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自我,莫錯過如此良機

迴歸自我,莫錯過如此良機

疫情爆發那段時間,雖身在異鄉,我仍然能接收到不少或焦慮或恐慌的信息。甚至有很多好友紛紛發來關切的信息,讓我能不回來就暫時不回來,如果回來就多在國外買一些口罩。我一一心領善意。然而,焦慮具有傳染性。雖在旅途中,也難免受到來自這些網絡信息的侵擾,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染病。

不過深呼吸後平靜許多,於是轉念——此刻,是對孩子生命教育、自我保護意識、規則意識教育的最佳時機,也是少有的迴歸自我的良機。

生命重於一切,學會照顧自己也是對社會負責。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

生命重於一切。此次抗疫情的“戰役”,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們:居家不出門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對自己的生命以及對他人的生命充滿敬畏之心。

規則意識為愛護航

百度百科這樣解釋規則意識,指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比如說遵守校規、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遊戲規則的意識。冠狀病毒感染數不斷增加的今日,規則意識就是居家不出門,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旅途中的司機是位奧地利人,他說自己服務完我們這次旅行,他不會回家,找個無人處隔離兩週,防止萬一患病傳染妻兒。我的孩子經常會讓我解釋什麼是規則感,但似乎我每次的解釋她都不滿意。這次,我以大巴司機為例做解釋,她真的明白了:司機的行為就是規則意識和責任感,也是愛的表達。

迴歸自我,莫錯過如此良機

中國人的新年往往是熱鬧非凡,爆竹震天響,走街串巷互相拜年。尤其在一線大都市生活的人們,過年意味著卸下一年的辛苦與壓力,回老家團圓。走親訪友也好,發小相聚也罷,人們卻遺忘了拜訪自己的內心:自己還好嗎?與自己做一次對談,沉澱下來仔細看看自己的人生,審視一下自己的過往,一年來的收穫、遺憾與成長。此次抗疫情攻堅戰,也許是迴歸自我的最佳良機。

在以色列,有一個安息日,這一天最大特點是不能工作。商店、飯店、娛樂場所大都關門謝客,公交車也停運,人們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嚴禁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唯獨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讀書。也因此,猶太民族的人口只佔世界的0.2%,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裡,他們卻獲得了近30%的諾貝爾獎。

我並不贊同中國人一定要按外國人的方式生活,因為文化不同,我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但在非常時期,既然不能出門活動,我們大可不必過於焦慮,聽從國家安排,信任專業,享受延長的假期。

分享幾個個人實操多年的靜心秘訣(如果不是特殊時期,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1.讀書,寫讀書筆記。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可被開發的潛質。

2.畫畫。有人喜歡用文字記錄心情,於是會寫心情日記。也有人用畫筆記錄生活點滴,我屬於二者兼顧。你也不妨一試。

3.追劇。如果讀書、畫畫都非君所好,那麼追劇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辛苦一年了,難得的延長假期,邊吃零食邊追幾部自己一直沒時間看的劇目或影片,想想都愜意。

4.冥想。在巴厘島,每年的新年叫做寂息節,所有人都靜靜地待在家中不允許出門,不得點燈,不得燒火,大家基本都會清食冥想,審視自己這一年的不足與成長。在那裡,新年是與自己待在一起的一天。貼近內心又瘦身,何樂而不為呢?

5.與愛人、孩子談心。我們家每週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家庭分享沙龍,相互交流內心感受,自己的需求與期待,讓對方瞭解自己,也通過溝通表達來處理情緒。疫情當前,親友之間相互支持與鼓勵相當重要。

期待回國後與大家更多分享心得與感受。當然,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做貢獻,為人民服務。此刻,我想說:迴歸自我,莫錯過如此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