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菊花在我國早以有了3000的時間,最早的記錄則出現於《周官》。菊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名花,在我國的培養歷史中也流傳已久。細長緊促的花瓣纖長優雅,不以媚色示人,以儒雅俊逸的形象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喜歡菊花的儒雅俊逸,更喜歡她在寒霜降臨時正面迎上的錚錚鐵骨。鍾靈獨秀的外表,纖柔剛硬的品質古人們也賦予了她高尚的品質。古人們用菊花來表示自己堅貞不屈高尚情操的詩句屢見不鮮。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歷史裡菊花的身影

菊花是我國特有花卉,經過多年的培育品種早就變的多元化。菊花的葉子、花瓣、顏色風格多變。菊花的藥用價值也是可圈可點,清熱解毒的菊花茶也已經變的普及。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多是風雅知趣。賞菊宴的出現也不足為奇,菊花錚錚鐵骨,堅韌不屈也是文人所崇尚自居的品質。古代的賞菊傳統,在宋代的以繁榮發現。在宋代的詩詞歌賦,筆記筆錄中賞菊宴的記錄頻頻出現。宋代發展自由,祭祀活動逐漸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宋的京師開封,賞菊更是成為了常的日常。吳自牧的《夢粱錄》中: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為然,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避邪翁,菊花名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爾例,禁中與家皆此日賞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

菊花成為了長壽辟邪的代表,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去觀賞菊花。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對於菊花的描寫可謂是細緻入微。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賞菊可以說是成為了生活風尚。各種讚美菊花的詩句在北宋中脫穎而出。蘇軾的《浣溪沙·詠橘》黃庭堅的《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王禹偁《村行》等等。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到了元朝,元朝皇帝在將北京定為都城後,菊花的栽培養育觀賞談論,也變的豐富得到了更加好的推廣。根據《析津志》中的記載:“八月兩京秋恰半……至是時,上位,宮中諸太宰,皆簪紫菊、金蓮於帽,有一年矣。”“九月登高簪紫菊”一時間風靡宮中,成為了元朝特有的習俗。“設宴賞菊,簪菊帽,宮內皆歡之。”菊節已然成為了重要節日。元朝的菊花品種繁多,黃菊、白菊、桃花菊、紫菊等等。而最早的菊藝經證實也是出現在了元代,菊花的盆栽培育開始出現。種菊、賞菊、畫菊、吟菊進入了元朝的風尚,盛行於世。元朝人不僅僅是賞菊,對於菊花的讚美也層出不窮。“更喜南窗下,秋風菊豐華”“童翦青蔬甲,僧分墨菊芽”等,皆是古人。對於菊花的讚美佳句。而元代馬致遠的《撥不斷·菊花開》“菊花開,正歸來。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在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閭休怪!”開篇的“菊花開,正歸來”引用陶淵明的典故,借用菊花和典故表達了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屑於和黑暗勢力為伍自得清遠,也可以從中看出菊花在文人眼中恬然自如,高傲不屈的高尚品質。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詩人眼裡菊花的高尚品質

說起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可以算得上是知名的愛菊人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餘閒居愛九重之名,秋菊盈園,持膠靡由,空服九華。”、“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等等……陶淵明筆下的菊花,各有不同,卻也不是不同。這些詩句結合當時陶淵明的心境,可謂是真情實感、言真意切。陶淵明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曾擔任過大司馬,祖父和父親也都做過太守縣令這種官職。外祖父則是武將出身,但到了他這一輩家境日漸衰落。晉孝武帝時期,陶淵明的少年時期,家境並不富裕。

陶淵明跟隨母親努力學習。到了晉安帝時期,陶淵明開始進入仕途。可當時政治的黑暗,階級和民族之間的矛盾,使得陶淵明的心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陶淵明也曾胸有大志,希望為民做出貢獻。可現實的落差,使得陶淵明這一思想發生轉變。菊花幽靜淡雅,孤傲於世向來都是高人隱士的象徵。陶淵明的《和郭主薄》前篇寫夏景,後篇寫秋景,深秋的芳菊迎寒而立不懼艱寒,與周圍早已凋零的百花格格不入,花束直立軀幹上落滿風霜也傲立著身骨。不正是陶淵明自己的處境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蘇軾《贈劉景文》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我。”這句詩裡包含了兩種花卉,又猶存兩種心境。盛夏綻放的荷花雖然凋零,但它的根莖依舊挺直。在秋天盛開的菊花,迎著冷冽的寒霜,伴隨著花草的枯竭在孤寂深秋綻放出獨屬於它的美麗。

《愛蓮說》裡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擁有著同菊花一樣的高雅品質。已經到了深秋,菊花也開始凋零,但它的枝幹依舊筆直,寒冷的冰霜也未曾讓它彎下腰去。高風亮節的菊花正是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迎著寒風,迎著霜雪依舊堅持。正如白居易的《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慄初開曉清。”芭蕉的新折,荷花的殘破。反而更是襯的菊花清冷耐寒堅韌不屈的品質。寒秋中林立散發著獨特的清香不懼怕眼前的困苦。菊花的凋零不會像其他的花朵一樣掉落花瓣,徒留滿地殘花。而是一點點的乾枯,直至整朵花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堅韌的花枝依舊直面的面對嚴寒。蘇軾筆下的菊花,花雖然已經殘敗,但它的枝幹依舊能夠迎寒而立充分地表現了菊花堅韌不屈傲然臨世的品質。

菊花的高貴品質屈原《離騷》裡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上喝木蘭花上的露水,傍晚上吃菊花的花瓣。菊花不畏懼嚴寒,因為乾枯後花朵依舊保留著,在當時被譽為貞花。成為了忠貞節操的代名詞。屈原慘遭陷害被逐放之後,曾在《楚辭》中這樣寫“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用菊花來銘記自己,表達自己決不與黑暗同流合汙。菊花的高風亮節,不趨炎附勢隨波逐流正是屈原所推崇的品質。離騷裡的菊花也歌頌了他的秉性高潔,不媚世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人們喜愛這菊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多姿多彩高潔雅緻。更欣賞的是他直面寒風冰霜,迎風不敗的勇士精神。菊花不追隨大眾的主流,獨自在深秋緩緩綻放恬靜自如,擁有著一身傲骨得到了眾多文人墨客的喜愛。文人崇尚菊花的高風亮節,堅韌不屈,纖柔剛硬。傾慕於菊花的恬靜自如君子品質。在我國曆史長久的發遠下,人們將菊花自然地放入了審美之中,將自己所理解到的感情寄託於菊花之中。從菊花的形體到生長環境上生於更加美好的品質,讓菊花成為我國文人高尚情懷的代表。

菊花淡雅高潔,不諂媚不懼艱難,拋棄世俗的紛擾獨自綻放。當人們發現它的價值,並不斷的對她有了新的認知,菊花依舊淡然自若依舊是寒秋裡最具傲骨的花卉。百花已殘,只剩下殘破的根枝,菊花依舊挺立,在寒風裡從不認輸突破自我。直到花期過去,花瓣漸漸也不凋零。“菊花如志士,過時有餘香”在陸游的眼裡菊花化為有志之士,高風亮節品質極佳。菊花用生命在歌頌高尚的民族氣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淺析菊花的堅韌剛柔

結語:

人們喜歡著菊花的堅忍不屈,傲然於世,更加欣賞菊花的“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直面霜雪的精神鼓舞著無數國人。

菊花用自己的一生高歌一曲,曲出一股浩然正氣不僅僅待於人們美的享受,更帶來了思索和啟迪以及直面困難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