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雞白痢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家禽傳染病,主要由致病性沙門氏菌引起,出現雞白痢的患病雞會出現嚴重腹瀉症狀,同時其整體狀態也較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禽類疾病,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由於雞白痢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對於家禽養殖具有嚴重威脅。另一方面,雞白痢還具有較強傳染性,因此一旦雞舍內某隻雞感染,其他雞群也容易受到感染,進而導致嚴重後果,引起大範圍雞群死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雞白痢,可以使用相應的中藥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分析了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並就中藥治療進行簡單介紹,為相關方面提供參考。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1 發病原因

雞白痢主要見於雛雞,尤其是破殼2~3周的小雞兒,一般來講,雞白痢對破殼一週內的雛雞危害最大,很容易引起死亡。此外,成年雞也會感染雞白痢,不同品種雞都可能感染雞白痢。雞白痢具有較強傳染性,傳入過程中,患病雞和帶菌雞都是傳染源,傳染過程中,既可以表現為水平傳播,也可以表現為垂直傳播。水平傳播過程中,雞舍內部受到汙染的飼料、水源都是傳染源,受到汙染的飼養用具也帶有病菌,因此也會導致傳染。垂直傳染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汙染的雞蛋,這種情況下,孵化產生的雛雞在早期就感染了沙門氏菌。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耐過的雛雞以及成年雞自身攜帶沙門氏菌,往往成為養殖場內雞白痢的主要傳染源,導致雞群反覆出現感染和傳染,難以從根源上對其進行清理,進而給養殖場帶來嚴重損失。分析發現,患病雞的排洩物中攜帶大量沙門氏菌,這些排洩物成為感染其他健康雞群的主要介質。研究發現,雞白痢的傳播與飼養管理存在緊密聯繫,因為沙門氏菌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致病菌,而且在雞身皮膚以及腸道中均存在,只有當達到一定條件時,才會引起雞群發生疾病,因此屬於典型的條件致病菌。如果雞舍管理得當,養殖方法正確,雞群擁有較強的抵抗力,這種情況下雞群自身有益菌能夠生長,從而對雞群體內沙門氏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出現雞白痢的。如果雞舍內飼養密度過大,衛生清潔工作不到位,或者雞群的免疫接種不良,加上各種原因導致的抵抗力下降等,這種情況下沙門氏菌就容易引起對應症狀,並出現雞白痢疾病。分析發現,雞白痢的發生和流行並沒有典型的季節性,但是冬春季發病率更高,這種因為這一時期應激因素更多,容易引起雞白痢的出現和流行。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2 臨床症狀

雞白痢發病早期,主要症狀表現為進食量下降,同時雛雞精神不振,其羽毛容易呈現為雜亂外觀,雙翅下垂,而且對於外界的各種刺激反應激烈,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畏寒怕冷現象,表現為臥地不起或者擠在一起取暖。此外,出現雞白痢的雛雞基本上都會表現出腹瀉症狀,持續排洩白色粥樣稀便。隨著時間延長,病情進一步發展,雞白痢患病雞大便變為水樣,同時其洩腔存在紅腫外翻現象,對應位置附著大量灰白色糞便。

此外,部分患病雞還會出現關節炎症狀,這主要見於年齡較大的雞,表現為難以正常行走。一般來講,患病雞年齡越小,其死亡率越高。破殼一週內的患病雛雞基本上都會死亡,三週以上的患病雞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其死亡率下降。成年雞出現雞白痢以後,往往不會出現嚴重症狀,只會出現輕微的腹瀉,或者不出現典型症狀,只是變為帶菌雞,進而對產蛋率和飼料使用率產生一定影響。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3 病理學變化

