牛娃當然沒得比,但回顧這一年,他確實是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這個結果估計除了自身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很重要,英國升學的選擇性會更多,和國內我們那個2000萬人口的城市,大家都奔著四大、八大,唯一評判標準就是絕對剛性的分數,最終中考的錄取率只有50%多的激烈競爭相比,英國這邊教育資源更豐富,評判標準更立體一些,比如會考慮學校的推薦信,不同學校有獨立的錄取標準,大多數本地家庭比較佛系,可以選擇不同的入學時間點等等,另外,當然還有幸運了。


11+考試終於算是結束了,我是心累,小朋友算是腦子累,可轉頭一想,這和國內學習壓力和用功程度來比,估計也就是個五分之一的量,我就禁不住偷著樂了。


英國“新移民”孩子的“小升初”,難不難


英倫雲小學是一個專門針對全球5-12歲母語為非英語小朋友制定的教育產品,整合英國優質的小學教育資源,基於英國政府制定的小學大綱而設計的完整的英國小學課堂和校園體驗。科目包括英語語文、數學、自然科學、藝術史、歷史、地理等,為學生提供全方面知識和能力培養,使學生具備和英國同齡小朋友同等的英語能力、國際視野、創新思考力和知識儲備。

更為孩子提供英語語言訓練、入學測試、申請和註冊、預約面試、參觀學校、辦理寄宿監護服務、體檢、簽證申請等一系列服務。如果您的孩子想在中國進行英式小學教育,未來有初高中留學計劃或者希望進行國際學校課程銜接的話,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