將患病雞進行解剖以後,發現不同日齡患病雞其病理性變化存在差異。發病後迅速死亡的雛雞一般不會表現出典型症狀,對其進行解剖,發現患病雞存在輕微的敗血症,同時其肝臟出現腫大,並出現嚴重淤血,肺臟也出現充血。對患病時間更長的患病雞進行解剖,發現其肝臟出現明顯腫大,而且存在嚴重充血,肝臟質地變脆,對肝臟進行切片檢查,發現肝臟存在脂肪性病變和澱粉樣病變。此外,肝臟表面還存在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和病灶。另一方面,患病雞脾臟出現腫大,質地變脆,心外膜則出現變厚變粗現象,心外膜表面還存在灰白色結節。對於病變嚴重的病死雞進行解剖分析,發現其心臟出現嚴重變形,質地變軟,而且心臟被壞死組織覆蓋。肺臟出現嚴重水腫,法氏囊存在嚴重萎縮,腹膜存在嚴重炎症,腎臟出現嚴重腫大,並出現充血癥狀,輸尿管中存在大量尿鹽酸積累。腸壁顯著增厚,存在卡他性炎症病變,盲腸中存在乾酪樣壞死組織,腸管被嚴重堵塞。將病變較為嚴重的成年雞解剖之後,主要表現為卵巢慢性炎症。卵黃變的皺縮不整齊,外觀呈現暗黃色,失去光澤。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4 防治

沙門氏菌為革蘭氏陰性染色的兼性厭氧菌,在治療過程中有條件的地區應該結合藥敏實驗選擇沙門氏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對症治療。對於沒有實驗室條件的地區,應該選擇對革蘭氏陰性染色致病菌作用明顯的相應抗生素進行對症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結合患病雞的病情好轉情況,篩選出最佳的抗生素進行針對性治療,以縮短治療週期提高治療效果。

臨床上治療。

沙門氏菌病常用的藥物主要包括了硫酸慶大黴素、諾氟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黴素、土黴素等。由於沙門氏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同時也很容易產生耐藥性。在治療過程中應該選擇兩種以上抗生素進行對症治療,首次用藥加倍,確保機體內有較高濃度的抗生素。在雞的飲用水中,添加硫酸慶大黴素粉劑添加量為2mg/kg體重,連續飲水7d。同時在雞的飼料中添加土黴素粉劑,添加量為2g/kg體重,連續用藥10d。對於症狀較為嚴重的患病雞選擇使用丁胺卡那黴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15mg/kg體重,每天兩次,連續使用3d為一個療程。上述幾種抗生素首次用藥加倍,第2d之後減少到正常用藥量。一般採用上述藥物治療5~7d,患病雞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禽病清散是一種中藥製劑,主要成分包括板藍根、蛇舌草等,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滅菌的效果,在治療各種病毒性感染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不僅如此,在治療過程中,禽病清散還可以起到止痢、消炎等作用,因此對於雞白痢具有良好的針對性治療效果。以往針對雞白痢的治療,主要採用抗生素,但是長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藥性,而且治療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狀態。這種情況下中藥製劑在治療雞白痢中的積極作用得到更多關注,並逐漸得到應用,並在部分情況下取代傳統抗生素治療方案。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本次研究選擇80只雞白痢患病雞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兩組,為了確保實驗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實驗前要從臨床症狀上分析兩組患病雞在雞白痢感染程度上的差異,確保兩組患病雞不存在嚴重差異。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病雞實施針對性治療,其中對A組雞白痢患病雞採用黃黴素進行治療,一天2次,一次1g黃黴素,連續實施3d。B組在治療期間使用禽病清散藥物,一天2次,一次2g禽病清散,也需要連續治療3d,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病雞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經過治療,A組患病雞治癒17只,好轉17只,無變化或者惡化6只,B組治癒達到32只,好轉6只,無變化或者惡化2只,這一結果顯示,使用禽病清散治療雞白痢能夠達到良好效果,其整體有效率明顯高於使用抗生素治療。根據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分析,在治療雞白痢過程中使用禽病清散,能夠取得更好治療效果,其整體有效性更高,從而促進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有助於減少養殖戶損失,提高其經濟收益。

雞白痢的發生原因,以及中藥治療分析

6 結語

雞白痢由致病性沙門氏菌引起,患病雞會出現嚴重腹瀉症狀。雞白痢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具有一定傳染性,因此一旦雞舍內出現雞白痢,未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現大範圍傳播,並引發大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採用禽病清散治療雞白痢能夠達到良好效果,其整體有效率明顯高於使用抗生素治療。根據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分析,在治療雞白痢過程中使用禽病清散,能夠取得更好治療效果,其整體有效性更高,從而促進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有助於減少養殖戶損失,提高其經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